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变法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淒涼到蓋棺——兩朝帝師翁同龢的晩境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2期  作者:沈潛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翁同龢 维新 变法 捐银 瓶庐居士

    清朝统治中枢要职,身膺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的翁同龢。有「中国维新第一导师」之誉的翁同龢(一八三〇~一九〇四),一生历官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要职,在朝四十多年,以其帝师之尊,枢臣之重,参与了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等晚清政坛上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之一。那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翁同龢何以如此凄凉悲叹呢?话说以一八九五年春的「公车上书」为标志,伴随酝酿已久的维新思想

  • 文章一統樓詩抄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7期  作者:李克為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戊戌变法 百年 陈立夫 百岁 《月夜》

    ㈠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百日维新百载过,尧封无愎旧山河。「六君子」去英风在,恍听泉台欣慨歌。㈡庆贺陈立夫百岁华诞两岸相思一脉亲,弘扬孔学见精神。由来人瑞臻仁寿,遥祝怡然晋大椿。㈢中秋遥寄次杜甫《月夜》韵今夜团圆月,亲人隔海看。百年头易白,两岸梦难安。望合情同切,思归泪独寒。何当臻统一,歌舞万钟干。㈣戊寅夏秋大陆军民抗洪抢险赞歌刀枪不举制洪魔,钢铁长城血肉躯。情重如山同搏鬭,血浓于水竞捐输。根除水患千秋计,重建家园万里图。动地惊天殊死战,指挥若定赖中枢

  • 文章常熟,變化眞大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9期  作者:李炎錩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常熟 戊戍变法与翁同龢 学术研讨会 李文海

    去年九月中旬,中国史学会与常熟市政府联合举办了「戊戍变法与翁同龢」学术硏讨会。会议期间,笔者访问了对清史素有硏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教授。九月二十日清晨,我来到虞山饭店,通过熟人、华东师大历史系谢俊美教授,将我介绍给李教授,李教授握着我的手,和蔼地说:「你晚上来吧,我恭候着。」晚餐后,我即来到了李教授住房,坐下来谈了起来。他温和亲切的态度,使我感到很轻松。李教授和常熟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一九五二年他曾在设在常熟的苏南行署干部补习学校学习过三个月,之后

  • 文章翁同龢與康有為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79期  作者:胡燮敏 出版时间:2009-11-01
    关键字: 翁同龢 康有为 生平事迹 戊戌变法

    举子上书,震动京城,现在可一跃成名人了。」「翁大人取笑了,晚生不过凭一时之勇,见国家被割,山河破碎,于心不忍,才率众向皇上请愿:拒约、迁都、再战,可能触犯圣上了吧!」翁同龢达忙摇头说:「皇上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十分欣赏康先生的勇气和精神,只可惜皇上没有看到先生的洋洋万言《上皇帝书》,可有点遗憾呢。」康有为一怔,「那我的上书莫非被都察院的官员压下来了?」翁同龢摇摇头,叹口气说:「这倒不是,是在太后手里压下了。」康有为说:「那太后不同意维新变法吗?」翁同龢没有直接

  • 文章翁同龢紀念館與張謇紀念館建立友好紀念館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0期  作者:仲偉行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翁同龢 张謇 状元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南通,隔江相望,一衣带水。两地同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翁同龢纪念馆建成于1991年,翁同龢的五世孙翁万戈于1990年将翁家巷门2号的翁氏老宅捐献给政府,2001年翁同龢纪念馆又实施扩大二期工程,使老宅的一部分得以修复。目前,整体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包括彩衣堂、玉兰轩、知止斋、思永堂、晋阳书屋、后堂楼、双桂轩、柏古轩等厅堂。在常熟举行的「甲午战争与翁同龢」、「戊戌变法与翁同龢」两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时,均有

  • 文章馬良傳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23-24  作者:夏敬觀 出版时间:1972-12-15
    关键字: 马良 人物回忆 戊戌变法 乐善堂 李鸿章

    派驻高丽,襄助办理外交军政,及赴广州等地,调查招商局账目,良曾建议借美商其昌洋行款,创立国家银行,以资办理新政挹注,鸿章韪之。派遣赴美,终格于廷议,未见施行,良因以徧游英法诸国,至罗马谒敎廷而归。戊戍,德宗锐意变法,良上言请设译学馆于沪,以政变而罢。是年,良以与弟建忠合著马氏文通,以泰西文法,译中国古籍,发凡起例,顺理冰释,所诣在王氏经传释词,刘氏助字辨略以上。良以为擧例过多,删节至三分之一,其书尙不足称文规。然是书出,良专以属其弟之所为,建忠已得海内外盛誉

  • 文章以刑去刑論世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張榮樓  出版时间:1987-09-01
    关键字: 商鞅变法 儒家思想 传统文化 法家学说

    公孫鞅之法也,重輕罪。重罪者,人之所難犯也,小過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離其所難,此治之道也。夫小過不生,大罪不至,是人無罪而亂不生也。是故公孫鞅曰「輕者不至,重者不來,是謂以刑去刑」。無罪畏罪,有罪避罪,人之常情也。孔子爲魯大夫,人燒積澤,天北風,火南倚,恐燒國,哀公懼,自將衆趨救火,衆不從,逐獸而火不救,乃問仲尼,仲尼曰:「逐獸者,樂而無罰,救火者,苦而無償,此火之所以無救也」。於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遂獸者,比入禁之罪」,...

  • 文章鄉先賢王甸伯先生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4期  作者:吳以秀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王汝所先生 变法救国 教育事业贡献 亲人近况介绍

    王公汝所,字甸伯(1878-1932年),江蘇阜寧人,幼穎慧好學,十六歲考取秀才,鄕里譽爲神童。時縣令夫人欲一賭神童風采,乃應召前往,縣令與夫人均極贊譽之,面賞十銀元,縣城傳爲佳話。光緒29年(1903年),清政府試行政治維新,命各地選派留學生,阜寧縣選派王甸伯與解樹強二人赴日本留學。翌年十月,甸伯入早稻田大學法學部攻讀政治濟經學,歷時八年,于宣統三年(1911年)畢業,該校除發給2264號畢業証書,固其成績優秀,特增發1315號加強號証書。留日期間,加入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中國同...

  • 文章中國最早的一位——女新聞工作者裘毓芳(1871~1904)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2期  作者:許周鶼  出版时间:1996-08-20
    关键字: 裘毓芳 新闻工作者 女报人 无锡白话报 维新变法

    裘毓芳在叔父家中受益非浅,一方面熟读中国文史著作,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文笔优美;另一方面攻读英语、阅览外国文学、史书作品,多方了解外国的历史和现状。并且她思想敏锐,善于汲取新鲜的思想养料,故有才女之称。而为无锡人士中,尤其是妇女界层中最早的中西方文化的桥梁,由于深受裘廷梁的影响,裘毓芳也认为应该用白话文来刊办通俗报刊,利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进行宣传,广大民众能够较为迅速地掌握知识。她立志创办白话报纸,运用接近人们口语的文章来开通民智,进行救亡图存、变法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