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乡间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武进乡间见闻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9期  作者:金光宇  出版时间:1975-04-15
    关键字: 武进 乡间 民间动态 趣闻

    違難來台,倏逾廿稔。山河之戀,蓴鱸之思,其何能已。爰不揣謭陋,將在鄕習見民間動態,敷陳一二,以供談助。㈠捕魚鄕間水塘四週,最宜培植楊柳。鬚根伸入水際,恰爲魚類安樂窩。此時蘇北勤苦壯漢,結夥操舟渡江,沿運河南下,到處停泊。反着自頸至足特製牛皮套,背負竹簍,倂持鐵釵,下水逐株搜索。手到擒拿,百不失一。所獲均爲大型鯽魚,活蹦鮮跳,爭購一空。㈡捉龜初夏過後,河畔時見小舟麕集,口操吳音。上岸時,男赤膊,女跣足腰纒長型布袋。三五成羣,四散逡巡于溝澮間。先用長竹柄鐵釵...

  • 文章新新世說六則(上)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白羽 出版时间:1979-06-01
    关键字: 乡间趣闻 故事传说 俗语

    壹、晉,干寶著之「搜神記」第四卷,載有下列二點紀事。「糜竺,字子仲,東海朐人也。祖世貨殖,家貲巨萬。常從洛歸,未至家數十里,見路次有一好新婦,從竺求寄載。行可二十餘里,新婦謝去,謂竺曰:「我天使也。當往燒東海糜竺家,感君見載,故以相語」。竺因私請之。婦曰:「不可得不燒。如此,君可快去,我當緩行,日中,必火發」。竺乃急行歸,達家,便移出財物。日中,而火大發」。依此記載,是古之「天使」卽講情面,賣關子,不惜凟職,而況今之俗吏哉?貳、一友人告予,謂今之擁有一妻...

  • 文章新新世說(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白羽 出版时间:1979-12-01
    关键字: 民间奇谈 乡间趣事 苏轼

    拾肆 東坡年譜謂其「過海州,歎高麗館壯麗,作一絕」。按該詩詩題爲:「元豐七年有詔京東淮南築高麗亭館,密海二州騷然,有逃亡者。明年軾過之,歎其壯麗,留一絕云」。所謂「高麗館」,乃專為接待高麗貢使賓館;想以彼時高麗使者赴宋京,多取道海州等地之故。該館址應在海州附近,蘇詩首句,卽稱「簷楹飛舞垣牆外」,可知當日規模。但其遺址,今日已不可考矣。拾伍 陸放翁謂「海州猫爲天下第一」,有詩句云:「朐山在何許,此族最知名」。猫之能,應爲善於捉鼠;不知時至今日,海州之猫,尙能...

  • 文章鄕間憶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11期  作者:李金燁  出版时间:2015-05-25
    关键字: 乡间 忆事 常州 打枣子 祭祖

    古诗云:「近乡情更怯」,家乡就像是唇齿边的深渊,纵有万千思绪凝落笔尖,断不敢贸然。这是我留学回家度过的第二个春节了,久违阳光,悬笔许久,我写下情诗的开头,第一个词就是常州。说起来我并不是道地的常州人,更不是血统正宗的城里人。父辈母辈出身鄕村,后来工作调动举家搬进城里。我小时候的大部分时光在乡间度过,田野四季流转,伴随着我长大。我没有办法回到过去,所以记忆成了最宝贵的东西。我上学前爷爷奶奶还没退休,住在乡村自己盖的农舍里,那是村里第一间两层的小别墅。夏天

  • 文章往事點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前人 出版时间:1980-03-01
    关键字: 故乡习俗 查夜 洋烟 乡间趣事

    閒話洋煙現在通稱的紙煙—或是香煙,在我們老家—海屬幾縣,連同淮、揚、裡下河及淮河流域,叫著洋煙,大約是因爲洋人製造,加上洋字做識別的緣故。北方人叫煙捲,到是名副其實,江南人叫香煙,頗有文皺皺的派頭,我們這一輩的人,叫慣了洋煙,如果乍乍改口,還有些蹩蹩扭扭呢!江南人叫一支煙,北方人叫一棵,長江中游叫一條,我們叫一根,這也是各地方口語。起初財政機關征收這種税,叫做捲菸税,現在用的是什麽名稱,就不知道,祇是煙盒子有香煙兩個字,究竟捲菸,香煙那個是法定名詞?姑且...

  • 文章乡居旧事

    来源期刊:《浦東》 第42期  作者:楓林 出版时间:1985-10-15
    关键字: 乡居生活 乡间作客 思念故旧 祝福友人

    那年的夏天,我去了朋友家作客,雖然只住短短的一個多月,但它給我的印象,深刻難忘。朋友的家,世居浦東南匯,宅第很大,共住兄弟三家,但都自立門戶,住宅周圍,就是一望無際的靑靑稻田,微風吹來,稻浪搖曳,稻香撲鼻,空氣淸新無比,令人舒暢而忘憂。閒著無聊,我總愛在田埂上散步,人在輕鬆的心情之下,不知不覺間,還會哼些不知名的歌曲,此情此景,實難與煩吵的城市來相比了。朋友伉儷,待客熱忱,甚致每天吃什麼,都要徵求客人的意思,這樣的友情,實在太可貴了。時間過了幾十個寒暑,...

  • 文章懷念柴灶時的兩樣小吃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93期  作者:黃道蘊 出版时间:2013-05-01
    关键字: 柴灶 家乡小吃 烘山芋 锅巴 乡间传说

    山芋摁在热火灰中。不一会,山芋烘熟了,一股焦糖香味扑鼻而来,剥开焦黄的外皮,咬上一口,真是软、糯、香、甜,美味可口啊。据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蔬菜榜;高举榜首的竟是常熟人称山芋的红薯,它的纤维素含量高,它的热量也比米饭低三分之一,且维生素B1、B2也较大米高出六倍和三倍,并有防癌作用的健康食品。第二样是锅巴,我们常熟人叫作「饭栥」或「饭乳」。那是在灶前生铁镬子里烧饭的副产品。白米淘洗,放入镬中,在那旺火烧滚,吸足水份,涨干那一刻,灶肚里改用小火,将米饭焖熟

  • 文章乡间小渡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王庭燕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乡间小渡 海峡两岸 怀念故乡 感怀诗文

    潮漲潮落,你總是趟著流水,泊滿兩岸鄕情,遞送心願。在留下了脚印的路上,扶搖思念,攆走一陣風,拽回幾層浪。渡春渡秋,星星裡渡豐收,村姑娘的笑語,灑遍了小渡的溫柔。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