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沾化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霑化的海產:蛤蜊和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周曄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沾化 海产 蛤蜊

    吾邑霑化濱臨渤海,在黃河口北岸,西起大洋口(套兒河),東南至吊口(海岸地名),蜿蜒數十里。由於早年黃河氾濫,河水向渤海宣洩的結果,沿海形成了許多河汊海溝。這些溝汊長者四五十里,短者也有二十幾里。這段海岸可說是五里一溝八里一汊,在這些溝汊的河口和河口沿岸淺海中,出產兩種蚌類:蛤蜊和蜆。這兩種海鮮爲他地所少有,尤其是蛤蜊這一種產量特少,更爲名貴。特簡述如下:蛤蜊蛤蜊屬蚌類軟體動物,它的殼是兩片,形狀像臺灣海產牡蠣,但具體而大,像成人五指倂攏的手掌那樣大,殼外...

  • 文章大漢奸劉佩忱蹂躪霑化縣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周曄 出版时间:2002-12-20
    关键字: 刘佩忱 沾化县 伪军 王作良

    這已是六十年前的往事了。爲了不使霑化縣民所受的剝削和苦難,隨歲月而消逝,筆者不攜淺陋不計文字通順否,將所見所聞記在下面作歷史見證。從頭說起:山東省省主席韓復榘兼第三路總指揮,擁兵十萬不戰而退伏法後,省主席一職由前青島巿長沈鴻烈先生接任。爲了推行政令順暢特派省教育廳長何思源爲魯北行署主任,總領魯北軍政。行署所在地設在霑化縣境內村名老鴰嘴,沒電台發號施令,日寇無可奈何。老鴰嘴地在黃河三角洲內,提起黃河三角洲可能有很多人陌生,三角洲是黃河經年氾濫的退海淤地。西...

  • 文章故鄕婚嫁禮俗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高宗愷  出版时间:1985-06-20
    关键字: 沾化 婚嫁习俗 道德功能 人物回忆

    征得门第相对,属相相合,这一桩媒才能说成。换柬换柬,是由媒人将男女的庚帖相互交换,相当六礼之纳吉、纳征。庚帖俗称八字,是把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由天干地支合成的四组字写在大约宽十公分,长十五公分的一段红纸上面;男方的庚帖在右上角写上「乾造」;女方的庚帖在同位置写上「坤造」,换柬的目的在合男女的八字,男家把男的庚帖和另具备的耳环、衣料等礼品一倂放在柬匣里交给媒人送到女方。如女家生活淸苦,可透过媒人向男家提出聘礼又称彩礼的请求,数额三十至五十吊[2]不等

  • 文章故鄕的特產大花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牟文成  出版时间:1985-03-20
    关键字: 沾化 大花生 特产名物 风土习俗 乡音乡情

    春節過後,與幾位長久不見的鄕友,約邀於怡賓樓小酌,憶往事,話家常,暢敍鄕情。在飯前,老闆端來一盤大花生,花生本來是可下酒,可佐餐,可當糖菓吃,是老少咸宜,大眾最喜歡的食品,大家舉箸品嚐,花生粒確實大了,吃起來總是沒有家鄕香脆爽口,因之大家懷念起家鄕的大花生,吃一粒滿口生香,彷彿鼻尖傳來餘香。故鄕霑化,位於渤海之濱,黃河最下游,盛產花生,因花生喜生於鬆弛的白沙土壤中。黃河水災過後,游沙沉積,土壤改良,適於種植花生。吾鄕自泊頭鎭以南,東至富國鎭,多屬於此種土...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