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头香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南京 小事情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6期  作者:正寰 出版时间:1973-01-31
    关键字: 故乡习俗 抖嗡 雨花石 黑市

    石子被雨水冲刷后,很容易辨别出它的「价値」。平时常会将一颗上好石子当作顽石抛掉。因为天晴时,土里的石子都裹着一层黄黄的泥巴,在这败絮其外的「相貌」下,很难识别它的金玉其中。检石子的孩子们,在用锄挖掘黄土岗时,偶而也会挖出类似骷髅的动物骨,这往往会使孩子们惊叫起来等到干粮袋中满载而归时,那种意满自得的劲儿,啥也比不上牠呢。如今离家日久,祗有在海岸边,拾拾不伦不类的小贝壳聊以自慰了。七月初一赶头香南京的庵观寺院不少,因此信佛的人特多。谈到敬神拜菩萨,每年旧历七月

  • 文章阿兴鸭:喷扑鼻,而不腻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10期  出版时间:2015-03-25
    关键字: 嘉泽 阿兴鸭头 原料 畅销

    深夜一点半,嘉泽阿兴鸭作坊就已炊烟袅袅了。烹调好的「阿兴」鸭外观呈酱红色,喷扑鼻,尝起来更是而不腻、分外鲜美。临近春节,「阿兴」鸭可谓是供不应求,每天要赶工到黄昏时方能完成订单,这可忙坏了也乐坏了老板娘赵小冬。「阿兴」鸭起源于一〇〇多年前,是潘氏卤菜谱系中的重戏,原产地武进湟里,后到嘉泽,目前已独立注册商标。经过潘家四代人悉心经营,「阿兴」鸭从一道普通民间美食,经合理的营养论证和制作工艺的长期改进,成为了名扬常武的地道名吃,还被地方政府

  • 文章故鄕小吃

    来源期刊:《宿遷季刊》 第10期  作者:朱學舜 出版时间:1984-04-01
    关键字: 故乡小吃 五香大头菜 烧肉 熏鸡 奶油鱿鱼

    座落富贵街徐大烧饭店、面粉白、油酥多、内包猪大油丁,外皮芝蔴肥大而多,买回来,再放到火盆上烤着吃,其味道更更酥。东城门口洪泉酱园的五菜,百食不厌,一道好小菜。右邻黄狗猪肉入嘴即化,而不油腻。县府街邱秃子的熏烧肉与熏鸡,也是百年老店,其醃肉鲁水亦有百年之久,故所醃的肉与鸡味道特别好。敎军场孙二糊辣拉汤,是一大众化的食品,在冬天吃上一碗,保证你从心向外暖。东大街天泰永水晶楂糕,夏季薄荷糕,甘可口。九华的奶油鱿鱼,其味鲜美。泰华水晶鸡亦称上品。如今

  • 文章太倉的特產和佳饌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2、3期  作者:蔣勉士 出版时间:1979-09-10
    关键字: 太仓特产 太仓佳馔 梗米 水产 肉骨头

    呈淡红色,散放淸,补血。白梗米加绿角叶,制粥,更。露粟,酷似靑皮甘蔗,立秋才可吃到,汁多味甜性凉解渴。玉米俗称番麦,煮之粒粒爆开,浓糊四溢,味甘质糯。蚕豆俗称寒豆,它早期的豆粒,皮肉都嫩,易煮,是佐膳的家常菜,飮酒的当送酒菜最惬意。把它夹在烧饼里一起吃,别有一番风味。靑豆俗称毛豆,其中有一种叫「牛踏扁」的,粒大质糯,加适量糖盐煮之,然后焙乾,呈翠绿色,甜可口,当作粥菜、送酒及零食吃。蟠桃和水蜜桃,产于城厢之南,地名南码,其地遍植桃树成林,每逢花开

  • 文章新春组团南下·旅游拈祈福

    来源期刊:《浦東》 63、64  出版时间:1991-04-15
    关键字: 云雾茶 麻豆代天府 寺庙 蒜头 拈香旅游

    三月九日至十一日,本会新春祈福拈旅游团,在热心鄕亲赞助下,又一次抱着为祈祷国运昌隆、旅台鄕亲阖府平安、事业发达的心愿下,再度出发。此次拈团,与会鄕亲仍推请顾林森、陆桂根鄕长为正副领队,服务组长严林才、副组长王小芳随车服务,出发地点仍在济南路台大校友会馆前,一行四十余人,泰半旧识,在将本会准备之飮料、休闲食品,常备应用药品一箱箱搬上车后,准七时半启程。

  • 文章鮮美的虞山野菜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7期  作者:桑楠 出版时间:2006-11-01
    关键字: 虞山 豌豆苗 蛤蟆叶 香椿头 菊花菜

    常熟虞山多野菜。人们最常吃的有:荠菜、马兰、豌豆苗、蛤蟆叶、枸杞香椿头、菊花菜、酱板草、金针菜、野苋菜、野山药、野鸡豆等、荠菜有家种,但不及野生的清。马兰拌豆腐干是王四酒家的名菜,用马兰草的嫩芽和豆腐干屑,加上酱麻油等调料,清、鲜美可口。豌豆苗是野豌豆的嫩苗,枸杞是枸杞藤的嫩芽,蛤蟆叶是车前草的嫩叶,用开水泡过,切细加调料即可吃。哈蟆叶、马兰还可用开水泡一下,捞起晒干后,贮藏起来,以后再蒸了吃。菊花菜是野菊花的嫩芽、酱板草(马齿苋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