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地理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紀事 地理)歸仁河與睢水關係考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归仁河 睢水 历史地理 支流

    歸仁河,在本縣南鄕,以歸仁堤而得名,又名烏鴉嶺河,俗名堤河或堆河,上源當來自今之大柏湖,卽縣志所謂:「上承睢寧孟山諸水」是也,東南流至烏鴉嶺,因受山勢所阻,水流湍急,遂循山勢分爲二支,一支南流至泗縣新關,今下流已淤爲平地;一支東流,經歸仁集北直奔旱閘口入黃河。其後自歸仁集東大口子以下淤塞,乃併羅河經大口子入董家溝,再南下洪澤湖。今之歸仁河,卽古睢水改道後之下游。茲就所集資料及現在地圖考證如下:漢書曰:「項羽與漢王戰於靈璧東,漢軍大敗,睢水爲之不流。」按:...

  • 文章导淮程序先宜注意淮河历史地理说帖(下)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7期  作者:張謇  出版时间:1963-07-25
    关键字: 淮河 改道入海 历史地理

    張謇遺作甲、復淮沂泗三故道而使入海:故道者,楊莊以下之廢黄河,卽最初淮也,河漕甚寬,可容納積流,其利一;河堤甚高,因其舊制而修繕之,不必興巨工,其利二;如嫌雲梯關下灘長路遠,亦可從六套北隄,循太平河而東,由套子口入海,其利三;或並分由灌河口入海,亦爲便捷,其利四;濬張引洪澤湖平漫之水,北出淸口。會中運沂泗之水以入海,使洪澤湖涸出爲田,其利五。乙、定沂泗沭入海之支路:淮水本幹在淸口以下,其淸口以上,今名運河,實則泗水之舊路,其流量本多,沂在泗東,沭又在沂東...

  • 文章导淮程序先宜注重淮河历史地理说帖(上)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5期  作者:張謇  出版时间:1963-05-25
    关键字: 淮河治理 历史地理 治理方案

    按本文,爲張嗇庵師,於民國三年夏,寫供美國工程師錫伯德等,勘視淮河時作參考。把我四千年來,淮河利害之歷史,與卅餘萬方里內,淮河利害相因之地理,詳述無遺;從而指示,淮、沂、泗、沭宜從何宣洩入海,又宜在何處分流,何處合流,使相資而不相犯。更主張使淮與河畫分,復古代二瀆之舊,承受上流之水;本七分入海,三分歸江的原則,宣洩下流之水,以期轉病爲利,堪稱定論。中國淮河之歷史旣久、地理之更變亦極複雜,古圖散失,取證無從,讀者倘能循斯篇主旨與沈百先先生所談江蘇水利問題相...

  • 文章籲請珍惜海州精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莊捷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同乡会 宗旨 精神 古海州历史地理

    親愛的海州同鄕們:你們好!話說:什麼是「海州精神」,海州精神,就是「精誠團結」精神,何以見得呢?按海州在大陸溯自往古,原本一州轄有四縣,即東海、贛榆、沭陽、灌雲,迄民國肇造,又將灌雲屬地連雲,劃出爲一市,故爾簡稱爲五縣市。這五縣市,即是古海州,由於天時、地理、歷史、文化,以及風俗、習慣等,莫不相同,乃至五縣市鄕前輩相處和睦,和衷共濟,如同一家人,誰曰不然!於今旅臺瞬已五十多年,未聞有何異言,來臺之初,每屆春節,都舉行聯歡會,共敘鄕情。嗣於六十四年基於上述...

  • 文章台灣人是中國人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05期  作者:王伯年  出版时间:2002-07-15
    关键字: 台湾 中国 人民 和平统一 历史地理

    原始住民高山族,广东福建后移民;延平郡王驱红夷,台湾人是中国人!甲午战后遭割让,日寇统治五十春。身遭蹂躏心不甘,台湾人是中国人!八年抗战终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澎回归了祖国,台湾人是中国人;中华民国是国号,台湾只是一个省;历史地理可证明,台湾人是中国人!台独恶毒是国贼,挑拨族群胜豺狼;不受蛊惑严驳斥,台湾人是中国人!两岸分治五十年,希望统一又和平。一国两制是骗人,成立邦联最安宁!

  • 文章雙龍井水有屍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2期  作者:張璞  出版时间:1986-06-01
    关键字: 区域文化 历史地理 东海历史 人物回忆

    闻野老言:明洪武初年天旱不雨,朐阳因缺水,众祷于河神庙,俄见双龙降于白虎山下,盘旋经时腾去,后龙降处甘泉喷溢,取飮甘芳,因筑井,迄今数百年矣。清诗人袁子才为沭阳宰(注一[1]),慕孔望山之名(注二[2]),作朐阳游,时人取双龙井水待客,袁飮之曰:「美则美矣,惜有尸味,」袁去后,迄民国三十五年,凡知其事者多对袁言存疑,盖因该井四周既无丛葬处,亦无孤坆,尤以数百年间无落井溺死者,言名泉有尸味难以采信,况该泉数百年间日日飮用者何止千万人,亦未闻有异味之说,可谓玄

  • 文章連雲大村鄕掌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孫昭  出版时间:1986-03-01
    关键字: 海宁寺 历史地理 区域文化 社会习俗

    一、「三官老爺」的海寧寺蘇北各縣市,很少有山,史稱四大平原之「黃淮平原」,蘇北佔大部份,普遍沒有崇山峻嶺,比較有名的山,只有海州的雲台山、徐州的雲龍山,但以雲台山綿延最長,名勝古蹟最多。雲台山又以海寧寺最爲有名,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廟會,朝山進香的信徒,不下十餘萬人,其熱閙與虔誠,比台灣北港媽祖廟更具盛況。海寧寺建於唐代,位於中雲台之巔,行政區屬江蘇省連雲市大村鄕(改制前叫郁林鄕,勝利後鄕改爲保)。大村上下六莊,在一山彎內,背山面海,由大村向東行上山,經十...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