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史料共返回1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史料校正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4期  作者:張華光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史料订正 读者来信

    黃先生、王先生大鑒:順致問候上月二十八日寄呈拙稿一件,估計應已收到。寫作時手頭缺少資料,僅憑記憶。發出後又沒法去縣檔案館,拜閱黃公日記,發現幾處錯舛或不妥。均作了勾劃、修正,請審閱。(現將修正後的該稿重新寄呈)再聊的話:⑴因種種歷史原因,知我者不少。爲減少不必要的猜測和品評,在很多情況下,我寫稿不用實名,而用筆名。在大陸發文亦是如是,並無其他深意。「秦台生」已被多人猜測到,故改用「令弓」。這個筆名在美《東方》雜志上已用過。我在《文獻》三十一期上,介紹孫敏...

  • 文章敏達公——李衛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4期  作者:李廉齋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李卫 人物传记 史料

    吾豐爲一小縣,地處江蘇邊陲,雖無名山大川,但歷代名人輩出,帝王將相頗不乏人,尤其漢高祖劉邦,更是家喩戶曉,婦孺皆知,並以吾豐能出個皇帝引以爲榮。淸朝康熙年間,豐縣有個李衞,頗獲朝廷器重,官位顯赫,距今不過二百四十餘年(按李衞死於一七三九年),但吾豐人士,對其人其事,鮮有談論者。現僅就所知有關李衞的片斷事蹟,陳述於后,並請鄕賢指正。數年前,有一天到外雙溪故宮博物院參觀,在一個大玻璃橱內,看到一本攤開的文書,上面寫著:李衞,江蘇銅山人(按縣誌記爲寄籍銅山)由...

  • 文章鄕先賢倪雲林故居的考證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期  作者:錢中勳  出版时间:1970-01-26
    关键字: 倪瓒 故居考证 古迹 史料考古

    鄕訊創刊號,轉載中央日報「惠泉山,石門,異草」一文,內寫鄕先賢倪雲林的家,就在五里街旁邊,現在已經改建爲倪氏宗祠云云,核與事實不符。倪雲林是元代無錫的高士,爲有元一代四大畫家之一,在繪畫藝術上,具有崇高的歷史地位,我們不能將他的故家所在地,錯寫在鄕訊上刊載,恐日後連我們無錫人都要以訛傳訛的錯下去,故特不揣謭陋將發現倪高士故居殘基遺跡的經過情形,借鄕訊一角,公諸大家,以便改正。查無錫縣志所載,倪瓚,字元鎭,自署懶瓚等名,而以雲林名最著,居梅里之祇陀村,至正...

  • 文章七十年有關蕭縣的大事記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3期  作者:編委會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萧县 大事记 史料

    這一篇大事記,是本文獻編輯委員會魯主任委員傳鼎鄕長,在七十四年的二月裏,利用全部寒假的寶貴時間,編輯得來的一部寳貴資料。再經劉國大代表煥文鄕長加以補充,或酌予删節,而更精實。本大事記編輯的動機,是希望蕭縣的人能多瞭解過去的蕭縣人與蕭縣事。大事的內容,不局限在蕭縣境內。其原因:是要瞭解蕭縣,一方面要從直接入手,一方面要從間接入手。另外,一方面是按蕭縣的情況來瞭解蕭縣,一方面是按大局的情況來瞭解蕭縣。這種編輯的觀點,是具有具體性與涵蓋性的。我們閱讀以後,自然...

  • 文章讀者來函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8期  出版时间:1983-12-15
    关键字: 读者来信 史料证明 勘误

    關於抗戰勝利後徐州軍事布署及主官任職期間,承洽民鄕長函示,常與事實不符,至爲感激!我國幅員遼濶,交通不便,一事之發生,依據之不一,每因地點之不同,記載而互異。如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國府特派顧公祝同爲徐州綏靖主任,三十五年五月三十一日令調顧公爲陸軍總司令,遺缺任薛岳接充。三十六年三月三日,府令撤銷徐州綏署,由陸軍總司令設立徐州司令部。三十七年五月十三日國府特任顧公爲參謀總長,惟顧公至六月一日始行就職。三十七年六月九日 蔣總統令派劉峙爲徐州剿匪總司令,劉...

  • 文章經學大師淩廷堪與海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鴻徽  出版时间:1987-09-01
    关键字: 凌廷堪 乡贤传记 史料考证

    ——並爲其生於乾隆二十年辨正——淩廷堪字次仲,一字仲子,係乾隆庚戌科進士,官寧國府敎授。淩氏出自周官淩人之後,嘗自稱「淩氏據通志以官爲氏,而字據廣韻,從水作淩。歙縣淩氏始祖元一公諱安,唐顯慶中任歙州州判,卜居于歙之雙溪」。(見淩著校禮堂文集卷廿七、淩氏宗譜序)廷堪係安徽歙人,乾隆二十年(乙亥)生於海州,祖諱易筠、國學生,祖妣許氏,父諱文焻,以治生僑居海州之板浦,遂家焉。廷堪之祖妣許太夫人,乃海州擧人許喬林、桂林昆仲之祖姑母。許喬林著——弇楡山房筆譚:「外...

  • 文章麋竺與糜信並不同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鴻徽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史料考证 麋竺 糜信

    本刊第九卷一期(總號32)第50頁張義德先生大作:「糜信論著—海州文獻拾零—糜信不見於史傳,經典釋文敍錦:『糜信字南山,東海人,魏樂平太守』。……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在糜信注何氏漢議條說:『按唐經籍志有何氏春秋漢議十一卷,何休撰,鄭玄駁,糜信注。……』姚氏認爲糜信『似即麋竺、麋芳之同族,東海朐人也。』無論就時代和地域來說,這一推測,大致可信。」嘉慶海州志沿革表:「朐縣—海州在秦爲薛郡地,後分薛郡爲郯郡,朐縣屬焉。漢屬東海郡。後漢屬東海郡。三國魏屬東海國。南北...

  • 文章重印常昭合志序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0期  出版时间:1979-05-15
    关键字: 常熟 常昭合志 史料

    并茂,今于中央图书馆,借得藏本,从事影印,朔风烈日,不稍怠忽,今将杀青,在台乡邦人士,得人手一编,得知乡邦文献如此之丰厚,乡邦景物如此之优美,必将憬然思效致力于复国建国之工作,甚盛事也。猷弱冠曾见丁初我丈祖荫,主修之常熟县志初稿,及徐太史虹隐兆玮所撰常熟艺文志,或即为丁志之一部。又闻民国三十七年间,安蔚南兄任常熟县长,亦曾主持重修常熟县志,今均不克觅致,此书成书不足百年,虽民国以来史料,尚付阙如,然大体赅备,于成书前,史料蒐集,尤为赡富。吾邑旅台人士,家致一

  • 文章朱阿正死事慘烈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期  作者:石愴  出版时间:1970-01-26
    关键字: 朱阿正 抗战烈士 史料记载

    抗戰八年,淪陷區內,爲日寇屠殺的同胞,奚止千萬,而其死事之慘,恐怕沒有比朱阿正更爲殘酷的了,阿正爲第四區陸區橋鎭安陽山下河柳村人,小學畢業,身材結實,膂力過人,在鄕固未免好勇鬪狠,然其爲人慷慨尙義,嘗結拜三十六弟兄,專打不平,稱霸一方,並擁推曾任阜寧縣縣長前年在香港去世的王維能同鄕爲「老大」。蓋王亦爲河柳村人,與彼等均爲總角交,故亦樂與週旋。民國二十六年,地方陷敵後,不到一月,彼認爲男兒報國,機會已到,卽集合同志弟兄在安陽山朝陽洞內,商討組織抗敵自衞隊,...

  • 文章明淸以來之孟河醫學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20期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孟河医学 史料记载 王九峰医案

    一、孟河名稱之由來孟河屬江蘇之武進縣,古稱南蘭陵,梁武帝蕭衍卽產於城南之萬綏鎭,其河爲唐刺史孟簡所濬,故曰孟河。明嘉靖間倭寇屢犯沿江一帶,戚繼光築城防寇,故又稱孟城。城在嘉山黃山之間,臨川李小湖督學所謂嘉山對黃山、二山夾一城是也。城形如珠,山形如龍,適成二龍嬉珠之象,孟河所以爲產生帝皇之區以此。俗傳明太祖偕劉基遊覽至嘉山下,劉吿太祖謂是處有龍脈出現,太祖私忖天無二日,民無二王,幾至失色;問劉有無解救方法?劉立言用人力將龍脈切斷,便可無事。石龍口之地名,迄...

共119条记录 1/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