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习俗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双人枕头

    来源期刊:《魯泗會訊》 第8期  作者:古卞兒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双人枕头 抬亲 嫁娶习俗

    已失记忆,此乃泗水鄕间嫁娶习俗,特记之以免湮失。

  • 文章吾泗年俗話辣菜兼説蔓菁

    来源期刊:《魯泗會訊》 第4期  作者:古卞兒 出版时间:1999-03-01
    关键字: 过年习俗 辣菜 蔓菁 菜头 谐音

    芋頭糊豆九九熱 加凝鹹菜日日香發完紙禡頭頓麵 辣菜饀包祭肚腸蓋請:辣菜乃吾民間每餐不可或缺的:一種大宗半根莖蔬菜,每屆臘月各戶大多醃製辣疙瘩鹹菜;林泉蔣氏花園廳中:有九年各種醃製缸排列有序!其葉莖亦可做沖菜,若再拌入炒好的肉絲,則是一道下酒的佳肴,所削下地毛皮根,猶可和以豆扁「鑊鍋」最可口的小豆腐,若再以蔥花油鹽炒一炒,眞的百吃不厭矣。辣菜:辣:音同臘祭的臘,擸獲的擸!菜:音同采色的采,采地的采,采集的采,古同彩採,而其型圓若獅子頭,故俗謂「辣菜頭或曰辣疙...

  • 文章山东人过年的习俗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傅培梅  出版时间:1981-03-20
    关键字: 习俗 年俗 风土人情 饽饽

    大缸盛装,费时费力,现在有了绞肉机眞方便多了;而炸花鱼就是把葱与各种香菜和鱼拌在一块儿,显出各种颜色,故名花鱼,非常好吃。水饺又名元宝,这也是年节的一大特色,因其形状似元宝,过年时吃可图个招财进宝之意。我们也是年前天天包水饺,包好了摆着等它结冻,和现在超级市场内的冷冻水饺没有什么两样。通常做好了就放在竹子编的托盘上,可从年初一吃到十五,往往我们都吃了火锅后吃水饺,至于来拜年的客人,则一定要请他们吃饽饽和水饺,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习俗,至于菜色反倒不讲究了。按照

  • 文章家鄕話集釋(五)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曹繼曾 出版时间:1981-09-20
    关键字: 家乡话 风土习俗 档案资料

    疤——疤拉——疤瘌——瘢——瘢子瘡痕或創傷處叫疤,俗稱疤拉,或作疤瘌。本作瘢,俗稱瘢子。例:淸初鼓詞俚曲選下禳妒咒十:「待怎麼處置哩!割了頭,碗那大小一個疤拉!」謂古人犯罪,極刑則砍頭,頭割下來,兩膀之間,剩下碗口那麼大小的創痕,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了不起。正字通:「俗呼瘡痕曰疤。本作瘢。」國語辭典:「疤瘌,卽疤。」疤拉,卽疤瘌。說文:「瘢,痍也。」段注:「古義傷處曰瘢。」讀如盤。按:中華大字典:「瘡、創字通,古多作創,方書作瘡。」家鄕話謂膿瘍處曰瘡,如疥...

  • 文章端午節詩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孫華英  出版时间:1979-06-20
    关键字: 端午 风土习俗 散文诗篇

    四十年端陽角黍祭忠貞,屈子流芳萬古聲,滾滾浪花揚正氣,江風永作不平鳴。五十年端陽午夜聞吹簫,怨氣滿天曲子飄,土調聲中家萬里,南風掀起嶗西潮。五十八年白姐小靑得道仙,流芳萬古端陽天,當年故事今重演,林黛杜娟又結緣。六十年光陰似箭景如烟,二十三期端午天,回憶今宵靑島港,毋忘此日上兵船。六十七年又是一年端午節,詩家海外歸心切,美人改嫁盼新夫,惡果難將奇恥雪。

  • 文章山東冷飮話涼粉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吳長波  出版时间:1980-03-20
    关键字: 凉粉 风土习俗 家乡美食 冷饮

    這幾天熱得過了火,我想起家鄕魯西北的凉粉來。它純粹是綠豆粉(俗稱粉團)作的,就是把綠豆粉拌成稠稠的糊,倒在一個柳條編的大篩籮裏,以滾燙的水沖,沖時一人倒滾水,一人拌那綠豆粉糊,看(覺)得那糊一熟,特製的長筷子有些拌不動了,就不要倒滾水了。涼後,你看別說吃,那形狀眞如一塊大大的白玉,哆哆嗦嗦的平舖在大篩籮裏。然後以井拔涼水一澆,那就像一大篩籮冰。把它再劃成十來公分見方的塊,涼水泡着它,向獨輪的推車上一放,上街、趕集、赴廟會,大聲吆喝着:「涼粉!涼粉!又酸、...

  • 文章家鄉耕作數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齊蔭棟  出版时间:1983-03-20
    关键字: 山东武城 耕作过程 家乡农耕习俗

    武城縣位於山東省西北隅,一片平原(曾於四卷一期有所介紹,不再贅述),耕作沒有什麼困難,然亦須付出最大苦心與勞力,再得上天憫憐——風調雨順,始可豐收。如果收成良好,一年收兩年食用,絕無憂慮。農作物有麥、高梁、穀類、豆類、玉蜀黍、芝蔴、棉花及地瓜、落花生等。因爲作物不同,耕作程序及所用工具亦有差異,今分別臚陳於後,願供年輕一代鄕友知道,先人耕作辛勤情形,以及朱子所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之道理。㈠耕耙爲敍述方便、先由耕、耙地說起。每年秋收後,寒冬尙未來臨...

  • 文章憶黃縣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朱良耕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黄县 故乡回忆 特产水果 风土习俗

    一、城南萊山前山區各村的水果黃縣城南萊山前山區,東西廿餘華里,南北十餘華里,約廿餘村,土地砂石居多,並爲梯田。民國初年,農民爲生活充裕,農家半數多植果樹,樹下種麥、穀(小黃米)、黃豆、綠豆等矮莖農作物。果樹種類最多者,當以朱家、王家、鄒家、郭家、楊家、西林家、李家溝七個村爲主。姜家溝、上下田家、敖子埠、史家庄子、七甲、陳家、東林家、郭家溝、圈楊家、脈落齋、大園、窪、馬家、蔣家、磨山遲家、戰家齋等村比較少。杏:花紅瓣白心,有麥黃杏,割麻前卽熟,準杏,大如鷄...

  • 文章故鄉年俗憶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高宗愷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故乡 春节习俗 人物回忆 乡情乡音

    在我国传统上,农历年是一年中的大节。离鄕背井四十余年的我,逢此佳节常是侍坐祖先主位之旁,「低头思故鄕」。兹将故鄕过年的习俗,就记忆所及,胪述于后:迎新过了腊月廿三,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做迎新年的事:扫屋——即大扫除。在复兴基地的台湾过年时,家家把房屋的墙壁粉刷一新,室内用具汰旧换新。在故鄕祇是选一个天气好的日子,全家总动员实行大扫除,把房内墙壁用具淸扫洗涤,焕然一新。蒸年干粮——蒸年干粮是家庭妇女最忙碌的工作。从早到晚推磨推,制作各种不同的面粉,一锅接一锅

  • 文章談除夕夜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張亮明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除夕夜 风土习俗 艺文选粹 乡音乡情

    一夜连双岁 五更分二年。这是一付通俗的联语,也是一付年除夕的写景写照。「除夕」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天夜晚,俗称年尾夜,即使小进月(二十九天)亦是如此称呼,良以除夕日为农业社会中弥足珍贵的日子,家人求食他鄕,不管路程多远或任何理由都要兼程回家、和家人团聚,称之曰「除夕团圆夜」。一过午夜十二时(子时),即为另一新年度的开始,故在除夕之夜,不论老少,皆通宵达旦而不眠,名曰:「守岁」,其意思是叫我们好好的守住珍惜它,不让牠轻易的消逝而去。除夕的习俗,全国各地方虽有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