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北洋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韩止叟书法及其生平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5期  作者:沈雲龍 出版时间:1978-11-10
    关键字: 韩国钧 北洋 永忆录 生平

    韩国钧任吉林保安会副会长时留影在昔北洋政府时代,江苏省的若干名公钜卿中,有两位隶籍苏北而以位高望重,造福桑梓,为鄕里所称颂的:一是曾任农商部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的南通张謇(季直);一是曾两长江苏、一任安徽省政的泰县韩国钧(紫石)。张氏行四,韩氏行三。两氏晚年俱从事于沿海盐垦植棉事业之经营,化斥卤为沃壤,增益农业生产,以裕民富,又分任运河工程局督、会办,兴修内河水利,疏导入海之路,防御灾患,以纾民困。因而在苏北通海淮扬一带,几于家喩户晓,无论男女老幼

  • 文章家鄕的科書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63期  出版时间:1976-03-15
    关键字: 科书 土地房产 “图份” 北洋政府

    十之八九,皆属科书所有,故终北洋政府统治时代,科书在我邑社会上实具特殊之地位。及国府成立之后,改革财税积弊,科书始渐趋没落云。

  • 文章祝秀峯兄九秩大壽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60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9-09-10
    关键字: 叶秀峰 九十华诞 北洋大学 陈立夫 徐恩曾

    叶秀峯兄,与余同时考进北洋大学,时在民国六年夏,并同习采鑛工程学,在校六年,成为挚友,好学不倦,彼此相同。经济方面,均不宽裕。大学二年后之暑期,共同去吴兴为沈氏义庄测绘田产图于郊外,面积达四千余亩,炎暑工作,不畏艰辛,聊以补助学费之不足,次年夏又共赴吴兴城外之岘山,考察其地质与鑛产,以供合写论文之资料,题目:「吴兴岘山地质鑛产调查记」,有一日下午,在山中调查地质之际,忽遇大雾,旋即雷雨交加,全身淋湿,几致迷失归途方向,幸遇一老僧,带入其庙中,此僧曾于余七

  • 文章悼師溯往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王述之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悼念恩师 王香山 北洋政府 国立茶峒师范 国民大会

    北洋政府时期,地方人士有的依从北洋政府,有的倾向南方的革命政府,无形中便形成南北两派。香师和全体老师们,都是志同道合的好友,比较倾向南方,所在十五年暑假时,敎育局长由北派人士接替后,香师辞职,全体老师皆随同引退离校,集居在北关一家宅院中,同学们成群结队前往看望老师,见面后都很难过,以至泪下。换了新校长和一批新老师,同学不能接受,经敎育局派县视学到校安抚和与学生谈话,才渐渐的平静下来。当时在小学生幼稚的心灵中,却不懂是怎么一回事,而画了一个问号,也留下了一段难忘

  • 文章平平凡凡七十六年(三二)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09期  作者:陳廣沅 出版时间:1981-02-10
    关键字: 叶秀峰 张勋 北京见闻 唐山路矿学堂 北洋大学

    严元珑)与我乘火车赴唐山。我们约好到天津下车后看看北洋。北方秋天天气非常爽朗。开车后无事可做即遥看窗外田野风景,沿途经过丰台、廊房、杨村等即达天津总站。此为西站,距北洋大学较近。我们下车后,即雇洋车去西站北洋大学。大门口尙悬有此次考取新生之名榜。我名列第一。同榜者有叶秀峯,系扬州八中同学,即入内寻访,并得参观其宿舍。他当时吿我同榜录取者尙有曾宪浩(养甫)、陈祖燕(立夫)诸人。后来到社会服务与此三公来往较密者,皆因当日同榜之渊源也。小食后即回天津总站再乘车去

  • 文章低徊六十年前的往事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34期  作者:葉秀峰 出版时间:1985-04-10
    关键字: 孙中山 北洋大学 五四运动 社会风气 病逝

    三月十二日乃先总理中山先生逝世六十周年纪念,此一纪念日与国家关系太大了,与我个人出处亦相当重要。六十年前的这一天,我正在美读采矿科硕士于璧士堡大学,自我入北洋大学后,遇五四运动,当年政治方面人士,无不注意国内外靑年动向与归依,我与曾养甫、陈立夫两兄,乃同班好友。当时吾三人,对国家大事无所不谈,曾兄乃广东人,早已与中山先生接识。陈兄以英士关系,早已与国民党有关系。他们均多次与我谈加入中国国民党,但我对总理的主义及爱国救国的思想,固早存心敬仰;但当时社会风气

  • 文章天津街頭下跪記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8期  作者:葉秀峰 出版时间:1980-02-10
    关键字: 五四学生运动 天津街头 北洋大学 下跪求让路 游行成功

    我与陈立夫兄是在天津北洋大学第一次在上海招生一同考取入学的。南方来的活泼同学不少,加以当时蔡元培先生任敎育部长,将北京大学的工学院并入北洋大学,而将北洋的法科拨入北京,所以在北洋中已有了一部由北京来的人,形成北京大学与北洋大学间的桥梁。当北京发生了五四学生大擧动时,因天津距离很近,早已有了消息。那天晚上忽然校内钟声大作,同时同学纷纷传言到大敎室集会。北洋功课重,同学们极为用功,晚上多数同学均在各敎室自修,极为安静。那一天因早知北京出了大事,所以大家立刻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