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土人情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東人過年的習俗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傅培梅  出版时间:1981-03-20
    关键字: 习俗 年俗 风土人情 饽饽

    我是山東人,華北自古以來就以麵食爲主,這和當地的產物有關。南方以米爲主食,北方則爲麥類,一般人提起山東,都不會忘記饅頭,當然到了過年,它也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東西。中國人每到過年,總不會忘記要祭祖、迎財神,這和臺灣的拜拜沒有什麼不同。我記得小時候,到了年二十七、二十八時,家裏就開始做大饅頭。這種大饅頭是要上供用的,我們稱爲「餑餑」,普通家庭多半以一斤麵粉做一個,有錢的人家甚至用二斤多的麵粉做一個,一做就是一大堆。因此每逢做餑餑的這一天,一家大小天不亮就得起床...

  • 文章餑餑與餃子——致山東同鄕於臺灣出生之子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曹景雲  出版时间:1980-12-20
    关键字: 饽饽 饺子 特产 风土人情

    餑餑,今北方謂點心餅餌之屬爲餑餑,按通俗編飮食謂卽波波。所稱餑餑者係屬山東省魯東一帶,每逢春節用麵粉作成圓形餑餑,上插九個紅棗,專供祖先祭祀之用,又稱棗餑餑,另外作成稍微小一點,內包豆沙饀,上插五個紅棗,專供灶神之用,又稱豆沙餑餑。這些餑餑是過了年初一後,家中來親戚與客人招待而食之。另通俗編飮食;『升庵外集:「䭞饠,今北人呼爲波波,南人謂之磨磨」。按波,當䭞饠二字反切,或云本爲餑餑,北音讀入爲平,謂之波波,皆未確;磨磨之磨,據集韻作,又一作饝』。按畿輔通...

  • 文章惠民風光(三)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馮連選  出版时间:1980-12-20
    关键字: 故乡特产 风土人情 酱菜 面食点心

    土產食品:家鄕惠民的土產食品、計有各種醬菜,各種麵食,各樣點心,以及燒鷄,羊肉、香腸等等。㈠各種醬菜如醬磨茄,醫包瓜,醬萵苣,醬什錦茄泥、醫黃瓜,醬花生仁,醬杏仁等,製法約記如次:⑴醬磨茄:將約一斤左右之新鮮生茄,摘下之后,用新磚慢慢磨去其皮,不能接觸鐵銅之器,放入甜醬缸內約半年,全部變成絳色,爛如春季煮熟之地瓜,吃時加少許香油,其味異常甘美,百食不厭,爲我山東各地所產磨茄之冠,凡各地旅客到惠民,無不購買一兩簍帶去。⑵醬包瓜:將秋後瓜園拔蔓子,採下之甜瓜...

  • 文章聖丐武訓行乞所唱的歌謠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張培鴻  出版时间:1981-12-20
    关键字: 圣丐武训 歌谣 风土人情 地方人物

    山東文獻四卷四期刊沈景鴻先生「鄕賢武訓」,讀後對武訓先賢行乞興學之義擧,實令人肅然起敬。幼時在家鄕僅讀過,武訓討飯存錢辦私墪,短短十餘句而已。現爰就武訓先賢行乞所唱歌謠,輯成如下:一、武訓爲何立志興辦義學武訓五歲喪父,七歲喪母,依伯母撫養。十四歲就到另一族伯家中做小工,該族伯非但不憐,而强令他作重活。稍不如意,非打卽駡。武訓離開,輾轉行乞,到館陶縣薛店村,入張擧人家傭工,一做三年。因聽說伯母有病,想支點工錢,捎囘孝敬伯母,不意張擧人知他不識字,卽拿出一份...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