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3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沭陽胡椒辣湯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2期  作者:江天 出版时间:1978-08-10
    关键字: 沭阳 胡椒辣汤 做法

    故鄕——沭阳和陇海铁路起点的海州接壤,在海州的西南方,人口七十五万,土地肥沃,民生富足,是江苏省第八区五个县市最富庶的一县。县城里有几处卖胡椒辣汤的摊子,那是吃早点的好地方。城里的人,每天早晨到那里去吃一盌胡椒辣汤,两根热油条,早餐问题就解决了。胡椒辣汤是人人爱吃,而且百吃不厌。材料:花生米、茶干丁(就是豆腐干)海带丝、千张丝,(又称百页)面筋,以及洗面筋的水。法:先将花生米煮熟,再将洗面的水放进大锅里,然后将海带丝、千张丝、茶干丁、面筋(用手撕碎

  • 文章生日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2期  作者:徐惠蘭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做生日 盐城 风俗

    家乡有个习俗,老年人逢旬生日,亲友会前来祝寿,俗说生日,并且九不十。我们夫妇俩今年均七十九了。去年二妹惠芬和二弟荣孝,先后从台北打来电话,问我们何时生日。我们回答说,你们什么时候能来,我们就什么时候。我们认为生日是个形式,亲情交流才是实质。改革年代,生日的方式也要改革,我俩生日不寿桃,不放鞭炮,不收红包……。我生日在三月,因为禽流感他们没来成。八月中旬,二弟来电话,告知他和二姐已经买好来盐城的往返机票,十八日下午到,二十二日下午返回。即将

  • 文章故鄕習俗雜憶(十三)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76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故乡习俗 丧事 丧礼 寿材

    伍、丧事与丧礼(上)㈠初丧故鄕似乎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活在苏杭,死在松江,鬼太仓。」第一句大家容易明白,苏杭两地,早被公认是人间天堂,生活在天堂般的地方,当然最舒服享受,但是为甚么要死在松江和太仓的鬼呢?就有些不容易解说了,据老一辈人的说法是:松江地方,对于过世的人的收殓,特别丰盛,临终焚烧衣物特别多,太仓祭祀则比较隆重,即使人家「送野客」(在前文有解释过)也是大鱼大肉冥箔盈筐。这道理是说得通,我现在且说说松江办丧事情形,各位鄕长,如在他鄕住过看过

  • 文章海州煎藕餅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3期  作者:思齊 出版时间:1978-09-10
    关键字: 海州 煎藕饼 做法

    吾鄕盛产莲藕,所谓荷香十里、荷塘月色,绿波莲唱、残荷听雨……诸般情景,笔者都曾身历其境,至今想起,犹然低徊不已。煎藕饼有「三好」:好吃,好看,好。兹以六人份一大盘量,介绍如下:主要材料:藕、饀子、面粉、食油。法及步骤:⑴选购直径五公分左右嫩藕一斤,刨掉外皮,去其节头,切成半公分薄片,依序放置。⑵调好饀子,通常是猪肉半斤,照一般饺饀子的法,掺入酌料剁碎。⑶面粉一小碗,加细盐少许,用水调成糊。⑷食油半斤,烧热后改用中火。⑸以每两片藕片夹一层饀子,裹以

  • 文章煮鍋及車鞋口——抗戰時期阜寧特殊行業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7期  作者:許金亭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煮锅 车鞋口 鞋工艺 染纺工业

    不争分」。一件衣服的松紧度,大过一寸,穿在身上,就会松垮垮;鞋子大了一分,穿在脚上,就会拖里拉达拖着走。鞋子小了一分,就会挤脚,甚至磨伤脚后跟,鞋子要得合脚,是一件精细的女红,每个人脚的大小不一样,所以每位家庭主妇们,在她们针线篮裏,都有一本书,书中夹藏着家中大小人员的鞋样,照样鞋,才会适合每个人的脚。一双鞋子制作,分成两大部分,一是鞋底,二是鞋帮,都需要按照实体图样大小在布骨上剪裁。一只鞋底,可需要三、四片布骨,布骨是将碎布用浆糊粘连在一起,晒干后有

  • 文章先賢吳稚暉妙語記(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14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5-12-20
    关键字: 吴稚晖 无锡 注音字母 做亲

    栈午餐,邀总帐房入席,笔者随伴,在饭后茗茶时,吴稚老说了几则笑话,同席人都是男性,无不捧腹大笑,唯笔者不解其详,及长,深知其内涵。追笑不已,兹将吴稚老几则听来粗俗而极有含意的笑话,分别忆撰如下:一、妙喻婚债民初江南婚嫁俗习,繁杂且破费,邀请亲友,要前三朝吃到后三朝,换言之,男方双方家庭要宴客六天,此外嫁妆除家俱被褥衣服外,连生孩子用大马桶,木制浴盆,统统备妥,因此所费浩大,一般平常百姓,无不举债亲,(无锡指结婚谓亲)以随乡俗。可是结婚人家,日后为还债及

  • 文章飯菜同烹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4期  作者:鄭蘭  出版时间:2005-11-30
    关键字: 饭菜 同烹 炒饭 菜饭 做法

    油炒饭,待饭香,再入蛋同炒。或者再加些配料,如青豌豆、胡萝卜丁等,但只能点缀,不能太多,以免喧宾夺主。有时我也仿港式咸鱼炒饭,我会多用蒜末,风味不同。菜饭 从小在老家就常吃菜饭,这是菜与饭同烹最普通例子。农家的法简单,通常用小白菜或青梗菜(或叫大头青),冬天如果用乌塌菜(上海人叫塌棵菜),更好吃。将菜炒过,和米同煮就好。我读过一篇祖籍扬州的作家写的文章,说他家的扬州菜饭是把淘过的米和洗净切好的菜都下锅炒过,再加水同煮。我用的方法 点不同,我是把淘过的米加适量

  • 文章郷土俗記

    来源期刊:《海門縣訊》 第2期  作者:顧乘六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改进风俗 做人重于做事 打肿脸充胖子

    风俗习惯,虽有不同,但各地皆有,不仅是每个人生活表现的重要方式与态度,而且也是文化内涵的组成部分。囘忆吾海门鄕人之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颇多具有与传统的文化精神及伦理道德息息相关,且更値得保持而推崇发扬。当然如以现代的眼光及角度来看,亦有须要检讨修正及改进者,兹擧一、二事例如下:第一、人重于事的观念:海门鄕人,大部务农,世代相传,既未读书,亦未外出,事实上可说道地土生土长,目不识丁之文盲,可是由于家庭父传子,子传孙之代代相传,乃将中国五千年来文化与

  • 文章家鄉小菜——豆醬(水豆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王世煥 出版时间:1980-09-01
    关键字: 豆酱 水豆豉 美食 做法 风土习俗

    豆酱是一种既营养又美味,为吾鄕每家必备之小菜。男女老幼都喜欢他,故每年秋收之后;大家小户不「ㄨㄏ」一两锅豆酱,以备一冬一春食用。离家三十余年,每一提及,眞是馋涎欲滴,来台后曾经试几次;都很成功,聊慰鄕思。玆将制作过程,介绍于后。以为吾鄕同好者试试看。一、材料:黄豆五斤,盐一斤半。(视需要加多或减少)嫩姜四两、(成末)。用具:竹筐两个、(大的直径约二尺五寸,小的直径约一尺五寸)盆子一个、稻草十斤。(在家鄕用麦穰)干净布一块。三、黄豆洗净,置锅中「ㄏㄨ」烂

  • 文章好人难

    来源期刊:《浦東》 第8期  作者:沈步洲 出版时间:1977-04-15
    关键字: 小故事 好人难做 善门难开

    傾盆大雨的午後,某甲忽聞門外廊下有人聲曰:「雨阻行人誰是行人主」。甲卽應聲開門曰:「天留佳客我是佳客東」。坐定後客曰:「盧仝茶七碗,須邀二翼風生」。甲只得彻茶以敬,茶畢,客又曰:「刁母飯一餐,敢望千金圖報」。甲只得以晚餐待之。客又曰:「有肴無酒,須邀客子意何開」。甲只得增酒款待。甲見雨已停,酒飯已醉飽,擬催其離去,而曰:「遠寺鐘鳴,一百八聲催客去」。未料客曰:「醮樓鼓起!五更三點禁人行」。甲只得掃榻留宿。翌晨聞有磨刀聲起,而問曰:「刀聲霍霍,磨礪何物以需...

共33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