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即墨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即墨故城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于愷駿 出版时间:1991-12-20
    关键字: 卽墨故城 田单用破燕军 平度县

    即墨故城的原址,在平度县古岘鄕大朱毛一带,距今县城约六十华里。因城址在朱毛村,俗名朱毛城。又因西汉胶东国康王都此,也称康王城。县志记载,古即墨建城的缘由是因为「齐初倂莱,以莱故都辽远,建此城于莱国之中,北依羣山,南控介莒,名朱毛城,后为即墨。」即墨,战国时为齐邑,秦置县,西汉时为胶东治所。公元九年,王莾纂权,废除胶东国,胶东王刘殷降为扶崇公,仍居此城。东汉时,封胶东侯于郁秩,胶东与即墨分治。因此城「非后世四达之衢」,渐以废弃,至隋开皇十六年(公元五九六

  • 文章即墨五区的晒盐场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趙書堂  出版时间:1981-06-20
    关键字: 即墨县 晒盐场 生产经营 出盐过程

    前言盐,是人们每天所必需的食用品,如果菜桌上没有它,不但菜肴无味,且对身体健康影响至钜,所以在飮食中不可缺少的佐料。中国产盐地区很多,有取海水,盐池,盐井等水煎熬而成者,或曝晒而成者,故分海盐、井盐、池盐,岩盐等多种,岩盐即石盐,是从山穴中取水晒成块者,四川省产者为多。即墨五区所产之盐,是用海水曝晒而成者,每年春夏两季产盐颇多,海岸南北尽是盐场,遥望盐堆垒垒,犹如一片雪山,不但供全省人民食用,且船运外埠销售。笔者之故居,距海岸盐场仅二里许,学生时期常去

  • 文章即墨老酒与高粱酒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趙書堂  出版时间:1979-06-20
    关键字: 高粱酒 即墨老酒 食品 食品加工

    前言过去政府尙未设立烟酒公卖制度之时,各省县的民众皆能自造黄酒与高梁酒,以备应酬之用,如名闻遐迩的即墨老酒,经陈至三五年以上者,斟入杯中能超高酒杯半公分而不流出,闻其味淸香扑鼻,能令人垂涎三尺,飮之者其香醇之美,可以不言而喩。他如地瓜酒,高粱酒,皆为佳酿。按即墨老酒之品质,虽不如以前浙江绍兴酒之品质优良,但飮之美味可口,同时酒后没有口干之现象。据传说,以前某大人路过即墨城酒馆时,突然停步下马,侍官问之,某大人曰:「闻香下马」也,故今之酒馆大门联,多藉用此

  • 文章即墨与靑岛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趙書堂  出版时间:1975-09-20
    关键字: 即墨 青岛 故乡回忆 历史集萃 山川文物

    赵书堂先生,即墨县人,现年六十一岁。民国二十五年毕业于天津国医专修学院,自此行医于靑岛。七七事变后,参加抗战。三十七年考试院医师考试及格,三十八年来台执行中医师业务于彰化,受聘为彰化县针炙学会诊断学讲师,彰化县中医师公会医药敎育委员会主任委员,著有「中医诊断学浅释」一书。

  • 文章即墨的名山古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趙書堂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即墨 名山古迹 天井山 灵山 玉皇庙 狗塔埠 马山

    天井山天井山,又名小龙山,位于即墨县城东偏南,距城十华里,是一座石山,高约海拔三百公尺,山之面积约有两华里,遍山有碧绿的靑草,草丛中有星星点点的野菊,衬着山后的几株老松,堪称红花凝眸,绿树成荫也。四周都是农田,惟独出一座孤山,山虽不高而有名,水虽不深而有龙,遥望峯叠峻岭,烟霞幽环,尤在云雾弥漫之时,和气势灿烂的光彩中,视之令人翠澈心脾,美不胜收,且有看不尽的美景,描不完的画图,足够诗意。山顶上建有「龙王庙」一座,庙正前方有龙潭井一口,其口径周围约有五公尺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