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形地貌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紀事 地理)宿遷縣歸仁鄉、四河鄉瑣憶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地形地貌 水利 交通 土特产 乡贤

    一、槪説㈠名稱與由來。歸仁鄕之名源於歸仁集,歸仁集之名源於克復橋,克復橋之名取自論語顏淵問仁:「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故老言:「克復橋先有、集沿橋向東、南、西三面發展,因名其集爲歸仁。」以歸仁名地,本縣有歸仁區,臺灣省臺南縣亦有歸仁鄕,越南且以之名省,足見其名之美,西望故鄕白雲,吾將何日「歸去來」。㈡方位歸仁鄕在縣城正南略略偏西,若以歸仁集爲中心,北距宿遷城,西北至睢寧城,東南至泗陽城各七十華里,而西南至安徽泗縣城僅五十里,去白馬湖約三十里,白馬湖係洪...

  • 文章(紀事 地理)三樹鄉槪述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地形地貌 行政沿革 交通 教育 乡贤

    一、疆域:本鄕東界,由八堡通往洋河之黃河補堤,東面及東南接黃運鄕;南爲埠子鄕;西南及西陲與睢寧縣接壤;北臨耿車鄕;東北則與項里鄕交界。鄕公所所在地之三棵樹,北距縣城十八里,南到埠子十二里,西北去耿車十七里,爲宿南之小鎭,全鄕東西横爲二十餘里,南北縱深亦如之。二、沿革:民初爲孝八、九、十、十一四圖,舉鄕董,葉子玉氏任之。北伐後,設保甲,鄕鎭繁多,約數十。迄民國二十年後實行新縣制,併爲四鄕,屬第四區。其名爲結合、北寧、共濟、樹人,所謂埠子北四鄕是也。設鄕之初...

  • 文章(紀事 地理)仇圩鄕槪述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地形地貌 行政沿革 物产 交通 集市

    一、沿革槪說:仇圩鄕以仇圩而得名,仇圩昔爲仇氏一族集居之村落,位於縣城迤北三十華里。東倚馬陵山,西瀕落馬湖,初建於遜淸咸豐十年間,爲仇子良公興建,抗拒捻匪(長毛)之亂,於庄外挖溝溝寬約三丈,深有十餘尺,土向內堆,名爲圩山。設東南二門,面積數百畝,初爲義合圩,後因居民皆爲仇氏,易名仇圩。人口約百餘戶,多爲仇姓及其佃戶。圩形四方,設有四拐(圩牆突出部份),每拐築有土碉堡相互控守。並造有鐵砲六門,爲鎭圩之武器。鐵砲係以生鐵冶鑄,重約三千至五千斤,使用火藥及碎鐵...

  • 文章(紀事 地理)宿遷縣羅河鄉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地形地貌 行政沿革 物产 文教 市集

    一、槪說:㈠名稱由來:羅河鄕之名,由羅河縱貫本鄕之內而得名。㈡方位:羅河鄕在縣城南南西方,南大而西小,北界距城四十五華里,南界距城約六十五華里。㈢疆域及面積:本鄕北鄰埠子鄕,南鄰歸仁鄕,東接夾河鄕,西南與安徽泗縣大小柏圩相望,西近睢寧之找溝,西北則與睢寧之凌城相交,南北約二十華里,東西廣約十五、六華里。㈣行政區域及變遷:本鄕在淸季屬孝四圖和孝六圖;民國改市鄕制,屬埠子鄕,後屬第四區,勝利後由騮馬、同安、羅河三鄕合併而爲羅河鄕。二、地文:㈠土質:北部屬沙土...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