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乡音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鄕音未改人世非——離鄉四十年後的膠州詞語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張林森  出版时间:1992-03-20
    关键字: 胶州 方言 乡音

    吾人可從浩瀚的方言的沙堆裡,淘取到珍貴的地方風土民情的金銀和鑽石。四十年的變化,使家鄕的人事大非,甚至山河改貌,但是不變的,甚至更轉趨鄕土的,是家鄕膠州的方言。四十年的離鄕背井,使我從一個四十年前完全說膠州方言的小孩子,變成了一個四十年來一直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下要接受臺灣省中國語變調的壯年人。今天回鄕,再拾膠州方言,鄕人聞之皆驚,詢曰:「爲何少小離家四十年,至今還會說家鄕話!」我回答說:「我的家鄕語已變調許多。我在這四十年之所以還能講講家鄕話,是因爲我...

  • 文章黃縣話(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4期  作者:朱良耕 出版时间:1990-03-20
    关键字: 黄县话 乡音 乡情

    光陰似電,竟日爲生活奔忙,屈指算來,遷臺三十八年有餘,(民國三十八年端午節國軍由靑島撤退,乘北京輪來臺,)同鄕年在四十者,如家長及親友不常念讀(ㄋ一ㄢㄉㄨ)家鄕話,或許一句也不會說(ㄕㄩ),爲期鄕音永存,留傳後世,乃與年亦七十餘之拙荆月英,以五年之時間,集家鄕話一千餘則,提供同鄕座前。囘憶昔日親切之鄕音與安祥純樸和樂之家園,並敎導子孫,俾先祖之文化不致湮沒也。耕離家太久(民國二十五年農曆五月十八日,也就是我生日那(ㄋ一)天,才疏學淺,腦力遲鈍,文中一定有...

  • 文章故鄉年俗憶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高宗愷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故乡 春节习俗 人物回忆 乡情乡音

    在我國傳統上,農曆年是一年中的大節。離鄕背井四十餘年的我,逢此佳節常是侍坐祖先主位之旁,「低頭思故鄕」。茲將故鄕過年的習俗,就記憶所及,臚述於後:迎新過了臘月廿三,家家戶戶都在忙着做迎新年的事:掃屋——卽大掃除。在復興基地的臺灣過年時,家家把房屋的牆壁粉刷一新,室內用具汰舊換新。在故鄕祇是選一個天氣好的日子,全家總動員實行大掃除,把房內牆壁用具淸掃洗滌,煥然一新。蒸年乾糧——蒸年乾糧是家庭婦女最忙碌的工作。從早到晚推磨推,製作各種不同的麵粉,一鍋接一鍋的...

  • 文章閒話故鄕的年景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張亮明  出版时间:1985-03-20
    关键字: 故乡 过年 风土习俗 乡情乡音

    編者按:本文作者張亮明先生,字君年,山東黃縣人,現在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任敎。張先生喜愛書畫,尤以書法最爲擅場,經過四十年之不斷鑽硏,已自成一家。現積存書畫作品不下二、三百件,茲爲慶祝本刋創刋十週年,特寄下書法及國畫近作各兩件,謹此致謝!

  • 文章時令鄉諺點點滴滴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任子魯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时令乡谚 人物回忆 乡音乡情 乡野趣闻

    卷首語:光陰荏苒,歲月如流,轉瞬間,我們同鄕來臺已經三十六七年了,在這漫長的日子裏,歲月蹉跎,長者漸次逝去,壯者已面臨衰老,幼年已成壯年,在此地降生的,也逐漸長大成人了,年輕一代與新生一代,對於家鄕的一切人、地、物、時、等印象,不只模糊不淸,幾乎毫無印象。在前期歷屆文獻中,不少鄕長都介紹過我魯省的風土人情山川河流物產名勝古跡,惟對時令鄕諺,很少有人去記述,筆者記憶不多,僅就所記憶的點點滴滴,分別列後,提供對家鄕陌生及年靑一代的同鄕,借增瞭解與認識,以期收...

  • 文章談除夕夜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張亮明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除夕夜 风土习俗 艺文选粹 乡音乡情

    一夜連雙歲 五更分二年。這是一付通俗的聯語,也是一付年除夕的寫景寫照。「除夕」是一年中最後的一天夜晚,俗稱年尾夜,卽使小進月(二十九天)亦是如此稱呼,良以除夕日爲農業社會中彌足珍貴的日子,家人求食他鄕,不管路程多遠或任何理由都要兼程回家、和家人團聚,稱之曰「除夕團圓夜」。一過午夜十二時(子時),卽爲另一新年度的開始,故在除夕之夜,不論老少,皆通宵達旦而不眠,名曰:「守歲」,其意思是叫我們好好的守住珍惜它,不讓牠輕易的消逝而去。除夕的習俗,全國各地方雖有異...

  • 文章故鄕名產萊陽梨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戰慶輝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莱阳梨 故乡名产 风土习俗 乡音乡情

    一、序言來臺後已寫過兩篇有關萊陽梨的文章,第一次是來臺之初,每與新交寒喧,說到籍貫山東萊陽時,友人輒脫口而出;「萊陽梨,很有名啊」。那時初嚐國破家亡滋味,思鄕心切,感懷良多,因寫「故鄕風物話萊陽梨」,刋於民主憲政雜誌。第二次是六十六年九月,去南部考察;參觀省農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該所對各種水菓之試驗改良,頗爲成功,如水蜜桃、葡萄、大芒菓、廿世紀梨等,過去均爲高價進口貨,後均成價廉物美的普通水菓了,簡報後,所長說:『現正設法引進山東的「雅梨」,試種...

  • 文章乡音土话趣味多

    来源期刊:《魯泗會訊》 第1、2期  作者:劉元戎 出版时间:2000-03-01
    关键字: 乡音土话 方言俚语 克拉头 嘟嘟拱子 席帽甲子

    「克拉頭」,「瓦碴尖」,「那不啥?」家鄕土話,在外誰聽過?當我民國四十五年,服務於金防部時,司令部駐在翠谷山區有天下午,在司令部小餐廳,開會用罷晩餐後,走回辦公室,與政三的王德安科長(現已作古),各拿了把籐椅,放在辦公室門外乘涼。但因山坡地面傾斜,椅子四腳擺不平,坐著不穩,口啣烟斗的王大哥起身就說:找個「瓦碴」墊墊。不意我頓時舉目發呆,竟然想不起渠所言何意,他隨即用手指著說:「那不啥?」於是彎彎腰撿了兩片。我方才醒悟,原來他說的是家鄕土話,按王大可,年近...

  • 文章兒歌

    来源期刊:《魯泗會訊》 第5期  作者:張其俊 出版时间:2000-06-01
    关键字: 儿歌 拍球歌 跑步歌 打铁怨 乡情乡音

    想起了小時候,樂不知悉!最愛玩那小「行頭」,拍打著走,樂悠悠!躐跳著走,酷相似龍兒戲珠的游。註:以紬不出絲的繭,內中放一杏仁纏而網之,輕而拍地高,飛的遠,鄕間日行頭亦謂毬,淸末或有橡皮球。看那!小 陞蠕蠕絢,總在上下揉!一直的揉,揉到「一七·二七·小燕南飛」!飛來臺灣,還是不停地揉!註:藉喩:十七八二十七八飛來臺灣兒。想起那「米盜來華(3123)、盜來米來(1232)叨叨叨(111),鵲躍著數「一二三四、口令棒,小小年紀、志氣強」!就這樣兒吼。到如今仍不停的吼!滋潤...

  • 文章憶春日花海 細數故鄉水菓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郭永彥  出版时间:1984-09-20
    关键字: 故乡美食 水果 故乡回忆 乡音乡情 福山

    故鄕福山的暮春三月,正是百花開放時節。杏花、桃花、梨花、海棠,紅的艶紅,白的雪白。海棠花粉白帶紅,枝頭偶有嫩葉襯托,更是嬌艶雅緻。鄕村小學老師,每當春花開放,總會帶領學童郊遊賞花。通稱逛梨花。因梨花盛開,亦正是桃李花開、杏花將落,海棠初放之時,遠望一片花海,看得醉人。據說承平時候,鄕鎭較大的學校,由師長帶隊,率領學生到十數里外的大片菓園中賞花,學生穿著新衣,前有樂隊吹打,浩浩蕩蕩,好不威風熱鬧。可惜我生也晚,回鄕後,適逢日本侵華時期,只能由一二老師帶領,...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