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乞丐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聊園隨筆聽松園文丐背古書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期  作者:石田 出版时间:1969-06-20
    关键字: 文乞丐 乡野轶闻

    我国各地茶坊酒肆,常有乞丐进入,装出一副可怜态度,向顾客卑声下气,弯腰曲背,乞讨零钱,事颇寻常,毫不为怪,但是从没有见到乞丐一本正经,一言不发,而以背诵古书代表乞讨者,有之,即为我无锡的文丐是,文丐大都在城内崇安寺旁听松园茶室,其他茶馆,亦不常见到,一进门去,常常能看到一二个形容枯槁,身穿一袭破旧长衫的人,在茶桌间踱着方歩,摇头摆身,背诵着古文观止上「桃花源记」或「归去来辞」等的一类文章,背完一篇,就脱下小帽,向茶桌上倒着一放,茶客就一一将零钱放入,他

  • 文章叫化鸡的由来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5期  作者:餐隙 出版时间:1978-11-10
    关键字: 叫化鸡 乞丐 神仙鸡

    常熟的叫化鸡,在江南一带颇负盛名,惜名欠雅,苏州人称谓「神仙鸡」当之无愧,抗战胜利后,常熟的「山景园」菜馆以此菜号召,外鄕食客都去欣赏,盛极一时。「叫化鸡」之称,顾名思义,其始作俑者必为乞丐无疑。此一佳肴,名虽不雅,然在「鸡」的吃法中堪称极品,其源起自江苏常熟鄕间妙桥鎭,附近有一乞丐,擧目无亲,孑然一身,夜宿破庙,日则常自动为邻近缙绅邓某住宅四周淸扫,故邓宅主仆,常以残羹冷饭相飨。但民初江南各地,有所谓「叫化铗头」,手持长约尺半,粗则盈握,且极坚实之竹根

  • 文章春寒料峭話吹簫

    来源期刊:《浦東》 第12期  作者:戴天 出版时间:1978-04-15
    关键字: 乞丐 伍子胥 东房弟兄 逃荒 送春牛

    腊月虽过,春寒仍厉,这是给衣衫单薄者一个严重的威胁,行乞江湖的人,自然是个最难挨的日子。乞丐并不是天生是个要饭的种子,大半为环境所迫,譬如说遭到水、旱灾荒,不得不易地觅食,但也有少数人,由于贪吃懒做,游手好闲,沦为伸手君子,以行乞为业。「乞丐」的名字,各地称呼稍有出入,如「叫化子」、「讨饭的」、「要饭的」……等,行乞的方法也有差别,有的提个篮子,一钵一碗,沿门求食,要的是一碗饭,给他钱是不受欢迎,这种人大半因家鄕遭受天灾,无法生存,不得不到富足的地方就食

  • 文章故鄉拾穗(七四)山川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40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80-05-15
    关键字: 黄山 怪石 癞口豹 乞丐 馒头墩

    洞,大舅父曾说过一个故事,迄今仍记忆未忘。不知在若干年前,有一五、六十岁之老乞丐,就蓆居在该「癞口豹」洞内,每日早出乞食,至晚间始进入该洞,该老乞丐虽衣衫褴褛,却极整洁,为人和蔼可亲,彬彬有礼,每日外出时,仅携一根竹竿、一个布袋与一只破碗,遗留在洞内者,亦仅破蓆、破棉被而已。乞丐离洞之后,亦曾有人拟进洞一窥究竟,但当他人一接近洞口,即闻洞内发出沈闷之咯咯声,同时有人瞧见洞底之扁洞口有两颗发光之铜铃若眼睛一样,于是好奇之人们均被吓得逃下山来而不敢进洞。有时

  • 文章雜談過年

    来源期刊:《浦東》 第43期  作者:張宜宜 出版时间:1986-01-15
    关键字: 过年 团圆饭 农业社会 账目结算 乞丐 莲花落

    大年三十夜才告停止,所以有不少人,在接近年岁之时,到处躱债,不敢囘家,大年初一,这才渡过年关,公开亮相了。当年从十二月半起,是乞丐们最活跃的时候。乞讨方式亦焕然一新,有些人以两人一组,准备一些简单服装道具,展开他们乞讨活动。例如「跳加官」、「跳财神」、「报喜讯」、「牵黄牛」等等名堂。「跳加官」和「跳财神」,一人扮饰加官或财神,在每家门前乱跳一番聊以点缀,另一人打着小锣。但「报喜讯」与「牵黄牛」,都有固定的「辙」儿。后面一人套着蔴袋,袋上贴着口鼻眼睛,表示牛头

  • 文章風流韻事綉襦記(七)琥珀珠撒白玉斷鈎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6期  出版时间:1975-01-15
    关键字: 绣襦记 郑元和 风流韵事 莲花落 乞丐帮

    却说,郑元和在苏州阿大为首的乞丐窝中,暂时定居下来,且学会手打莲花落木板,唱出一出自编的莲花落歌词,藉以乞讨为生,今录其重要部份如下:「我也曾象板鸾笙著凤箫,我也曾月夜花朝,凤友鸾交,结骔帽儿载着白玉钩儿,束著琥珀珠儿,垂著纻丝袄儿,穿着斜皮靴儿,登著袜子也是绒毛,骑着五花马儿,牵着■狗儿,随着来兴僮儿,跟在身边,带着寳钞,游荡闲閧,撞著一个妖娆,她把我来相招,引入窠巢,日日花朝,夜夜元宵,乐乐滔滔,快活逍遥。一个富家老婆婆问道:既然如此,为何落得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