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交通运输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豐縣境内之太行堤與順堤河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期  作者:李誠修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太行堤 顺堤河 交通运输

    复新河,转入南阳湖,遂使堤北居民免虞水患。囘忆在民国廿年前,每当堤河有水时,常见南阳湖及运河之船扬帆其上,往返载运货物,我曾数度由门前堤河装船,运麦去济宁出售,买大粪运囘肥田。那时的堤河,在河水高涨时,会为堤北居民带来灾害,当河水平静时,对于交通运输大有帮助,曾听前一辈老人家说:早年赵庄集,商店林立,京广杂货、钱庄、当舖、盐店等各种买卖都有,尤其油、糟坊最多。在生意鼎盛时,仅次于丰县城内。因其南枕太行堤,西临大堤河,昔有水旱码头之称。想见当时,实有不少船只

  • 文章苏北的小轮船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10期  作者:澍甘 出版时间:1978-04-10
    关键字: 交通运输 河流航运 苏北经济

    自從民國十七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以後,直至廿六年對日抗戰發生以前,全國各地交通建設均因地方政治統一而次第展開,蘇北廣大平原,人口繁茂,農產豐富,在在需要交通建設來把農產品運輸到大都市工廠地區去加工,而後運銷國內外各地,當時南通的天生港是蘇北平原如皋、東台、塩城、阜甯一帶地區農產品貨物轉運至上海,無錫、南通等地的港口,在此時期,國家統一,上述大都市,工廠林立,棉花爲紡織品原料,蘇北新墾地區的棉花,每年入秋以後,范公堤[1]以東成熟的棉田,遠遠望去,甚似浩浩蕩...

  • 文章返鄕見聞

    来源期刊:《浦東》 第54期  作者:安湛 出版时间:1988-10-15
    关键字: 虹桥机场 交通运输 住房 台湾同胞 警察 清明节

    中國民航的班機,四月十九日深夜,降落在上海的虹橋機場,天上的繁星和疏落的街燈,有氣無力的在寂靜的黑夜裏,走下飛機,我又踏上了遠隔四十年的故土。上海的空氣是沉悶的,黃浦江的水是渾濁的,擧目四顧,看不到一點現代社會的輪廓,上海好像沉睡了四十年,目前喧嚷的人潮,破舊的建築,馬路上擁塞的脚踏車,代表了這個大都市的全貌。十天一晃就過去了,見到的只是表皮,聽到的沒有時間去引證,謹將膚淺點點滴滴,摘錄爲「返鄕見聞」。一、滬甬捷徑這是値得一提的事。上海成爲國際大都市之後...

  • 文章埠子集之鼎盛時期

    来源期刊:《宿遷季刊》 第11期  作者:蔡九皐 出版时间:1984-07-01
    关键字: 埠子集 商户 洋票 日用品 交通运输

    埠子集是宿南之重鎭,離城卅華里,南至皖泗必由之公路又有徐淮公路戚洋段東去亦經衝衢,居民數千戶,縻集於此。四週建圩,保衞黎庶,長約里餘,有南北西三門可以出入。在淸光緖年間,該處生意非常興隆,圩內有南北大街一條是估貨場所,能走洋票商店如鈕大興、殷大昌、徐信茂、陳永昌、朱復興、朱震泰、朱隆泰、端木保泰,南有東泰油坊,雞市口有義源長糟坊,北頭寶全糟坊等,竟有十八家之多,小賈不算。所謂洋票,不是當地土產,全由上海及江南各地運入大宗日用品如洋油(即煤油)洋火(火柴)...

  • 文章記老友潘樹聲二三事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50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87-12-10
    关键字: 潘树声 老友 抗战 日军 房租 交通运输 八十大寿

    民國廿三年我與潘樹聲兄同在揚州皇宮(地名)中山堂上班,雖然工作單位不同,工作性質不同,辦公室不同,但同一大門出入,朝夕相見,由點頭之交,繼或偶而參與共同活動,嗣在抗戰時又同在一單位共事,逃秦避難時,又同在台相遇,迄今已五十年以上,可算是一點不假的老友了。有人說:「人要有五老」,「老友」卽是其中之一「老」,尤其我等均到風燭之年,餘日無多,屈指老友,已寥寥無幾,在僅存的老友中,仍能够通訊交往的,更是少之又少。記得在抗戰初,家兄一家在華北艱苦異常,我曾寫信要也...

  • 文章憶崑山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5期  作者:楊馥 出版时间:1977-11-10
    关键字: 昆山 军事地位 交通运输 教育娱乐设施 归有光 顾炎武 鸭面 酱猪肉

    崑山是一個小縣城,在京滬鐵路靠上海的這一頭。京滬鐵道沿線的大城市很多,如上海、蘇州、無錫、鎭江、常州都是很著名的,崑山自然不能相比;然而,它在軍事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所謂崑(崑山)、嘉(嘉定)、太(太倉)、三者鼎足而立,爲兵家必爭之地;因此,歷年所受兵災也多。在對日抗戰時期,崑山被日機轟炸,全城幾條主要街道如朝陽門、南北大街、南北城河岸,幾被全毁,其他各地也到處是斷牆殘瓦,全城百姓逃之一空。崑山因在京滬線上,所以交通尙稱便利,附近四鄕八鎭的來往客商、販夫...

  • 文章金山新區建設突飛猛晉

    来源期刊:《浦東》 第73期  作者:蔣琛庭 出版时间:1993-08-25
    关键字: 枫泾商城 西方谚语 个体工商户 房地产 交通运输

    近年來,金山的經濟發展速度頗爲驚人。位於上海西南門戶口的楓涇鎮「上海楓涇商城」第一期工程面積三萬八千平方米,於一九九一年七月破土動工興建,一九九二年十月建成正式開業。此寧馨兒剛過「半歲」經營比較正常,效益日趨看好。西諺說:「良好的開端,是事業成功的一半」。楓涇商城開局比較好:首先是招商勢頭好。各項優惠政策和寬鬆的投資環境吸引下,客商紛至沓來。到目前爲止,己有來自全國十三個省市,六十多個縣(市)五百多家國營集體企業,一千二百家個體工商戶匯集商城。其二是銷售...

  • 文章走進新時代——現代龍城常州市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35期  作者:常台  出版时间:2005-01-25
    关键字: 龙城 纺织之乡 纺织工业 大学城 地方经济 交通运输

    歷史上湖塘即以「紡織之鄕」、「江南重邑」而聞名,唐宋即出產名震九州的織物「透額羅」、「晉陝絹」。經過數百年的綿延承繼,特別是上世紀末以來,湖塘紡織業空前發展壯大。時至今日,湖塘鎭已形成棉、麻、化纖等門類齊全,紡、織、染、後整理和服裝等產業鏈完善的紡織工業體系,實現了紡織裝備從有梭到無梭、紡織產品從配套加工向自主開發的根本性轉變,打造了以燈芯絨、牛仔布和色織布等爲代表的一批湖塘特色產品,紡織印染業經濟規模約占全鎭工業經濟總量的七十%,其中近八五%的產品銷往國...

  • 文章從歷史成因淺析 中國南北的分界點——連雲港市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相恆伯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南北方分界点 社会习惯性 语言特征 饮食习惯 交通运输特征 植物特征 海州历史

    ●作者簡介:本文作者相恆伯先生,贛楡人,公元一九四一年八月生,天津輕工業學院畢業。曾任江蘇省鹽業公司經理多年,在職期間,多次赴全國各地進行業務考察。由於相君自幼熱愛文史,因而藉業務考察之便,從事對各地人文歷史之調查硏究。結果,相君在硏究考證中發現,連雲港市應爲中國南方與北方的分界點,於是,以此觀點,撰述本文,冀能作爲學術界的一份硏究參考資料。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