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六朝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川形勝記南京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10期  作者:方誠 出版时间:1979-04-10
    关键字: 南京 金陵 沿革 六朝

    古都南京,简称金陵,不但山川秀丽,而且是一个富于历史事迹的名城。远在唐虞夏商周之时,此地属于扬州。战国时代,楚国得此地,因人称有王气,遂埋金予以鎭压,后有「金陵邑」之称。秦初改名「秣陵县」,汉改称「丹阳郡」。三国时代孙权在此设都,号称建业,筑石头城以守之,此即石头城一名之由来,晋又复名为秣陵县,及至东晋及六朝又先后在此建都,所谓六朝粉黛,正是亡国之君的寝食之处。隋时再名「蒋州」,继又称「丹阳郡」。唐朝最初名金陵,旋又三易「白下」、「江宁」及金陵府。南唐

  • 文章六朝石刻看南京 南京石刻看貔貅 有此一说话貔貅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75期  作者:馮俊華  出版时间:2009-05-20
    关键字: 六朝 石刻 南京 貔貅 招财进宝

    图与文:冯俊华从东吴开始定都南京后,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建都于南京,史称「六朝」,石刻是那一时期美术成就的重要代表,在六朝石刻中,南京之「辟邪」(注:貔貅的另一名称)形体硕大,气势恢宏,雕刻精致洗练,造型夸张,变形适度,自然而生动,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广为后世推崇。貔貅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传说,许多古书均有较详细的记载,如《史记.五帝本记》、《春秋》、《尚书》及《康熙字典》等均有关于貔貅的描述。在古书中描述它是一种瑞兽,能号令雷霆,降雨开晴。《史记

  • 文章懷南京報思寺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8期  作者:鐵頭 出版时间:1980-02-10
    关键字: 南京报思寺 六朝故都 琉璃塔 明成祖 江南名刹

    南京为六朝故都,古蹟自不可胜数,但多残缺零落,破败荒凉,使浏览者徒发思古之幽情,增怅惘之愁緖。殊未能如罗马等古城,足以吸引游客,发生向往功用。国府建都后虽力革修建,祇以民力未舒,时代异趣,名胜风景,自难恢复旧观。百年前,规模尙大有可观,毁败之烈,实在洪杨一役。当时明代故宫全部犁为阡陌,仅余东西华门及午门三座城垜,其他均荡然无存。聚宝门外大报恩寺与琉璃宝塔之被毁,尤足痛心。此一耗费无量民力财力之伟大建筑,在中古时期,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与罗马大剧场

  • 文章山川形勝憶南京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7期  作者:方誠 出版时间:1975-01-31
    关键字: 古都南京 江宁府 南京形胜 六朝往事 历史名城

    古都南京,简称金陵,不但山川秀丽,而且是一个富于历史事迹的名城。远在唐虞夏商周之时,此地属于扬州。战国时代,楚国得此地,因人称有王气,遂埋金予以鎭压,后有「金陵邑」之称。秦初改名「秣陵县」,汉改称「丹阳郡」。三国时代孙权在此设都,号称建业,筑石头城以守之,此即石头城一名之由来,晋又复名为秣陵县,及至东晋及六朝又先后在此建都,所谓六朝粉黛,正是亡国之君的寝食之处。隋时再名「蒋州」,继又称「丹阳郡」。唐朝最初名金陵,旋又三易「白下」、「江宁」及金陵府。南唐

  • 文章金陵懷古 七絕九首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8期  作者:屈鳳之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金陵怀古 六朝古都 历史人物 诗歌 南京

    甲、六朝史诗序金陵六代帝王家,满耳笙歌满眼花;三百余年四十主,凌晨残梦人咨嗟。乙、吴主孙皓一、晋兵东下石头城,铁锁千寻火炬平;肉袒牵羊以谢罪,龙蟠虎踞空图形。二、舳舻逼近金陵城,一片降幡江水平;王气黯然国祚尽,雄图霸业无踪形。丙、南唐后主李煜一、君王从未识干戈,玉树琼花词赋多;辞庙无心离别曲,教坊挥泪对宫娥。二、善研内典废干戈,国政不修外患多;风韵闲情足曼艳,作囚难舍旧宫娥。丁、陈后主叔宝一、望仙阁上帝王家,山净江空日影斜;怕死贪生胭脂井,只缘玉树后庭花

  • 文章泰山曲阜之行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93期  作者:惠光節 出版时间:1991-10-01
    关键字: 东岳泰山 曲阜孔庙 杏坛 汉魏六朝碑刻 孔林

    慈祥端正,法相壮严。两旁有曾参、孟轲等「四配」及仲由、朱熹等「十二哲」塑像。殿前置一香炉,其大罕见。殿侧东庑,内陈列汉魏六朝碑刻,我们兴趣骤增。其中汉「史晨碑」、「孔宙碑」、「礼器碑」,魏晋南北朝「张猛龙碑」、「黄初碑」、「夫子庙堂碑」,隋「修庙碑」、唐「衮公颂碑」等大量著名古碑,书法气势磅礴,浑厚谨严,为吾国民族文化遗产之珍贵瑰宝,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値。大家赏摩良久,不忍遽离。唯碑刻均已断裂,全以水泥膏接,满目疮痍,几无完壁。此乃四凶「杰作」,我们抚

  • 文章南雍同鄕校友瑣憶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12期  作者:劉宗烈 出版时间:1973-10-01
    关键字: 两江师范 南京高师 东南大学 豁蒙楼 六朝

    龙蟠虎踞帝王州形胜登临一望收陵阙依稀频吊古江山如此几经秋寻碑野寺栖灵谷打桨名湖访草愁最忆南雍诸旧友六朝松下认前游上面七律,是笔者于民卅五年八月初由渝复员时所作。对阔别八年的首都南京,在一场浩刼之后,一旦重游,看到某山某水,某街某巷,风景不殊,形迹依旧,恍如回到故鄕,诚非笔墨所能形容于万一。记得回到首都最初四五天,全部时间都用在畅游名胜古蹟,如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雨花台、莫愁湖、淸凉山、白鹭洲、鸡鸣寺、玄武湖等处饱览一番。可惜莫愁湖畔的曾公阁已夷为平地

  • 文章談金陵廢寺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7期  作者:齊魯道 出版时间:1980-01-10
    关键字: 金陵废寺 保宁寺 盛于六朝 法王寺 龙光寺

    江左佛寺,始于吴,而盛于六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雨中」,为最盛时期。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淸各代烽烟不断,刀兵四起,颇多毁灭,故刹余基,多不可问。虽间有载诸野乘笔记,又多名与地疑似,而莫可考证,又有空名虽在,而文献无征者,均难明其究竟。兹择其一题一咏,一记一传之见於志书者,得「保宁寺」等十四寺,辑为金陵废寺谈。一、保宁寺保宁寺即南唐奉先寺,在金陵城内饮虹桥南保宁坊内,吴大帝赤乌四年(西元二四一)为西竺康僧会建。晋宋有凤翔集此山,因建凤凰台于寺侧

  • 文章六朝民歌由来影响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7期  作者:劉月波 出版时间:1975-01-31
    关键字: 古诗十九首 诗经 六朝民歌 西洲曲 采色情调

    诗派并不相近,相近的倒是鲍照。鲍诗矫键不凡,摆脱束缚,例如其「行路难」十八首中有句曰:「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这样的诗已经突破了五言的范围,而有七言的刍形。梁以后诗与赋中,常参八七言的句法。因为上述的发展趋势,六朝诗家又走上诗歌的途径。六朝的民歌以后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民歌用的通俗,尤能尽情表露两性的情爱,诗人则利以润色六朝诗的釆色情调。例如王献之的「桃叶歌」句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

  • 文章芝皊詩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楊芝皊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芝皊诗草 六朝古都 重游贵阳 昆明纪事

    一、参观六朝古蹟移住金陵卅一秋,今朝姑得畅心游。风驰电掣驱京口,虎踞龙盘指石头。金粉六朝频吊古,江天一览独登楼。如画江山垂宇宙,白云流水总悠悠。二、重游贵阳弹指光阴一瞬间,黔灵旧貌变新颜。市容市徽雄姿展,崎岖小路变通坦。江南独俱千条水,贵州拥有万重山。甲秀楼前频吊古,黄果瀑布空中悬。水上石林多奇幻,美女榕下任留连。天星桥景游人醉,恍疑身在九重天。三、昆明纪事远眺苍山十八峰,近游丽江姑苏城。漫步街头踏石板,聆听低徊流水声。画栋雕梁栉次比,匠心独运四方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