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城墙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阜寧人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2期  作者:孫樹棠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阜宁人 城墙

    一至三门,每一门外护城河上再建置桥梁一座,供城里、城外人车通行。因此,住在城内的称城里人,护城河外的则称城外人,乡野农村的即属乡下人。小老儿祖居古河乡农村,属标准的乡下人,舍妹嫁至鎭上,小弟至鎭上探望胞姊,妹夫向友人介绍说:「这是从『乡下』来的我家孩子二舅」,(他忘了他的夫人也是乡下人。)一个小鎭上的人,对乡村人竟有这样地优越感和歧视,不知城内人对城外人及小鎭人是何种态度?难怪今日大陆各省、县均将城墙拆除。现今六十五岁以内的人可能都未见过古城。目前大陆祇

  • 文章常熟城墙和西城楼阁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6期  作者:桑楠 出版时间:2006-08-01
    关键字: 常熟 西城 明城墙 虞山门 修复

    常熟城墙原来是土城。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改筑成砖城,并把城墙西北部建于虞山上。到明代中叶,城墙巳塌圮。明嘉靖32年,知县王鈇,为了抗倭,集资重造城墙。谭晓兄弟拿出全部家财,约四万多两白银,资助建城,相当于建城经费之一半,故有谭半城之誉。城建七门,山巓是虞山门。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明城墙拆毁,仅剩遣址。1993年5月,开始修复古城墙。先修建虞山门和两旁城墙112公尺,设有炮垛和马道,与明清城墙相近。虞山门上建重檐式城楼一座。该处地形陡峭,城楼高耸,山脉

  • 文章匆匆故鄕三日夢(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4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86-10-20
    关键字: 无锡城墙 无锡牌楼 家庭布局

    可以直达家门口,车票只有几分钱,平常很挤,晚上,下班的人都囘去了,比较空,我们商量不如搭公共汽车,如一班不空再等下一班,不久,车来了,很空,行李也可搬上去,车行途中,二弟吿诉我一路经过的旧有地名,地形完全改变了,每处和以前都不一样,简直已成为陌生地方。无锡城墙已拆除,改为环城马路,城中河道,无论弓河、弦河、箭河,全部塡成路基,桥梁也已拆掉,有些古迹牌楼;如凤光桥的推官牌楼,学前街的嵇阁老牌楼,学宫前的「六科三牌元」、「一榜九进士」表彰无锡文风的牌楼等,也

  • 文章为王鈇正名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0期  作者:汪青萍  出版时间:1994-11-01
    关键字: 王鈇 抗倭县令 常熟城墙 郑重正名

    他们浮海而来,爬上江岸,劫掠沿江,入侵内地,到处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县令王鈇,即征集民兵,加以武备训练,并亲敎射击,寇群来犯,辄身先士卒,每战必胜,由是军威大振,倭寇虽屡犯屡败,仍复纠众来犯,骚扰地方,不得安枕,莫此为甚。从苻不靖,忆及常熟城墙,早在元代至正年间腾山而筑还是土城,到元代末年,张士诚据吴地后,即以土城加以砖砌。自明朝开国以还,连年灾荒,城墙失修坍圮,直至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年)止,常熟早无城墙达一百五十载。如今倭寇猖獗,连年侵扰,王鈇乃

  • 文章松江城內城外面面觀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43期  作者:柯展人 出版时间:1979-04-01
    关键字: 松江城墙 日军据点 古城布局

    家鄕松江城墙,全长廿余华里,环圆型建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城门一座,作为城内外通道,各城门也自成单元,均有吊桥架于护城河之上,河道可以通航船只,为城厢主要内河交通。城墙深厚坚固,虽然比不上北京紫金城的森严,也比不上南京石头城的壮阔,但是较之附近上、奉、南、川、金、靑、太等的邻县,有的无城,有的像土坵,有的祗有一小段,那松江城具有格局,要像样得多了。城墙建造于何年何月,此间限于资料,无从查考,但从其外貌看来,城砖古老,大部塌毁,杂草丛生,至少已有

  • 文章明月今日照我還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0期  作者:華明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常熟 虞山镇 城墙 烈士墓园 舞厅

    小山头下山,卸接西三环路。常熟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指标,除了已恢复虞山门一段八十公尺城墙外,现在修筑环山城墙,从北门开始,经已完成新公园的后山,接虞山门,再从虞山门蜿蜒至西门,当然北门城门已不易再造,原来的鎭海门,改筑为鎭海台,来日将由鎭海台登城,走城墙,过虞山门至西门,欣赏该处拟建的「十八景」之西城楼阁。城墙完成后,通海的七溪流水,想必能治理得水清如镜,游鱼可数。乃是件极大的工程,更要靠民众的自觉和公德心。再说环城北路和环城东路这一段,隔河

  • 文章昔日小東門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4期  作者:蘇禹 出版时间:2006-02-01
    关键字: 小东门 古城墙 阜安桥 馄饨店 书场

    小东门又名迎春门,是我邑古城墙之一,从我出生起,对这一带的人文、地理环境,特别亲切。三四十年代,这一带小街、陋巷较多,从小东门城门出来,以阜安桥为中心,这一带人来人往,一派繁华。东首是百年老店黄裕盛水果行,申大蔬菜地货行。西首是沈姓义源成山地水果行,它临河面街,由于水口好,生意红火。这些地方,夏天以西瓜、水蜜桃为主,秋冬以大白菜、花生、山芋杂粮设市。阜安桥楼桥两侧是戚记茶馆、吕记米行。城门口有一位瞎先生卦相问卜,大家叫他「云中大仙」。颜港河东面是汪裕茂

  • 文章虞山城墙及虞山门重建开放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9期  作者:朱良鈞 出版时间:1994-08-01
    关键字: 虞山城墙 虞山门 旅游文化 旅游观光

    常熟的城墙很有特色,因为城墙的一部份筑在虞山上,不出城就可登山。故而明人姚广孝在《重经常熟》诗中曰:「水多归海近,城半在山高。」另一位明代诗人沈以潜的诗句更是脍炙人口:「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跨山而筑的城垣不仅适应了当时抗御外侵的需要,也构成了常熟古城宏伟秀丽的独特风貌。常熟初建砖砌城墙始于元代至正十六年,当时城门有五。至明代中叶,城垣渐圯,到嘉靖三十二年,因抗御倭寇侵扰,再度筑城,城门凡七,跨山而筑的城门名「虞山门」,在辛峰亭之西侧不远处

  • 文章豐縣城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8期  作者:豐縣人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丰县城 洪水迁县 历任知县 新建丰县 修葺城墙门楼

    明世宗嘉靖五年(公元一五二六年)黄河决口,丰县城陷入水中,知县高禄迁县治于华山。嘉靖三十一年(公元一五五二年),知县徐蓂,徐华山将县治迁回旧丰城,重新修筑土城,城墙周长一千九百八十四步,墙高二丈余,这就是洪水后在旧址上新建的丰县城,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丰县老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一五五五年),知县戴辅,重修四城门楼,四门的名字是:东门名启元,南门名大亨,西门名美利,北门名肃贞,并筑护城堤。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公元一五九一年),知县费思箴,将城墙及城门楼包以

  • 文章故鄉去來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王乃位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白衣河畔 西安城墙 大雁塔 兵马俑 中山陵

    分别时,她双十年华,刚出闺门少女,今已年逾花甲,身为儿孙满堂之祖母,光阴催人老,信然也。至西安后连日大雨,不便外出。第三日放晴,兰英率其子女孙辈,陪余等至西安近郊游览,因路远且去处较多,遂租二部小客车代步。西安市区小吃街及风景区小吃店,均挂牌「羊肉汤泡馍」市招,余早己闻名,但未吃过。为好奇心驱使,我们吃了一顿泡馍,物美价廉,这是陕甘一带大众化的美食,味道颇佳。八、九两日参观下列胜迹,略记于后。㈠西安城墙:建于明代洪武三年至十一年,东西垣各长二、六公里,南北垣各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