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儒学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刘邦与儒学的「仁而爱人」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4期  作者:王堯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刘邦 儒学 仁而爱人

    亭长。司马迁生长在大汉王朝最盛的武帝时代,当时精通儒学的董仲舒在孔孟学说的基础上又融入阴阳五行学说及迷信思想,使儒家学说变成一种专门服务于封建皇权制度且带有宗教色彩的理论,被汉武帝刘彻宠用。在其支持下采用考试取士方法,只取儒生,都给好官做。从司马迁之文笔思路,及其《太史公自序》:「夫儒者以六艺为法,……迁,生龙门,年十四岁则诵古文,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峰……」之所述看,当时司马氏是无法回避儒学之影响和束缚的,或者说他本人便应属儒生范畴

  • 文章(漫談故人)通儒史老夫子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27期  作者:施惠舊作 出版时间:1977-04-01
    关键字: 孔庙 明伦堂 史老先生 儒学

    我們故鄕的最高學府—縣立初級中學——是開設於孔廟的。據說孔廟的規模,直接有關地方文風,文風盛的地方孔廟規模宏嚴,反過來說,孔廟盍得好,根據風水的定律,這地方必定在科場上要發跡些人出來的。就如我們的故鄕,不過是江南一個三等縣份,孔廟的宏麗和地方的落後顯然不相稱,據老一輩的解释,有淸一代我們縣裏在科甲上着實發了不少人,你看明倫堂屋樑上的「兄弟狀元」、「父子進士」、「會元榜眼」之類的匾額,幾乎都掛滿了。因此我們有比鄰縣宏大壯麗的文廟,你看從影壁前「文武百官軍民...

  • 文章尹方詩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1、2期  作者:尹方  出版时间:2006-06-01
    关键字: 尹方诗草 缅怀儒学 贺新年颂

    一、缅怀万世先师孔子弘儒学万世先师万世崇,东西祭孔展雄风。复兴文化千秋颂,天下为公举世同。二、贺新年颂除旧迎新春日妍,儿童个个锦衣编。堂中户户燃银烛,门上家家贴对联。拱手都称财滚滚,见人互道福绵绵。天天事事皆如意,恭喜声中送旧年。

  • 文章倫理與文化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67期  作者:張經邦  出版时间:1991-01-05
    关键字: 传统伦理 中华文化 处世哲学 儒学思想

    詩經說:「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意思是說:以上天生了許多人民,具有外在的五官四肢物象,必有內在的仁義禮智法則的!先聖先賢在俯仰省審之餘,發現「物」與「則」的內涵與表現,發端在家庭,而其培育亦在家庭;如有人耳目則有司聰司明之能,有父子,則有克慈克孝之德。於是抓住根源,把握重點,提倡倫理社會的組織,作爲我們文化的起點,來指引人們趨向孝悌、慈愛、友恭、忠信等等人生壯濶的道路,而由家庭組織,推演到社會組織。因爲人生下來之後,卽有發生所謂「骨肉之親」的關係,夫婦、...

  • 文章明·大儒朱舜水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朱雲樵 出版时间:1980-09-01
    关键字: 朱舜水 人物生平 人物事迹 儒学思想

    赖以维生之物,其母不以淸苦而疏敎养,送入李契玄门下就学,从治毛诗读礼,究心古学,奠立了一生擧问思想之根基。及长,寄籍松江为松江府儒学生(即秀才),又从朱永祐学,感于当时朝政不修,官吏昏庸,民生凋敝,盗贼横行,仍以八股文取士,不讲实用经国,又以长兄之琦,登武进士策后,以忤阉削职,虽两奉特旨昭雪,因不赂权要,十年未得官复原职。由于时代背影与家境因素,随决志绝于仕进之途,专心硏究学问,不为流俗所泊,致力振衰济世,造福民生实用之道,以自幼颖悟夙成,博学强记,既承庭训

  • 文章重修金壇縣志原序之六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11期  出版时间:1973-07-01
    关键字: 金坛县志 户口贡赋 礼乐农桑 武陵杨公 儒学教谕

    十五年,岁次庚午季冬月榖且,金坛县儒学敎谕戴逢旦顿首撰。

  • 文章明淸一條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郝保倫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明清一条街 明清遗存 民族风味 儒学旧址 城市规划 仿古民宅

    海州传统的明淸一条街即中大街。旧时,这条古街上庙观林立,绿枝成荫,商贸发达,布匹、百杂货店,云集沿街两侧。古街虽经历史长河的冲洗,可时至今日仍充满著浓郁的古意。两旁建筑,多为明淸遗存,四合院、黑瓦、粉墙、出檐、古牌匾、石踏步,举目可见,颇具民族风味。中段为儒学旧址,现为一所重点小学,状元桥、棂星门等古建筑,已基本修复如初。东段点为鼓楼(即鎭远楼),现用块石构筑城堡广场,楼顶新建飞檐翘角大殿,油饰一新,一眼望去,幽深淸静,令游人顿生怀古之思。近二十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