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发展面貌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四年換目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5期  作者:華明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见闻 常熟 发展面貌 返乡之旅 探亲

    「士別三載,刮目相看。」那麼四年呢?四年未曾返鄕,今年返鄕所見所聞,大不相同。由於怕上海機場擠亂,選在南京進關,何況南京還有老弟接機。南京也是新機場,名叫祿口,較爲清淨,到市區要四十餘分鐘車程。南京市區擴大不少,不但新闢馬路,長江二橋也即將通車,其繞城高速公路配套設施也相繼完成,市內增建了不少高樓大廈,展覽館、體育館等已完成使用,人們熙攘往來,市面繁榮。街口紅綠燈均有計步燈,公共汽車也裝有顯目路號燈,遠看十分清晰,對老人尤爲方便,台北公車足可借鑑。南京回...

  • 文章常熟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59期  作者:周文新 出版时间:2004-11-01
    关键字: 常熟 城乡发展 面貌 变化 城市建设

    进入新世纪,常熟围绕建成全国县级市中「规模最大、人气最旺、环境最美」的大城市目标,强化规划,加大投入力量;强化创新,也增加改革力量;强化管理,加大创建力量,使城市功能和环境得到改善,城市精神和形象得到提升,基本实现了「三年大变样」的既定目标,千年古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这三年,成为常熟城市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三年。三年来,根据建成全国「环境最美」城市的目标,切实加强环境整治和建设,努力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古城保护改造力量进一步

  • 文章今日韩山 故鄕——韩山的新面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星五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故乡面貌 发展历程 区域状况

    韓山,在我的記憶裡,一直是個貧窮落後的地方,居住在故鄕的人們,常年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而且旱澇不均,靠天吃飯,那種刻板式的生活,一切都認爲是命中註定的,從來也沒有人想過要突破保守,開創新生活的念頭。如今的韓山,卻今非昔比了,在政府銳意的規劃下,讓科技送走了它的貧窮,從過去暮氣沉沉的舊社會,變成了今天朝氣蓬勃的新時代了。韓山鎭位於沭陽縣城的東北部,轄十二個行政村(居委會),人口約四萬多,面積六十五平方公里,先後被市委會、市政府(本縣現屬宿遷市...

  • 文章浦東瑣談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5期  作者:陸志明 出版时间:1977-11-10
    关键字: 浦东 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 县市面积 御倭遗迹 水陆面貌 地名趣事 营造业发展 手工副业成就 女性成就

    钱家桥,以及胡家桥、太平桥、南大桥、高桥、头桥、倪桥等,眞是桥桥是「道」。营造业为浦东男儿向外发展的先锋浦东因为是一片平原,加之水土肥沃,气候适宜,故以农业为主,但因与全国第一大埠上海,仅一浦之隔,所以也多从事工商,向外发展,但为数最多,成就最大的,首推营造业。在浦滨六里桥独力创办浦东中学的,就是川沙先贤杨斯盛先生,一个以承造上海江海关闻名的营造企业家。其他经营成功的更不计其数,他们最初在上海,以后逐渐发展到其他都市,抗日战起,许多浦东营造业者,追随故府内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