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修复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常熟城牆和西城樓閣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6期  作者:桑楠 出版时间:2006-08-01
    关键字: 常熟 西城 明城墙 虞山门 修复

    常熟城墙原来是土城。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改筑成砖城,并把城墙西北部建于虞山上。到明代中叶,城墙巳塌圮。明嘉靖32年,知县王鈇,为了抗倭,集资重造城墙。谭晓兄弟拿出全部家财,约四万多两白银,资助建城,相当于建城经费之一半,故有谭半城之誉。城建七门,山巓是虞山门。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明城墙拆毁,仅剩遣址。1993年5月,开始修复古城墙。先修建虞山门和两旁城墙112公尺,设有炮垛和马道,与明清城墙相近。虞山门上建重檐式城楼一座。该处地形陡峭,城楼高耸,山脉

  • 文章古城再現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修复沭阳 古城再现 历史演变

    沭阳,昔无城,自明正德六年流寇入境,七年,知县易瓒始筑土城以御寇。万历二十年,知县徐可达议修砖城,工未半而沭河决口,未果。万历四十四年,知县杜从心始成砖城。周八百四十丈,高一丈七尺三寸,东门曰承晖,西门曰宣义,南门曰迎薰,东数十步有小南门曰聚奎,无北门,城如船形。一九三七年,为了便于抗日战争,沭城全部拆除。一九三九年农历正月初九日,沭城沦陷,日军修复。一九四五年秋,日寇投降,沭城为我军民拆除。一九四七年春,国民党政府修复城垣,外加树枝圩。一九四八年春

  • 文章八百多歲高齡常熟方塔再次維修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98期  作者:陳佳 出版时间:2014-08-01
    关键字: 常熟方塔 保护性修复 宋代古塔 古建筑

    宋代古塔,现年八百多岁高龄。二〇〇六年,方塔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塔下有方塔公园,是市民休憩游玩的场所。自一九五七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政府多次修葺方塔。一九六三年纠偏塔刹,一九八六年修复塔衣,最近一次大规模维修是在一九九八年,那次维修于一九九九年完工,至今已有十五年。今年,常熟市旅游局会同古建专家和管理部门登塔检查时发现,方塔的外墙涂料褪色严重,墙面局部脱落、破损,各层角梁、斗拱、平座、栏杆等木构件油漆老化,同时还有朽蚀现象。据介绍,方塔是砖木结构

  • 文章今日故鄕西林寺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94期  作者:朱顏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西林寺 西林塔 佛教协会 修复工程 龙华寺

    年抗战胜利时,仅剩墙垣剥落的大雄宝殿一座和门窗残缺的后埭僧舍五间。及至一九六六年四凶当道,在所谓破四旧的狂风恶浪中,佛像毁于一旦,僧侣被迫改行,根本已不成其为寺院。所幸残留的大雄宝殿空壳和后埭旧房五间,分别为县办工厂与粮食部门利用,不无得到小修小补,免遭荡然无存的厄运。一九七九年,执政当局拨乱反正,宗教政策相应得到落实。我县于是首先恢复了佛教协会的组织,继而又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推动和资助下,于一九八六年八月成立西林寺修复办公室,委请县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李眞义居士负责

  • 文章古典園林爲名城增輝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4期  作者:孫啓恒 出版时间:2006-02-01
    关键字: 曾赵园 修复 绿化 山水 自然

    被列为二〇〇四年常熟市政府实事工程的曾赵园修复工程,经过市风景园林和旅游管理局、市古典园林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与有关方面近一十个月的齐心奋战,已显露出典雅秀美的名园风采。r十一」黄金周期间来园品茶、休闲娱乐的市民络绎不绝,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曾园始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占地二十余亩,为常熟市城区最大的古典园林。赵园始建于清同治时。两园地处古城西南,背依虞山,绿水回绕,历史悠久,风光秀美,名列江南著名古典园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次重新修复根椐保护

  • 文章创会理事长裱框字画 已揭裱修复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5期  出版时间:2012-09-25
    关键字: 程沧波 裱框字画 徐建国 揭裱修复 感谢状

    本会会议室壁挂创会理事长程沧波鄕贤之裱框字画,因年久破损。本届监事王益眞鄕长介绍其友徐健国先生无偿揭裱修复后,焕然一新,风华再现。本会将制作感谢状一幅,于下次理监事联席会中公开表扬,以示谢诚。

  • 文章百年文化有伟人吴稚晖故居修复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34期  出版时间:2004-12-25
    关键字: 吴稚晖 故居修复 调查报告 书法家 家乡文化

    吴稚晖是历史人物,是争议人物,是一九六二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推举的「世界百年文化学术伟人」。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其族孙女吴贺兰女士致函邓小平同志,申请修复吴稚晖故居。此函逐级转到武进县委统战部。统战部邀笔者一起参加调查,到雪堰桥南街查访,三间平屋尙在,矮小陈旧,可蔽风雨,有二户吴姓住着。笔者起草调查报告,并提出修复建议,送呈有关部门。虽然早已批判「两个凡是」,但个别领导把住不放,回话很难听,给我当头一盆冰凉水,从顶凉到脚后跟,从此学乖,噤若寒蝉。千禧之年

  • 文章上海地區最古老的伊斯蘭敎建築—松江清真寺

    来源期刊:《浦東》 第85期  作者:李隱樵 出版时间:1996-09-30
    关键字: 松江 清真寺 文物古迹 地方志 建筑特色 修复工程

    建筑形式上,运用了许多灵活的地方风格与做法,在吸收外来文化与结合地方传统建筑上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对于研究我国伊斯兰教建筑及中国建筑史不失为重要的实例。1980年,该寺被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松江清眞寺二门。该寺曾为综合电器厂占用,年久失修,破旧不堪,百年以上的雪松桧柏,砍伐一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先后拨款五十多万元,于1985年7月开始全面修复工程,世界伊斯兰联盟秘书长阿布提一行十二人和香港回教基金会一行十五人,先后专程来松江,参观了该寺的修复工作。修复工程分两期

  • 文章西林寶塔渾身是寶

    来源期刊:《浦東》 第83期  作者:吳仲炳 出版时间:1996-03-15
    关键字: 松江 西林宝塔 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珍贵文物 修复古塔

    最早的一件文物是四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玉壁。西林塔发现的历史文物,在(94)松江——上海之根文化旅游节时,曾由文物专家精选六十二件宝塔文物在松江博物馆陈列展出,很受广大观众的赞赏欢迎。西林塔的修复,给古城松江增添了一处很有文化艺术价值的旅游景点。她与城中的方塔东西对峙,方塔婷婷玉立,妖娆多姿,宛若妙龄少女;西林塔朱漆围栏,富丽堂皇,很像富家闺秀。东西相互辉映,故被人们称此两塔为「姐妹塔」。(注)良渚文化系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一九三六年首次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

  • 文章斜塔話斜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89期  作者:陳大年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天马山护珠塔 《松江府志》 文物保护单位 宝塔修复

    钢筋自塔顶贯串而下,到达塔基后,似「蟹爪」向四面八方伸展,直接连结在地基岩石之上。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塔基加固与墙体补修工程全部竣工。目前,这座珍贵的地面古建筑物——护珠塔,已列为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作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斜塔,保持着斜而不倒的奇姿屹立在云间九峰之一的马山上。修复之斜塔(护珠塔)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