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吴氏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湾吴氏宗亲团——寻根祭祖古梅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51期  作者:顧建明  出版时间:1990-09-20
    关键字: 吴氏宗亲 泰伯庙 祭祖 寻根

    今年五月五日和六月一日,台中、高雄两市的吴氏宗亲,分别在吴干华、吴天裕、吴茂仁团长的率领下,来到无锡的泰伯庙和墓地寻根祭祖。吴泰伯是商朝末年人,为让王位给兄弟而来到江南,随鄕入俗「断发文身」,成为吴地鼻祖,被孔子尊为「至德」,素有南方第一家之誉。如今,吴姓已成为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吴泰伯的世系已传到一百多代,在海外就有后裔四百六十余万人。随着海峡两岸的开通,台中、高雄两县市的吴氏宗亲捷足先登,瞻仰了位于无锡梅村鎭的泰伯庙和座落在鸿声鄕的泰伯墓,实现了他们

  • 文章叶落归根 祖地在召唤 雪堰筹备修编「吴氏大统宗谱」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9期  出版时间:2008-10-05
    关键字: 雪堰 族谱 吴氏 吴氏大统宗谱》 吴养浩

    雪堰桥鎭位于太湖之滨,眞乃鱼米之鄕。本人年近古稀,仔细回忆,从未遇天灾大难,可称是人间天堂。吴氏在雪堰是一个大姓,过去有近七〇—八〇%的人姓吴,现在也还有近五〇%的人为吴氏子孙。他们为雪堰地的发展在辛勤地劳作著,改变着雪堰地区的面貌,如今雪堰桥鎭已是今非昔比,已有过去老鎭的七、八个那么大了,早已是街道宽畅髙楼林立,花草遍地。叶落要归根,祖地在召唤。雪堰吴氏家谱第十一次大修于一九三三年举行,至今已有七十多年未予重修,眞有「断代」的危险。这次眞是天赐良机

  • 文章先妣事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14期  作者:張玉麟 出版时间:1964-02-25
    关键字: 阳羡 吴氏 京沪卫戍总部新闻处

    先妣阳羨吴氏吴氏于南明有三宰辅之显而族益盛。先妣为外王父云溪公长女,生而孝友聪明,为外王父母所钟爱。长而知书,娴女红,年十九归先严紫云公,事先大母以孝称。吾张氏为邑望族,聚居宜兴东北鄕周铁鎭之棠下,先妣原处城邑间,至是鄕居,不以为异。治宅第生产,皆有条序,汲爨浣濯,不假手他人,虽不忧米盐,而劳苦若不谋夕。自奉甚俭,遇鄕人急难,周济不稍吝。待人以诚,和蔼可亲,终身无疾言厉色。先大母喜妇之贤,称之六亲,里人亦同声誉之。年二十六始生玉麟,既而妹润芳润轩,弟道

  • 文章吴氏族谱稿序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王公璵 出版时间:1980-03-01
    关键字: 吴氏家谱 序文 家族历史

    吴氏之裔,系出泰伯,泰伯三以天下让,孔子以至德称之,史迁亦嘉泰伯之让德,吴世家因列第一,推崇之隆,旷世无匹,良以流长泽溥,本固枝荣,高风大义,足资楷模,故不数传而笃生让国之延陵季子;盖涵濡祖德,默化无形,生来自有,又岂偶然!至礼重箕裘。诗尊祖武,代代相因,蔚为风尙,亦愼重追远,民德归厚之微旨也。惟何以彰光泽,明世系,纪其事蹟传诸久远,则谱牒向矣,又见太史公自序,知史记之成,取材有类谱纪;夫所谓谱纪,固合国史家乘及地方志三者而言,但个人传记,则家乘自尤较详

  • 文章吴氏家族修谱纪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5期  作者:吳本公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吴氏 排行字号 修谱执事 修谱说明 组织人员

    吴氏(至德堂)族居丰县城西北大吴庄,潘庄吴姓亦为同族一脉也。第一次修谱于民国八年旧历十二月下旬。排行字号:吾族以前无谱,故排行亦无一定之字,不过年长者命名年少者,因之自九世起,排以十六字曰:中、正、德、进;勤、俭、业、修。承、先、启、后;恪、守、鸿、献(其十六字前三者有副排行:中—本,正—景,德—志)。九世以上有以先、启、及守字命名者,则孙曾自不得重其祖名,先字可用预字代;启字可用开字代;守字可用遵字代,唯后字字面嫌窄,亦可以厚字代之,以后凡命名者当依

  • 文章吴氏族谱稿跋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8期  作者:吳恕人 出版时间:1978-02-10
    关键字: 吴氏族谱稿 跋文

    转学江苏省立东海师范毕业,大陆撤退随军来台,进入海军专科学校深造,历任后勤单位之参谋、股长、科长、副处长,海军官校作战系敎官,卓著劳绩。前岁自海军总部退役,辛勤谋食,不废书史,为遵奉故 总统蒋公复兴文化「敦亲睦族……以固邦本」之昭示!乃根据歙县迁沭之源流,追溯至始祖泰伯公,历时三千余年之世系,并蒐集有关文献,辑为吴氏族谱,以期彰先泽、明世系吾苏沭阳洽民宗兄,字微霑,祖籍安徽歙县,明成化初徒沭,耕读传家,世代书香,对日抗战期间,怀报国之壮志,负笈皖北,曾

  • 文章古梅里與台灣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10期  作者:鄒景衡 出版时间:1980-04-20
    关键字: 梅里 吴泰伯 江苏无锡 梅里钱氏 吴氏宗祠

    心事」,不用说,便是反淸复明。余再按,根据上引雅堂先生之文,似乎卖卜者的同党,尙不止二僧。说不定此杲道人者,亦是由台湾而去(荡口与后宅相去八华里)。可惜洪杨之役,庵被焚,仅存前殿,遗物尽毁,欲考而无由矣。因为我是梅里人的关系,对于吴氏的一切,似乎特别关心。最近南京东路吴氏大宗祠重建,我想越俎代庖,提个建议。鄙意应略减画栋彫梁的费用,而于大厅东壁上,用大理石镌录太史公吴泰伯世家全文,加以标点,使子孙们能以有一位曾被孔夫子赞为至德的始祖而自傲。再于西壁上,同样

  • 文章吴氏族谱稿序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7期  作者:王公璵  出版时间:1975-09-20
    关键字: 吴氏族谱 祖先追溯 宗族传统

    吴氏之裔,系出泰伯,泰伯三以天下让,孔子以至德称之,史迁亦嘉泰伯之让,吴世家因列第一,推崇之隆,旷世无匹,良以流长泽溥,本固枝荣,高风大义,足资楷模;故不数传而笃生让国之延陵季子,盖涵濡祖德,默化无形,生来有自,又岂偶然。至礼重箕裘,诗尊祖式,代代相因,蔚为风尙,亦愼终追远民德归厚之微旨也。惟何以彰先泽,明世系,纪其事蹟,传诸久远,则谱谍尙矣!又见太史公自序,知史记之成,取材有赖谱纪,夫所谓谱纪,固合国史、家乘及地方志三者而言,但个人传纪,则家乘自尤较详

  • 文章吴氏族谱稿序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6期  作者:吳延環  出版时间:1975-08-20
    关键字: 吴氏族谱 慎终追远 传统人伦

    追远。愼终之道,不属本篇范围;玆论追远,追远之义,指祭祀祖先;虽年代久远,亦必追祭,以免忘本!不忘本者孝,孝者必仁,故欲发扬仁道,必先自追远始!追远之义虽明,但不知远祖为谁?又何从而追焉!先民有鉴于斯,故各氏族皆有谱谍之著。我吴姓宗支,蔓延天下,族谱之辑,世代相承,惜以大陆沦陷,多未携出。玆者洽民宗长:重修沭阳吴氏族谱,追溯至于始祖太伯,并多方蒐集有关文献,付梓之日,先睹为快;从此不独吴氏子孙,追远有据,归厚有由,推而广之,国族亦必因之而昌大,功德岂浅鲜哉

  • 文章吴氏族谱稿序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5期  作者:丁治磐  出版时间:1975-07-20
    关键字: 吴氏族谱 人伦传统 散文

    昔仁和龚氏,尝以为古者以家训家法,胪为家谱家乘,宗法明而礼俗成,凡以所爱其家者,欲其子孙之必贤,而使天下后世、庶几少不肖之人,屹然而为世所重羡之杰族也。溯自伏羲氏制嫁娶,遂植家族之始基,人不忘其所生,迄今盖己六千四百五十余年,吾中华民族之大,民德之厚,有由来矣!沭阳吴君洽民,流寓台员,秉其先公遗志,为吴氏族谱之辑,稿既具将以付梓,介吾老友公屿王先生属余为之序,夫今世俗婾,礼坏嫁娶悖制,罔叙彝伦,凡为人子出分,而后殆忘其所生,父役于子家,子役于父家,抑且论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