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上海发展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的探親之旅

    来源期刊:《海門縣訊》 第4期  作者:張仰成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思乡情切 亲人重见 上海发展 经济开放 生活改善 狼山景区 教育发展 海门工商业

    大多亦是四五十年前的老旧的建筑,电车、公共汽车也没有什么改变,但在早晚上下班时的拥挤情形,则令外来的新客生畏。对望隔江浦东,原是人口不多的鄕村,大型建筑物很少,而现在由于江底已设有海底坠道,交通频繁的关系,使浦东地区的工商业,亦跟着迅速发展起来,工厂林立,房屋栉比,不啻是上海的延伸都市了。囘到海门,靑龙港的码头,比以前用小舢舨由大轮船上接驳到数里之遥的码头上要方便得多了。由靑龙港至海门茅家鎭(县府所在地)马路仍是泥路为主,且高低不平,祇有由海门到南通的一条

  • 文章内涵丰富的上海历史博物馆

    来源期刊:《浦東》 第84期  出版时间:1996-06-30
    关键字: 上海 历史博物馆 城市发展 文物陈列 照片资料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调集了馆藏最为精彩的文物1,500余件,运用当代先进的展示手段,集声、光、电于一体,将近百年上海的城市风貌、发展演变过程逼真地重现1,200余平方米的展厅内,让观众能够全方位地领略申城百年风姿,在鉴赏文物的同时,寻找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轨迹。走进「近代上海城市发展历史陈列」的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长11.5米、高2米的本世纪20年代时的外滩场景。外滩是殖民统治者侵略中国的滩头阵她,它在近代上海乃至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了上海

  • 文章上海电影小史

    来源期刊:《浦東》 第84期  出版时间:1996-06-30
    关键字:上海 电影发展史 西洋影戏 《洞房花烛》 大华 国泰

    元年(1909年),美商班杰明首先在外滩香港路开设亚细亚影片公司,是上海最早的影片公司,该公司聘中国影人张石川、郑正秋等拍成的《洞房花烛》影片,则是中国第一部剧情片;而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影片公司,则要算民国十五年(1926年)才成立的国光影片公司;此外,统摄了中央(即今工人文化宫剧场)等七家戏院的中央影戏公司也在同一时期成立;民国十七~二十二年间,电影院迅速发展,继有位于霞飞路(即今淮海中路)的国泰、兰心(今上海艺术剧场)及大光明、大上海两家设备完善的戏院

  • 文章上海新貌

    来源期刊:《浦東》 第82期  作者:鼎公 出版时间:1995-12-10
    关键字: 上海新貌 故乡发展 地铁 步行街 博物馆 人民公园 人民广场

    ㈠上海市政中心新貌上海市区的「人民广场」(原跑马厅),最近四、五年来的外貌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块地处西藏路以西,南京西路以南的大块土地,我浦东同乡和老上海都知道这是英租界时期的跑马厅。自大陆易手后,初期的上海市政当局,将这块上海市中心的空地,和部份周边土地房屋,在靠近南京西路国际大饭店以南的部份,辟为「人民公园」,武胜路以北部份辟为「人民广场」,中间辟有自黄坡北路至西藏中路横贯东西的大道,称为「人民广场」,平时为车道,两边设有各路线的车站,靠两边是停车场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