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鲁东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八年抗戰之山東(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李繼昶 出版时间:1977-09-20
    关键字: 八年抗战 鲁北 鲁西 鲁南 鲁东

    交逞,省府战区西南的交通命线,长此切断!二十七、鲁东局势的艰危鲁东自二十八年以后,由于敌伪奸匪的横扰,呈现了残破的局面;特别是奸匪;更制造了整个胶东的破坏毒素与创伤,不仅是各县行政陷于停滞的状态;就是各区县间的保安团队,和战区改编的各游击纵队,也都遭罹了极大的损折。幸赖鲁东行署的努力,和战区十二师和纵队的苦战撑持,胶东才在摇撼中暂时站稳脚步。鲁东的行署,自二十七年组织成立,虽对一切有关党政军的工作,不遗余力的加以推展;然卒以环境的极度困难与复杂,曾演出所谓

  • 文章鲁东的石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李文華  出版时间:1999-06-20
    关键字: 鲁东石坟 岩葬 历史记载

    荒烟蔓草黯斜阳,石冢萧萧伴白杨;往事金元何处问?齐东野语亦荒唐。俗云:「亡人以入土为安。」因此,人死亡后,土葬最为普遍。此外亦有火葬、水葬;更有所谓「洗骨葬」。「既葬二三年后,辄启棺洗骨使净,别贮瓦瓶内埋之。」(日知录集释)近见电视节目映古代某地葬俗,在千仞峭壁之上,凿成洞穴,置棺于内,石壁陡峻,直立如洞穴,如何置棺于内;眞不可思议。此等葬法,非土葬、非火葬,亦非水葬,无以名之,当名为「岩葬」。而吾鄕鲁东滨海各县,更有石坟葬。石坟以块石垒成,高约丈许,状

  • 文章我的囘憶(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戰慶輝 出版时间:1995-09-20
    关键字: 省府迁鲁南 鲁东考察 莱阳事变 筹办山东党政军干部学校

    ㈩建议省府迁往鲁南,并派员赴鲁东考察,号召青年参加抗战省府设惠民平原,处津浦、胶济两路之间,靑岛、济南敌伪,岂容省府在此推行抗战政令,故连续扫荡,余衡诸情形,冒然上一建议,「力陈省府应迁往鲁南山区,方能与敌伪周旋,推展省政」,经主席批示:所陈颇有见地」。盖主席赴南宫开会,与鹿钟麟商讨冀鲁联防时,对省府迁往鲁南计画,早有决策,小职员不知而已。某日听杨秘书沛如说:「主席正策画派员赴鲁东考察,伊正奉命组团中。」余闻心动,要求随团前往,参加考察,杨笑曰:「主席

  • 文章張景月先生與抗戰戡亂時期的壽光縣(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俎鴻才 出版时间:1984-03-20
    关键字: 山东抗日义勇军鲁东第一支队 山东省保安第十五旅 抗日战争 寿光县

    分社组织。他的党员姓名塡的是张景月,当韩复榘率军溜走,离开山东,本党在山东各地,就公开活动起来。齐杞南先生看淸楚张景月,是位标准的武人,很有爱国思想,向中央党部请求一个山东抗日义勇军鲁东第一支队的名义,密秘交给张景月;张司令就以入党的名字作号召。后来抗战剿匪,历经十余年,张景月这三个字,声名叮当,世人很少知道他就是原来的排行老二张寰峰。张司令于卅八年六月,追随政府撤守来台,六十七年六月廿日谢世,享年七十五岁,安葬在台中市郊鲁靑公墓,当时讣闻上有这么一段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