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史料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趙著《山河劫》序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李雲漢  出版时间:1999-06-20
    关键字: 《山河劫》 序言 著作评价 史料价值

    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尤其是所谓「敌后战区」,全是共军的根据地。因此,大陆上多数历史学者及一部分外籍人士,也都为中共讲话,认为敌后游击战全是共军的功劳。事实又何尝如此!以山东而言,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以前的抗日部队,十分之八是国军(第五十一、五十七军)及省、区、县属保安部队。这是战时在山东服务及生活在战区中的人所亲见目睹的。但由于史料不足,外籍学者仍抱将信将疑态度。《山东文献》创刊后,曾经先后发表过不少记述山东游击战的回忆文字,也出版了几种专著,应可弥补史料不足

  • 文章一段啓蒙與流亡學生生活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孔思遠  出版时间:1984-06-20
    关键字: 临沂中学 流亡学生 抗战时期 教育史料

    我係山東人,當然極關心山東的事情,如今我是山東文獻的長期讀者,更廣泛的知道了更多的有關山東的史實;山東文獻發行之初,並不知曉,一次去淡水朱樂菴先生處(朱先生時任敎淡水中學,曾任臨沂縣長,勝利中學校長?山大化學系畢業,原籍臨沂南鄕後村,與我家李花鎭有數里之近)見到,迅卽訂閱,有些不甚瞭解的家鄕情形,因此更確切的知道了實況,內心油然想到,把這段流亡學生來臺的經過書出,未始不無小補於山東戰亂的一環。終以瑣事羈絆,迄未有成;刻閱文獻八卷四期楊鄕長展雲及王鴻堯君文...

  • 文章抗戰時期的齊魯大學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曹伯恒  出版时间:1984-06-20
    关键字: 抗战时期 齐鲁大学 往事追述 教育史料

    一 由武漢轉入齊魯民國三十年的秋天,我由武漢大學轉入齊魯大學,以一個條件較爲優越的國立大學學生轉入一個私立大學就讀,似乎令人難以相信。其中確實有段隱情,不得不據實奉吿。轉學的原因當然是成績不佳,需要易地爲良。提到成績的好壞,幾乎有個令人難以相信的故事:民國二十七年敎育部第一屆統一招生,我被分發武大外文系,由於抗戰時期消息不够靈通,交通又極不便,當我趕到樂山報到的那一刻,已是這個學期只剩一個月行將結束的時候。註册組長以我遠道而來,未便拒絕,但以學期行將結束...

  • 文章齊魯雜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羅自貞  出版时间:1984-06-20
    关键字: 齐鲁大学 校园回忆 往事追述 教育史料

    我家是在重慶東南方的一個小縣——綦江,因受到姑母和堂兄羅沂的鼓勵,同時也嚮往成都那古樸典雅、寧靜祥和的氣氛。鄕間處處竹籬茅舍、小橋流水的秀麗景色就捨近求遠的去成都讀了三年高中。民國三十一年夏季,我高中畢業;其時日軍在太平洋與盟軍的戰爭,正打得十分激烈,日寇似無力再濫炸我後方城市,回家途中,也許不致受空襲的威脅,更因我思家情切,就急急的作歸家之計,很想在家待一年,次年再到重慶考大學,奈姑母不允,要我考大學後再回家,在她的督促下,我報考了齊魯大學政治經濟系,...

  • 文章抗戰期間教育廳資送青年前往後方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劉道元  出版时间:1984-09-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教育厅 资送青年 奔赴后方 史料考古

    沦陷区,时时有被派去当兵编入敌伪部队杀戮自己同胞的可能,一旦逃出加入抗战行列,已属万幸,不易有非份之想;(2)他们到敎育厅报到,衣食住均由省政府安排,地方没有任何供应,亦不与地方政府有任何接触;(3)更主要者是敎育厅以靑年学生招待他们,未曾以入伍兵相看待。他们将是争取最后胜利的靑年军,不是一般的国军。㈢送往后方:最高统帅部对山东省政府发动靑年军一事颇致嘉许,命令将半数送往第一战区河南上蔡,另半数送往第五战区安徽立煌。前者是第一队由我亲自护送,后者是第二队由

  • 文章山東師範舘與山東師範學堂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褚承志  出版时间:1976-03-20
    关键字: 山东师范馆 山东师范学堂 史料 毕业名册

    一、山東師範敎育的濫觴——山東師範館我國近代新敎育開始時,師資多半是聘用外國人,本國全無師範敎育之可言。光緖二十二年,梁任公批評外國人任中國人敎師的不宜說:「同文館、水師學堂等,……一切敎習多用西人。西人語言不通,每發一言,必俟翻譯展轉口述,強半失眞,其不相宜一也。西人幼學異於中土,故敎法亦每不同,往往華文一二語可明,而西人衍至數十言者。亦有西人以爲明曉,而華文猶不能者,其不相宜二也。西人於中土學問,向無所知。其所以爲敎者,專在西學,致吾國之就學其間者,...

  • 文章抗戰期間山東特殊義務敎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劉道元  出版时间:1984-06-20
    关键字: 抗战时期 特殊义务教育 教育史料 敌伪沦陷区

    一、前言二十七年,國民政府基於一面抗戰一面建國,抗戰勝利建國完成之旨,頒行國民義務敎育法。後方各省普遍實施,戰區省份得視實際情形比照辦理。山東屬魯蘇戰區,沈鴻烈先生於斯年一月在曹縣就山東省政府主席職,五月間全省淪陷,曹縣成爲敵後,於六月間赴東阿,歷經魯西北、魯北、魯中,二十八年二月到魯南。一面經營抗戰根據地,另面推展抗戰政務,宣佈遵奉中央命令,實施國民義務敎育。斯時我以敎育廳主任秘書代理廳務,遵照主席這一宣佈,策畫實行的方法,一是在我行政力量所及地區,依...

  • 文章朱陽鎭教育工作之回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李雨亭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山东沦陷区 教育史料 朱阳镇 人物回忆

    民國卅年春天,魯東匪軍發動了牙山事變,魯九區保安部隊整個撤離了防區(棲、招、蓬黃)。九區專署所有職員也無形中自行遣散,有的回家,有的隨部隊撤至高密縣境。部隊於年底曾一度回到蓬萊縣境上門家駐守一段時間,在翌年春天,深感孤軍深入,因受日寇與匪軍雙層威脅,又撤回高密縣境了。我離開了專署,也寄居在部隊裏,整日閒着無事甚感乏味,於是邀約同事王成章、劉濟亭、劉儒亭、劉洪順、劉洪擧等五人又作第二次省府行。到了臨朐縣呂壹店,先去晉見王委員仲裕先生,他介紹我們去第七分校,...

  • 文章安邱漢墓畫像石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安丘县 汉墓画像石 山川文物 史料考古

    民國四十八年在安丘城西南十八里汶河南岸的董家庄發掘出用二百二十四塊大石板砌成的東漢墓。有一〇三塊石板上刻着六十餘幅畫面,內容豐富,細緻綿密,均衡對稱。所畫絕大部分是神話傳說和奇禽異獸,社會生活及歷史故事較少。墓室門額上刻仙人騎鹿像,各室頂石有日月、伏羲、女媧、雙鹿朱雀,樂舞等,壁上刻仙人、朱雀。大部分野獸均有翅膀。雕法有淺浮雕、高浮雕、陰刻三種。全奇禽異獸及裝飾紋都用淺浮雕,已接近圓雕,較武梁祠刻更有立體感。高浮雕主要旋於門額墓室三柱。內容多神話人物,有...

  • 文章齊魯大學校史(三)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楊懋春 出版时间:1984-03-20
    关键字: 齐鲁大学 校史资料 山东教育 教育史料

    三、齊魯大學成立的先期一九〇〇年前後,中國發生了若干對英美宣敎士及宣敎士所創事業有深遠影響的大事件。其中之一是拳匪之亂。拳匪是淸廷慈禧太后及其黨羽用以排外洩憤的工具。拳匪亂黨在各地,特別是華北各省,殺害甚多歐美各國基督敎會在中國的宣敎士。搶刼焚燒他們的房舍與財物。結果宣敎士的數目大減,他們所建立的一些宣敎、敎育及醫藥事業也多蕩然無存。另一件重要事是拳匪的排外燒殺引起了八國聯軍共同攻擊淸廷,將北京佔領,迫淸廷皇室及其愚蠢臣宰倉遑逃難西安。事平之後,列強又在...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