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流亡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战八年流亡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馮連 出版时间:1986-09-20
    关键字: 流亡 抗戰 馮連選

    祖宗指示只身逃出家鄕 流亡途中所受千辛万苦长沙大火烟雾之中走出 敌机丢弹扫射之下幸免危急之时幸遇两位恩人 接出全家人之两大关键承蒙长官之优厚及提拔 遭受同人之欺侮及排挤

  • 文章另一批山东流亡学生的前尘往事忆述(五)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魏懋傑 出版时间:2001-12-20
    关键字: 脱离警界 检讨战事失利原因 流亡台湾

    我的意念被三民主义青年团山东支团部书记宋宪亭得知非常高兴,便与组长李进庭约我恳谈。立即向中央团部推荐我为黄县分团部主任;迅即核准并寄来任命状。于是解除警装,肩负起领导青年的大责重任来。我辞别了友好前往青岛,衔新命与流亡在青的黄县县长周毓瑞,参议会议长吕瑞洲会面,即行组织干事会,办理团员登记及吸收新团员的工作,并选派区分队长及划编小组,忙乱了一个多月,才算就绪。遂又拜访任青岛市工务局局长张益瑶(前我任教育科长时的黄县县长)青岛市参议会参议员丁芸初乡长。然后大家共商

  • 文章山东流亡学生奋斗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馬忠誠 出版时间:2003-03-20
    关键字: 山东 流亡台湾 学生 奋斗 复学

    到湖南后改为济南第四联合中学二分校)南迁,师生数百人在校长宋东甫先生率领下,从峄县南部的程庄出发,步行数十华里,到贾旺车站乘运煤的车子抵达徐州。从此踏上流亡之途,过著顚沛流离的日子。本想战火很快平息,也好重返家园享受天伦之乐,完成我未竟之志。谁知战场不断南移,局势天天恶化,学校也由徐州,瓜州,而南迁湖南郴县。我们已成了断线的风筝,和家里完全失去联络,因此思乡思亲之情绪与日俱增。每当念及家人及故园时,只有遥望北国,暗自神伤。三十八年四月,共军渡江,这时流亡

  • 文章五十年前的一段回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李憲玉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国共内战 求学流亡经历

    李憲玉,山東省滋陽縣人,一九三二年生。員林實中特師科畢業,台北師範專科學校國校師資科文史組三專畢業,退除役特考普通考試教育行政及高等考試教育行政及格,海岱臨中三分校學生,國小教師退休。

  • 文章从上清宫到马公(上)——母校国立济南第五联合中学流亡简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王北辰  出版时间:2000-06-2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生平介绍 流亡过程 坎坷南下

    序琐尾流离亦可哀,朱门叔伯尽呼来;可怜济济诸学子,日夜啼饥待我回。吴萧吹罢动悲伤,孰绘流亡达上苍;寄语余江贤令尹,济人饥困早开仓。这两首诗是一九四九年四月,校长毛公仪庭手著,我顺手纪录下来抄在日记本上,做为永久纪念。回想三十八年政府即将弃守南京,本校所在地,江西上淸宫民心动摇,遑遑不安,全校师生两百多人,缺粮缺钱,嗷嗷待哺。之前,是由我与阎文卿领队,带同学十来人,持学校公函赴近邻上淸鎭、孔坊、黄通……各地,拜望各地行政首长、学校校长,借粮借钱,解决急切

  • 文章另一批山东流亡学生的前尘往事忆述(四)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2期  作者:魏懋傑  出版时间:2001-09-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流亡学生 实习生活

    把头发剃光,易男装避祸。但被俄军所悉,见到日人就摸其双乳,雌雄立辨,仍难逃其蹂躝。我初抵沈阳时,日妇已开始蓄发,新发才仅盈寸,眞难想像世界上会有这样毫无人性的部队。闻之令人发指。2实习地的选择不久,本期分批来沈的同学都已先后到齐。只是第三梯次的安邱籍王德增同学在汉中的褒城因山洪暴发,水漫桥头,自告奋勇,站在桥头作为标竿,指示大家过桥的方向,同学们都过来了,他却被洪水冲走而牺牲了。这一不幸事件,大家莫不痛惜哀伤。到齐之后,各收复县市的高级警政首长,都来分校争取

  • 文章平凡説從頭第一部 苦澀崎嶇的成長歷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王曾才 出版时间:2001-12-20
    关键字: 兰陵王氏 家世 流亡台湾 求学经过

    类,我家因「成分」(地主)不好,被迫逃亡,先后在徐州、南京等地过了一段时日。一九四八年九月,家父在南京街头偶遇其同学宋沛如,时宋以山东省峄县县立中学校长的身份,带着学生正在教育部办理流亡师生的登记工作,等待政府收容。此时我家已坐吃山空,宋校长念及旧情,便对我父亲说,如果信得过他,便把姐姐和我交给他。他把姐姐和我纳入名册。后来连同其他流亡学校的师生,成立海岱临时中学,〔编者按:关于「海岱临时中学」,请参考:刘朝贤<海岱临时中学概况与来台经过>及祁

  • 文章另一批山东流亡学生的前尘往事忆述(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魏懋傑  出版时间:2000-12-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流亡学生 教育深造 抗日战争

    着实发挥了孔圣敎育之眞精神。领导者虽多已作古。而其遗风,将永垂千古而不朽。故受惠诸生飮水思源,感怀师恩,在山东文献上屡为文敬致感戴怀念之忱,自是理所当然者。不过另一批山东流亡学生惨痛的事蹟,却独未见有人提起过,总觉有些遗憾。虽然张兴峻同学曾写过一篇短文在山东文献上发表,也只是流亡途中经过的略述而已,至于在校中受敎的经过,则无一字着墨,总觉美中不足。可能有人认为这一批流亡学生虽亦具流亡之名,实为最幸运的一群;因为有固定的校址而未受流浪各地选校址之苦;有国家

  • 文章读「山东流亡学生研究」有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王茂勳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山东流亡学生研究》 研究内容介绍 读后感想

    流亡学生」这个名词,在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流亡学生被迫害「集体编兵」也是史无前例的。为了中国人的后代子孙幸福,希望它也是绝后的。流亡学生是动乱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的惨痛史剧!「山东流亡学生硏究」(一九四五~一九六二)为陈芸娟小姐就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硏究所的硕士论文。陈小姐的父亲—陈永昌先生为前山东第一联中的学生,陈小姐抱持着为其父亲撰写回忆录的心情写此论文,并为山东流亡学生的历史留下纪录。陈小姐的用心眞是难能可贵、値得敬佩!作者在緖论中阐述撰写该书

  • 文章(壹、滄海憶往)閒話李振清與桂永清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12期  作者:楊學孜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收编流亡学生 军官训练团 失言理论 安阳战役 徐州战役

    兼述李到澎湖收编山东流亡学生之始民国三十八年**局势逆转,徐蚌会战失利是一个大的关键,整个的军事形势,从此一厥不振,溃败的部队相继撤退到东南沿海的诸小岛。到台湾来的一些名将,从此消声匿迹,有幸运者也只能挂名设计委员或战略顾问等的虚名。李振清来台不过是一个光杆军长而矣!但基于当时澎湖的防务空虚,所谓时势造英雄,给了这位既非黄埔出身,又不是中央嫡系的李铁头一个大好的机会,而山东流亡学生更成了他升官起家的本钱。话说当年,李振清与桂永清,一个是总统身边的红人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