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书院共返回4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南菁憶往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6期  作者:鄒景衡  出版时间:1985-11-15
    关键字: 南菁书院 历任校长 学校沿革

    近自「江苏文献」第三三及三四期,得读有关南菁书院及中学时代之点点滴滴,余亦南菁出身,读之颇多回忆。爰就记忆所及,择其较有趣味性者,录送「江苏文献」,藉以就正于我校先辈。(一)胡校长 余以民国四年夏,考入南菁中学预科。是时校长为胡雨人老师。是年秋江苏省公私立中学之运动会,在苏州下津桥某军营擧行。南菁选手,曾往参加,且有全校学生,前往助阵,结果全军皆墨,未待终场,即由胡师率领,游览湖滨诸山,并由胡师亲自说明。因胡师熟稔江南水利,故道来十分动听。(二)屠校长

  • 文章歷盡榮辱的顧憲成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43期  作者:尤偉  出版时间:1998-05-20
    关键字: 顾宪成 东林书院 东林党 正直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作者顧憲成,一生遭受了非比尋常的折騰。

  • 文章吴稚晖先生与南菁书院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4期  作者:程滄波  出版时间:1975-06-20
    关键字: 吴稚晖 南菁书院 学习经历 书院历史

    此文係立法委員程滄波鄕長在稚老一百十歲紀念會之講詞(編者)

  • 文章宿遷窰灣清末二孝廉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李克恭  出版时间:1967-10-30
    关键字: 陸文椿 臧增慶 鍾吾書院

    之,则赵殆如病婆子作态于健美佳人之侧耳,所作淡墨竹兰,人多珍藏,诗更词采淸华,高风远韵,是以亲友屛联,每为求臧之作,淸末曾一任钟吾书院山长,尝邂逅东海马联甲氏,迨入民国,受马邀佐其戎幕,宾主极相得。于马氏以安徽军务帮办兼皖南鎭守使驻芜湖多年期间,臧与江左文士,唱酬殊多,及马眞除安徽军务督办移辕蚌埠,臧即托病于民国十二年冬自芜湖辞归,移居窰湾小南门内,安度晚岁,里人敬以雪老呼之。时雪老有咏红梅诗二律,并附志云:「余自鸠江携红梅二盆归,春初即着花,梅若贺余之

  • 文章经理建造 碧阳书院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清 吳甸華 出版时间:1979-12-01
    关键字: 碧阳书院 建造过程 所用经费

    碧阳书院之成也,程功阅三载,邑人士咸从事焉,而通议胡君尙烩之力居多,余初议建书院,以黟好义之擧,自有同心,倘监造者,不足取信于人,则版筑无期,观成亦为不易,胡君素以谨饬能任事,为鄕闾所推重,余至明伦堂定议,即以监造事属之,邑人咸以为得人也,余甚喜,胡君亦以事涉文学,不肯自诿,度地庀材鸠工,经始心计,钩稽栋垣坚致,迄于成功,皆所筹料,邑人所输建造万四千二百余金,而书院实用二万九千一百余金,胡君出己赀,盖万有五千,既以六千六百金为其祖及弟书名崇敎祠,其

  • 文章抗戰後期縣中生活回憶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6期  作者:王佩之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沦陷时期 县立书院小学

    民国二十七年的初夏,日军南侵,那时我在县立书院小学读书。县城沦陷的前一天,级任老师赵俊辅先生,向同学们宣布学校停课的消息,大家依依不舍地含泪分别。当天下午,我便离开县城到鄕下去避难。此后数年,兵荒马乱,没有学校读书,只是断断续续在私塾里念了些四书古文。到了三十年的秋天,城里虽然仍有日军盘据,鄕下的秩序已经渐渐恢复,听说城西齐古同成立了高小补习团,我便欣然前往。在那里读了三个月,寒假后又转到程集补习团就读。这年夏天,参加县立临时中学入学考试,幸获录取,从此

  • 文章梁溪聯話(七)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54期  作者:弘農氏  出版时间:1982-08-20
    关键字: 东林书院 丽泽堂 依庸堂

    本刊上期,梁溪聯話(六),孫氏題萬頃堂第二聯上聯:「故老傷春作寒食」之「寒」字爲手民誤植「密」字,謹此更正。

  • 文章重遊故鄕記(六)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39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89-09-20
    关键字: 返乡游记 无锡 东林书院 脆鳝 顾宪成

    后冷却,再炸第二道,第三道火候最重要,时间不够则不脆,炸过了头,则有焦味。至于调味料,要等炸好了再加。大陆上,在家中烧菜请客,很不容易,因为祇有一只煤球炉可用,此次实在难为了他们了,眞不好意思。饭后,二弟的大儿子开车来接我们回家。以后是游扬州、鎭江、常州和洞庭东山等地,均从略。到各处旅游回来,返国之行已近尾声。我想在故鄕找些古迹观光。先去访明末震动朝野的东林书院,从无锡东门进入苏家弄,到田基滨附近,即是东林书院院外,有两座石牌楼书题「东林旧迹」及「后学津姿

  • 文章重遊故鄕記(七)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0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89-10-20
    关键字: 东林书院 高攀龙 《无锡县志》 专设诸墓

    书院与大、小娄巷相近,我们就进去探访「专设诸墓」,据无锡县志载「专设诸墓在城中娄巷,今有塔名专诸塔」。县志上仅云在娄巷,不知究在大娄巷抑小娄巷,反正我们都走一遍就是。专设诸是春秋时人,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详细记载,原来伍子胥奔吴,欲假吴师伐楚,为吴公子光所阻,子胥知公子光有杀王僚以自立之意,遂进其好友专诸于光,极受优待,乘子胥派兵伐楚时,国内空虚,公子光与专诸计谋杀王僚,光知王僚喜食炙鱼,专诸乃到太湖边学炙鱼手艺三月,又因王僚防范甚严特锻制小剑能藏鱼腹中者

  • 文章立於潮頭 揚帆千里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53期  作者:辰翔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常熟 石梅小学 游文书院 名校 发展规划

    沿着古朴的石阶走进常熟石梅小学,就像在翻阅这所市内外知名学校的历史;置身这所园林式的书声琅琅的学校,你仿佛可聆听到它百年来的深沈的回音。一九〇二年前,读书台旁建「游文书院」,清朝两代帝师翁同龢曾课读于此;后为新学之一。现名为石梅小学。学校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校中古木参天,修竹扶疏;鲜花随四季更叠斗艳,长廊因山势逶迤起伏。莘莘学子,可在桂花亭旁晨读,呼吸清新芬芳的空气;或在后山绿荫丛中漫步,欣赏虞山上传来的婉转鸟语。石梅小学是一所面向世界的开放型学校,多次

共47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