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庄稼杂字》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庄稼杂字笺释(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張存武  出版时间:1980-12-20
    关键字: 庄稼杂字 识字教材 农村幼学教育

    前言山东文献六卷一期和二期刋出了「山东杂字」,又名「庄稼杂字」一书全文。这是件很有价値的农村社会文献。笔者拜故鄕敎育发展落后之赐,抗日战前二三年在庄里念了二年私塾,庄稼杂字便是所念幼学诸书之一。少年不知书中义,直到大学毕业后才觉悟到,这是本有关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幼学敎育的书。民国四十七年任职国立历史博物馆硏究组,适师大艺术系毕业,考入国文硏究所硏读美术史的王志达也在馆实习。他是胶东人,因之常共谈山东故事、节令、民俗等。我吿诉他庄稼杂字这本书。他

  • 文章庄稼杂字》流传地域述略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譚景玉 出版时间:2002-09-20
    关键字:庄稼杂字 流传地域 童蒙教材

    清代马益着撰《庄稼杂字》(又称《庄农日用杂字》、《山东杂字》、《日用杂字》等)一经问世,立刻得以广泛流传,成为历久不衰的「庄户书」和影响极大的童蒙读物。即使在今天广大山东农村,提起《庄稼杂字》,许多老农仍津津乐道,并能随口背上几段。《庄稼杂字》得以广泛流传与其以下特点密不可分。首先,《庄稼杂字》实用性较强。旧时广大农家限于经济实力,允许其子弟入学读书,一般不是为了科举功名,而是为了能识些字,不做「睁眼瞎」,这样记账、写春联和书信等就不犯难了。学习内容必须

  • 文章《中華改良雜字》述略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譚景玉 王志勝 出版时间:2002-12-20
    关键字: 《中华改良杂字》 基本信息 庄稼杂字 流传情况 全文展示

    贵刊第十八卷第二期王克孝先生《重读忆往》文提及与清代临朐乡贤马益着撰《庄稼杂字》不同的另一种杂字,第二十卷第四期所刊刘子交先生致王克孝先生函称之为《改良日用杂子》。今由王、刘二先生述及的杂字片段推定王先生所读系又名《中华改良杂字》(以下称《改良杂字》)的一种杂字。现介绍如下,以就教于王、刘二先生及诸乡贤。一《改良杂字》作者已无考,但可结合时代背景,从杂字内容入手探寻蛛丝马迹。首先是《改良杂字》写作之时间。从其中「中华民国立,共和太平年」,「北京总统举

  • 文章庄稼杂字》作者考辨——兼述马益着生平及著作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譚景玉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庄稼杂字 作者考辨 马益著 生平介绍 代表著作

    先」的主张,将农民及农业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将其视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马益著一生以耕读为业,直到年逾八旬仍笔耕不辍,一生著述十几种,惜多未刊行。除《庄稼杂字》外,尙有《庚戌水灾传鼓儿词》(简称《水灾传》)、《佐酒谐谈》、《舌耕传》、《子华使于齐全章鼓词》四种以抄本传世。[2]其他如《诗韵撮要》、《四书声韵编》、《无牙诗解》、《刘太和传》、《东郭记》、《诗经篇什歌》、《串山东》等均已失传。下面将现存或借助其他文献尙可考稽的几部作品作一简介。《水灾传》这部鼓词

  • 文章山东庄稼杂字释文(五)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曹繼曾  出版时间:1982-12-20
    关键字: 山东庄稼杂字 释文 乡野趣闻 风土习俗 档案资料

    圍心肉一塊,鵝鴨鷄相連。圍心肉,當指猪羊皮內脊骨兩側之瘦肉,俗以爲心在胸膛故稱圍心肉,或稱裏脊肉。鵝、鴨、鷄皆家中飼養之禽畜,鄕村易得,有錢人家,食之不斷。本草綱目以爲鵝肉性冷,易發痼疾。但家鄕以爲,鵝死有殃,故少有人殺鵝而食。金華腿好吃,肘蹄爛才黏。金華腿,或稱金腿,指今浙江省金華縣產製之火腿。火腿者,指經醃製之猪腿,其色紅如火,故名火腿,今食品行仍有人賣。火腿味美好吃,以之配菜有特殊風味。肘謂猪肘,前後腿關節以上之部份,分前肘後肘乃俗稱肘子。蹄謂猪蹄...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