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東公立礦業專門學校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褚承志  出版时间:1980-03-20
    关键字: 矿业 文化教育 学校

    一、成立、編制、課程與設備山東公立礦業專門學校原名山東礦業傳習所,隸屬實業廳,民國九年三月遵照部令改名礦業專門學校,經費仍由地方實業經費項下支付,故隸屬實業敎育兩廳,並呈農商部備案,後來才改用地方敎育經費,全由敎育廳管理。校址在濟南東關山水溝街,面積五十八萬六千三百五十方英尺,分散兩處,不相連接。該校以養成礦業專門人才爲目的,其編制據民國九年該校章程,分爲㈠本科,㈡預科,㈢預科補習班,㈣講習科。升入或投考資格,升入本科爲預科修業期滿成績及格者,修業三年。...

  • 文章靑島市三十五學年度中等學校一覽表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81-12-20
    关键字: 青岛市中等学校名录 教育 档案资料

    甲)中学类(13)校一 中学(高初合设)(9)校(1)省市立中学(2)校(3)私立中学(5)校(4)未经敎育部备案之私立中学(2)校二 初级中学(4)校(1)省市立初级中学(1)校(4)未经敎育部备案之私立初级中学(3)校(乙)师范学校类(1)校一 师范学校(1)校(1)省市立师范学校(1)校(丙)职业学校类(4)校一 职业学校(高初合设)(2)校(4)未经敎育部备案之私立职业学校(2)校二 高级职业学校(2)校(1)省市立高级职业学校(1)校(4

  • 文章抗戰前萊陽縣長梁秉錕先生政績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柳國華  出版时间:1989-06-20
    关键字: 抗战前 梁秉锟 发展教育 勤政爱民

    一、前言萊陽縣是山東省大縣之一,幅圓遼濶,面積有一萬二百餘平方面,人口有百萬之衆,民風淳樸,多以農爲業。縣劃十個區,轄三十個鎭,一百七十六鄕。境內物產豐富,敎育普及,交通發達,有靑烟公路,貫通縣境。民國二十三年省府指定萊陽縣試辦鄕農學校實驗縣,將十個區署改設二十個鄕農學校,區署職權,交由鄕校接辦。民國二十六年「盧溝橋事變」,抗戰軍興,梁縣長奉准返回河北故里,鄕校實驗縣,有名無實,可是抗戰基礎由此奠定。萊邑在梁縣長領導下,如無日軍倡亂,早日達到大同社會。二...

  • 文章抗战前的烟台社会、宗教与教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曹立前 郭大松 出版时间:1993-06-20
    关键字: 抗战前 烟台 社会 宗教 教育

    说明:本资料译自阿美德编撰并自行出版的《图说烟台通志》(A.G.Ahmed:Comp.,Ed.,and Pub.,Pictorial Chefoo)一书,系书中一个子目,原标题为「社会、宗教与教育」,因该书于一九三六年印行,所敍内容为抗日战争以前有关烟台社会、宗教与教育方面的情况,故译文冠以现标题。阿美德的国籍及其本人和家庭详细的历史无以确考,仅知其父德维石·阿美德(Dervesh Ahmed)在中国生活了六十年,一九二七年十月四日故于上海。据阿美德自己

  • 文章張公靜愚先生行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朱賡生 任新舫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张静愚 先贤行谊 为国效力 教育事业 传播福音

    張公諱靜愚,字精一,民前十七年五月五日生於山東高唐。父張玉珍公爲邑之公正士紳,德高望重,惜英年早逝,時先生年方十歲。母仲太夫人勤儉持家,以養以敎。自幼卽知敦品力學,修身以立誠。民前八年,淸廷廢科擧、改學堂,先生入縣立高等小學堂,每試均冠儕輩。十六歲就讀省立濟南農林學堂。嗣赴北京,考入淸華留美預備學堂。民國八年,乃負笈歐洲,入英國利物浦工學院習機械工程。

  • 文章(專載)力挽台灣頹局 再造政經奇蹟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5期  作者:孫運璿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社会病态 黄埔亲诚精神 伦理教育 加强两岸交流

    面对当前社会,人心贪婪诡谲、是非混淆顚倒、社会风奢靡暴戾,纷扰不安,于法律刑罚不足以吓阻遏止之下,其实仍以重建伦理文化,不失为根本之图,用以教化迷津、净化心灵、崇尙伦理、扭转颓风。诸位服务军旅有年,良兵为良民表率,对伦理文化,并不陌生,且驾轻就熟,深信会肯定其正面价値,趁此年富力强或智彗巓峰之时,参与相关社团公益活动,实为退伍后人生一大转捩乐事。运璿出身科技,普日服务行政院,专注经济、科技发展;尝遗憾推展文化建设不足。对中华伦理教育学会长巴信诚博士

  • 文章「西風東漸」對煙台民生和敎育的影響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曲拯民 出版时间:1982-06-20
    关键字: 烟台市 民生 教育 西方文化 衣物制作 布料花边

    最近報載中國大陸有四百五十萬從事生產繡花檯布的工人,分佈冀、魯、江、浙、粵各省。倘所報屬實,人數顯然已超過戰前。依舊習,繡寫作綉,檯寫作台,省筆劃,節時間。綉花台布一度爲煙台的重要輸出品,歐風東漸後應時而興,有近百年的歷史可尋,嘉惠當時一般胼手胝足、饔飱不繼的貧民,使婦女們有工作,有了收益。戰前,北平一帶的彩色補布(applique)和十字(cross-stitch)工很出名。材料用蜀、湘各省家庭織機產的夏布。由於幅面太窄,做大張台布材料須對縫接合,經不住常洗刷,故着重小件...

  • 文章近代基督教傳教士與煙臺文教事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宋玉娥 姜春芹 出版时间:1994-03-20
    关键字: 近代基督教传教士 烟台 教育事业 卫生医疗 出版和新闻 园艺技术

    和兴办教育。烟台新学之始是由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该会传教士洪泰尔、考尔伯特于一八六四年在烟台创办了第一个学校,即洪泰尔、考尔伯特学校。该校传教士狄考文博士于一八六二年在登州创办文会学校,其中有男校、女校、有小学、中学、大学,但课本和授课完全用中文。[2]美国基督教长会传教士郭显德博士于一八六三年自纽约来烟台,他在美国毕业于捷费森和普林斯顿尔两所大学,毕业后,决心到中国传道。自纽约港乘帆船经大西洋,绕南非经印度洋到上海转船到烟台,航程五个半月,年底抵蓬莱,宿于古庙

  • 文章(肆、故里風采)江北水鄉運河古城台兒莊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江北水乡 园林城市 台儿庄战役 爱国教育基地 湿地公园 二战纪念城市 矿石丰富

    风景区;国家级运河湿地是全国第一家以运河为主题的湿地公园。相继建成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等纪念设施。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被命名了「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世界华人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形成了大战遗址红色旅游参观线。一个融汇「齐鲁豪情」、兼具「江南韵致」、集「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为一体,极具人文魅力、精巧别致的旅游目的地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1938年日军为打通津浦线2万余人进犯台儿庄,从而爆发震惊中外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