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史料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英國歸還威海衛問題——本文乃鄭恆萃先生錄自顧維鈞回憶錄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顧維鈞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英国 归还威海卫 史料考古 外交史料

    華盛頓會議英國提出歸還威海衞問題歸還威海衞問題在華盛頓會議上首次出現了具體的可能性。當時英國代表外交大臣白爾福勛爵在會議的一次閉幕會上發表了聲明,答應將租借地威海衞交還中國。白爾福先生的唯一條件是由兩國政府指派代表就歸還方式和細節達成一項協議,然後按此協議有條不紊地歸還中國。爲了考慮中國問題,曾成立過一個遠東委員會。在委員會會議上,中國代表曾提出過自己的願望,其中之一就是將所有的租借地歸還中國。如日本從俄國接管的大連和旅順、威海衞,租借給法國的廣州灣等等...

  • 文章詩仙李白在山東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于愷駿  出版时间:1998-09-20
    关键字: 李白 史料记载 游览名川

    李白遍遊山東名山大川,古祠勝跡,他每到一處觀覽必留詩;交友留詩,感遇留詩,乃至私人生活的喜悲也必留詩。無論是寫山川、河流、感傷、含蓄、細膩的詩,都表現了他獨特的性格,確實是一位很有天賦的作家。由他的詩中,我們不僅了解到李白的爲人及他的內心世界,同時也使我們體會出李白眞不愧是一位可剛、可柔、可大、可細的「詩仙」!在山東寄家最久,活動時間最長,遺留詩文較多李白(公元七〇一年——七六二年),字太白,自號靑蓮居士,別號謫仙。是我國唐代偉大的詩人。他生於西域碎葉,...

  • 文章田横島故事今説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宋昌世  出版时间:1997-12-20
    关键字: 田横岛 地理范围 史料

    數年前因敎學需要,對辭海裏所載田橫島地理位置考證。文獻證明漢初田橫五百義士死難之島,應是山東省即墨市東隅海外之田橫島,絕非江蘇省東海之田橫島。文獻和考據都證明勿庸置疑。唯有關田橫島所轄之範圍,及其島上之自然景觀,由於筆者今年五月曾攬艇往遊,僅就個人觀察所得,略述所見就敎方家。一、田横島地理範圍之商榷據淸同治七年版即墨縣志海防篇載稱:「本縣東南濱海即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島嶼羅峙,其間田橫島方有三十里,尤寬闊平坦,地可耕而食,山可穴而居,可樵可漁,且由岸...

  • 文章答黃公如之質疑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王豫民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答读者疑 学术讨论 国共内战 史料考古 人物回忆

    山東文獻第八卷第三期七十頁,有黃公如對本人之質疑一文,茲答覆如下:一、當民國三十四年七月間,我軍與**交戰月餘失敗之後,部隊由昌邑退至濰縣,我住王家莊子時,黃公如曾到該村與我商談部隊問題,他曾云:「貴部今後恐非走曲線不可,如果走上曲線,兄將如何?」當時我二人係在凉棚中說的話,在凉棚之外尙有多人在聽。今黃公如云他未說此話,並云他從未聞「走曲線」一詞,倒是推得一乾二淨。其實當時聽我二人談話的人尙多,副官與衞士三十餘人在凉棚外聽,僅有一蓆之隔聽得一淸二楚。此事距...

  • 文章抗戰期間教育廳資送青年前往後方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劉道元  出版时间:1984-09-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教育厅 资送青年 奔赴后方 史料考古

    沦陷区,时时有被派去当兵编入敌伪部队杀戮自己同胞的可能,一旦逃出加入抗战行列,已属万幸,不易有非份之想;(2)他们到敎育厅报到,衣食住均由省政府安排,地方没有任何供应,亦不与地方政府有任何接触;(3)更主要者是敎育厅以靑年学生招待他们,未曾以入伍兵相看待。他们将是争取最后胜利的靑年军,不是一般的国军。㈢送往后方:最高统帅部对山东省政府发动靑年军一事颇致嘉许,命令将半数送往第一战区河南上蔡,另半数送往第五战区安徽立煌。前者是第一队由我亲自护送,后者是第二队由

  • 文章康熙年間吳克柔任寧海州知州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吳鴻徽  出版时间:1985-06-20
    关键字: 吴克柔 宁海州知州 康熙年间 史料考古

    江苏沭阳吴氏家谱记载:「吴克柔字爕友,以诸生援例知山东文登县,海冦扰境,率鄕兵平之,以卓异于康熙廿三年擢宁海州知州(今牟平县)」。经查文登县志:「吴克柔、沭阳人,康熙十九年任知县」,而民国廿五年刋本之牟平县志,记载:「康熙四年至廿九年,郑思鲁、王画一、侯世封、杨引祚等知县」,仅有四人,中间必有阙漏。又道光廿五年刋本,海州文献录,许乔林辑:「人物志—吴克柔、沭阳人,监生,山东宁海州知州。」依上项史料,相互印证,则吴克柔于康熙间,曾任宁海州知州,应属信而有征

  • 文章山東鄕村建設實驗中的鄕學與鄕農學校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孟憲蘊  出版时间:1995-12-20
    关键字: 山东 乡村建设实验 乡学 乡农学校 史料考古

    一、前言那是民國二十年,山東鄕村建設硏究院在山東鄒平設校。次年該院訓練部學員結業,即以該期結業學員作幹部,在鄒平縣開始鄕村建設實驗工作。縣級以下取銷鄕區公所,改設鄕學、村學,實施政教合一制度,以推動縣政,建設地方,繁榮鄕村。不數年間,鄒平地方安定,農村繁榮,民生樂利。一時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之注意,紛紛前往參觀硏究。民國二十四年,爲適應地方治安需要,又於山東省各行政督察專員區各縣先後成立鄕農學校數百校,注重政治教育及軍事訓練。因幹部缺乏,又於濟寧設訓練處...

  • 文章欣讀「山東文獻」記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劉昭晴  出版时间:1975-09-20
    关键字: 《山东文献》 读后有感 史料补充 读者来鸿 纠谬

    出版承赐赠一册时,拜读之余,更为赞佩。虽不愿自诩为「后来居上」,但确与众不同,而资料丰富,编排新颖,自能使人刮目相看也。在拜读后,愿就所知稍加补充,不敢称为更正,用作关心鄕贤史料之参考:㈠褚承志先生大著「近代山东省级敎育行政槪述」中(三十二页)提及「高中理科部主任朱遹孝」,此君系长山人,抗战前,任山东省立第十中学(益都)校长,同文三十六页提及山东省敎育厅长李泰华为邱县人,据个人记忆似为泰安人,不知确否?㈡韩兆岐先生之「民政厅服务纪实」中,在四十八页提到人事处

  • 文章辛亥山東擧義史實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鄧謝蘭馨  出版时间:1975-09-2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山东举义 史实记录 档案资料 史料考古

    :此文原爲油印稿,流傳未廣,特選登於此。有關辛亥山東舉義史實之記載,以丁惟汾先生「山東革命黨史稿」中所記者較詳,本刊將自下期起分期連載該書,該書足資參證之史實甚豐,不限於辛亥革命也。

  • 文章山東革命黨史稿(三三)列傳 烈士傳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丁惟汾等  出版时间:1984-09-20
    关键字: 山东革命党史稿 史料考古 名贤传记 烈士传

    史得金傳史得金長淸宋村人,幼失怙,弟妹均在襁褓,家貧不足自給。民國九年入約突泉某工廠學機織,備違廠主工師虐待,每日工作愈十五小時。十一年春,與母同入魯豐紗廠。母在揀花間,已入細紗間習機工。性活潑,技精敏,同事皆愛敬。然感於工人所受之痛苦,時時謀解放。十四年,五卅案起,同朱西庚募捐,宣傳帝國主義者之慘殺,及工人失業者流離困苦,慷慨激昻,淚隨聲下,夜以繼日,未嘗言勞,有時與西庚日僅得一食,而氣志不少懈。魯豐工會正式成立,被聘爲交際科幹事。未幾工會被封,得金仍...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