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讀後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劉昭晴先生來函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4-03-20
    关键字: 读后感 秦氏 读者来信

    日前拜讀本刋九卷三期(七十二年十二月出版)有匡振基鄕長「秦向村先生講的故事」,甚爲感動,緣以岳姓洋車夫拒拉秦先生,此事因秦檜關係致影響後人,淸代有一秦姓人士(忘其名,尙有地位)至西湖岳飛廟參拜時,曾感有言「自從宋代無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或作「愧在人前稱姓秦」)可見祖先做了不好之事,會使子孫臉上無光。因之,筆者曾屢次爲示提及,雖不爲個人着想,亦要爲子孫着想,如此當可免去「遺臭萬年」。傳謂淸代有秦姓人士高中功名,卽有御史彈奏,謂其係秦檜之後,該人卽辯稱...

  • 文章恭讀「風雲諭旨」後記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1期  作者:張銑 出版时间:1990-06-20
    关键字: 读后记 风云谕旨 丁似庵

    張銑遺作丁似庵(治磐)先生,鎭撫膠東三年,節閣宣勤,吏畏民懷,戎肅綏猷,績在輿誦,茲讀風雲諭旨諸札,知爲先生當時盛業之跡,而文章之暢雅典重,今世實所罕覯。余友宋兄膺三,爲先生舊吏,執掌軍法,參與機要,故於情況知之最稔;所爲記述,秉筆直書,可謂信史。膺三與余,交深莫逆,對於余之詩文書畫,頗多進勵。似庵先生開府魯東,文事武功,赫然炳照,其正直恭謹,儒將風流,一時有羊祜之目。國民政府主席 蔣公親筆手札,均爲指示膠東要務,先生謀慮周詳,處置咸宜,余爲魯人,於是時...

  • 文章同治黄县志读后书见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2期  作者:魏懋傑 出版时间:1989-09-20
    关键字: 同治 黄县志 读后感

    淸同治十一年纂修之黃縣志在同鄕鄭恒萃女士一再籌謀及丁芸初鄕長大力支援下,終得景印問世;披閱之後,不覺神遊故土,益增蓴鱸之思。惟此志之修,距今已近百二十年,彼時科學尙在萌芽階段,社會結構亦與今日不同,修志者之觀念立場,自與今日迥異。故對地方滄桑之變,及前人創業之勞,固可由此志中得以充分瞭解,足供鑒諸往史策勵來茲之參考;然在觀念上則與今人不無距離。尤對疆域古蹟上多有疏誤。如不就所知者予以指陳,難免以訛傳訛有失信實之虞;亦有負此次影印縣志之苦心也。是以將閱讀所...

  • 文章風雨竹石碑續後記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尹德民  出版时间:1980-06-20
    关键字: 风雨竹石碑 读后记 档案资料

    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肥城尹德民風雨竹石碑,嵌於肥城縣城內文廟大成殿東壁外側。與吾邑八景之一「鸞臺夜月」,相距不過百公尺,石碑共有兩方,每方長約二尺,寬約二尺五寸,爲橫長方形。右一方石上繪刻風雨竹兩枝,以修竹之枝葉組成前面五言詩四句,除此詩中之二十個字之筆畫竹葉外,別無閒雜竹葉混托其中,氣韻生動,出於自然,眞是天衣無縫。詩的前面兩句:「不謝東君意,丹靑獨立名」,十個字計八十八筆畫,組成風竹一枝。風竹枝葉爲自右向左方吹勢,極富「山...

  • 文章栗由思先生來函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4-03-20
    关键字: 读者来信 读后感 诗词作品

    編輯先生大鑒:十二月份山東文獻收到,拜讀之後,受益良多,唯對于、趙二位鄕長用山東縣名集成聯語一事,有點淺見,建議編公參考!對聯又名「詩鐘」,平仄必須互對,如「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又「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同時上聯末一字用仄、下聯一定用平,絕不可上聯平、下聯仄,或均用平、均用仄,不然不能算是聯,是口號標語,故作聯並非易事。不過趙鄕長的文章除了聯語部份,都很好,非常欽佩。談到詩有很多都不够水準,平仄也不對,也不像打油詩,本期只有謝魯...

  • 文章拜讀「鄭板橋與范縣」文有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于愷駿  出版时间:1997-12-20
    关键字: 读后感 学者论述 郑板桥 新乐府

    筆者與「山東文獻」結緣,是於七十四年慶祝創刊十週年慶的時候,從報紙上看到在國父紀念館舉行,我懷著無比高興的心情前往祝賀。因爲這是山東人在臺灣唯一的一份刊物,記述了先聖先賢,許多寶貴的歷史資料,是我們在其他刊物上所見不到的。因此,我帶回了幾期,因爲當時工作忙的關係,沒有細讀,就放在書櫉裏了。事實上,最近十幾年來,所出版的文獻,我收到後也都先睹爲快,確實受益匪淺!如今,我退休了有時間整理書櫉,才發現到從前帶回的文獻第九卷第三期(七十二年十二月廿日出版),我如...

  • 文章讀王書川的《落拓江湖——回首天涯路》之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4期  作者:于宗先 出版时间:2002-03-20
    关键字: 《落拓江湖—回首天涯路》 王书川 读后感

    廿世紀,對中華兒女而言,是浴火重生的世紀。在這個世紀,多少性命被戰火呑噬,多少家庭被仇恨撕裂,死者遺骨荒野,而生者,或幾經折磨,不成人形;或流落異鄉,嘗盡人間冷暖。能夠浴火重生的,也多以苦難果腹,以血淚洗面,在茫茫的人生征途摸索奔波。最後終能爲自己踏出一條康壯大道,且能造福社會大眾的人,畢竟是鳳毛麟角。本《落拓江湖—回首天涯路》的作者—王書川先生無疑是其中之一;在他人生征途中,歷盡艱辛,終能用血汗使灰暗而苦難的人生綻放出亮麗的火花。這本《落拓江湖—回首天...

  • 文章讀「山東莊家雜字淺釋」後的幾點補充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趙培遠  出版时间:1982-12-20
    关键字: 《山东庄家杂字浅释》 读后感 读者来鸿

    讀了曹繼曾先生「山東莊家雜字淺釋」,憶起許多原已遺忘殆盡的鄕土瑣事。土音土語土名字,本來就是相沿成習,耳聽口傳,一代接一代交替下來的。旣無共同標準,也無法則可循。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特點,一個區域有一個區域的差異。譬如同是一種水餃,在濰縣都叫「扁食」,到昌樂則統稱「姑乍」。相距不過三五十里,而其說法迥殊,眞是不可思議。所以對於一個名辭的解釋,在甲地看起來很簡單,而在乙地可能變成了天書。問題不在文字本身,而是對事物的稱謂,各有其流傳的特質,雜字一書,以筆者...

  • 文章讀「風雨竹石碑」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劉昭晴  出版时间:1980-09-20
    关键字: 风雨竹石碑 读后感

    本刋六卷一期尹德民先生「风雨竹石碑续后记」一文,读后感慨良多,愿就所知提供尹先生参考。当北伐时(民国十七年),余方十三岁,正在高小读书,见及当时政工人员所作漫画,并画有「竹石」中堂,竹叶是用「革命尙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等字组成(皆作竹叶形),颇具巧思。另有用黄小米染成红、绿、黑色小米,组成各种字形,黏在纸上,以后虽未再见有类似宣传品,但记忆犹新。抗战期间,忘记在何处见及「风雨竹石碑」拓本(原文尹先生已经谈及,不再赘述),惟个人对此不解。关公为东汉末年人

  • 文章讀山東文獻後之滴滴點點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馬量為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读者来鸿 《山东文献》 读后感 艺文选粹

    之弊端有四,我读后觉得意犹未尽。我觉得像这样的人口政策,将来的中国人,都没有兄弟姐妹,诸姑伯叔,舅舅阿姨,堂兄弟姐妹,这一类的称谓了,再则就是十亿的人口,不出几十年,就会地广人稀了。㈢文献九卷一期八十三页,张子雨鄕长所说,金鄕县民,以由山西省,洪洞县,城北大槐树移民而来居多,最大的证明是双足小趾,趾甲有两个趾甲盖,说来也算巧合,我家是平度县,小时候常听老人家说,我们的祖先是来自小云南,交趾国,巜丫巜丫县,大槐树底下。我们的双足小指,也各有两个趾甲盖,询及鲁东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