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生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八千子弟到江南」讀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王克孝  出版时间:1988-12-20
    关键字: 学校内迁 抗日战争 学生

    读山东文献十二卷四期,陈鄕长子雷先生大作:「八千子弟到江南」及十三卷三期:「南国血书——续八千子弟到江南」;始知陈鄕长乃是山东流亡学生的再造大恩人与恩师。笔者忝为山东流亡学生的一分子,谨在此致敬!提起抗战、戡乱期间的流亡学校师生那段艰苦岁月,实难令人忘怀。其中在物质生活方面虽然艰苦,但由于师生均生活在一起,同甘共苦,老师对同学均关怀毕致。对同学来说:师生之间,自校长以下全体老师均系身兼严师与慈母的双重任务。故同学们在读书与精神方面,均是奋发向上,乐观奋鬪

  • 文章滄桑歲月五十年(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劉朝賢  出版时间:1997-06-20
    关键字: 流亡学生 海岱中学 迁校江西 流亡·台湾

    人员在惊慌失措中随同国军撤至商邱等地。本来在兖州失陷后,鲁南大部城鎭相继失守,各地靑年学生为求继续学业,于七、八月间,先后逃抵京沪一带者已达一万余人。政府为维持社会秩序,安置这批忠贞爱国的靑年,几经硏商,决定以部(敎育部)款省(山东省敎育厅)办方式,于八、九月间在京沪铁路沿线各地先后成立鲁南联中第一、二、三、四分校,用以安置逃抵南京之山东省立第一、二临师与第一、二临中之学生。另成立海岱、岱南两所临时中学,分别收容各县县立和私立中学的学生。政府此一措施,其目的

  • 文章我的長子孟慶康也在澎湖被編兵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孟憲蘊  出版时间:1997-06-20
    关键字: 山东流亡学生 澎湖 被迫编兵

    宜章县。笔者由峄县突围后,亦经徐州撤往南京,协助省警保处办理江北南撤之警保人员登记收容工作。民国三十七年年底,因病迁往杭州疗养,住在西湖西冷冰厂,松木厂警察所李巡官照顾一切。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二日江阴砲台守军戴戎光率部投共,共军渡江,我和刘褔河又仓促沿浙赣路南下,到湖南郴县洞尾,斯时胜利中学,成为国立山东第四联合中学初中部,也迁郴县栖凤渡设校,得与四弟庆康会合。在那里住留一个多月,这时山东省主席泰德纯兼国防部次长,与台湾东南长官公署陈诚长官联络,要将这些流亡学生

  • 文章另一批山东流亡学生的前尘往事忆述(四)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2期  作者:魏懋傑  出版时间:2001-09-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流亡学生 实习生活

    烦恼。遂凭栏观览江景,但见烟雨濛濛,江景如画,一时诗兴大发,乃吟咏助兴。当我写日记时,已引起中大女生的好奇。认为大兵能写日记,已够意外的了;及闻我临江吟咏,更觉不可思议。有人好奇,竟趋前偷视;见我刚成的七律,大加欣赏,赞不绝口。我则谦称:「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于是吸引了其他女生纷来聚观,莫不击掌赞誉。于是我乃乘机作自我介绍:我非一般军人,乃中央警校正科的毕业学生。所习者与贵校的法律系相同。所差别的,我们是文武双修,在武事方面,则就胜过你们了。因取所携机枪

  • 文章流亡生活片段回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劉朝明  出版时间:1998-09-20
    关键字: 流亡生活 片段回忆 山东流亡学生

    县长张伯麟先生闻讯,乃邀到该处,临时担任缮写公文及资料整理工作。至八月底因开学在即,拜别父亲,绕道鹿邑、柘城、搭颍川民船返阜阳。经鹿邑时有表叔察应忠在一小学任敎,留我小住,并筹现金送我零用,热情感人,至今难忘。返校后,突闻王主任笃修师卧病,乃与葛广王同学前去探视。昔日驰骋球场的篮球健将,月余不见,竟相当虚弱,老师犹强支病体,垂询菏泽近况及往返途中经过,备极关怀。开学后,因学校会计组缺少人手,每月学生领款淸册缮造不及,笃修师乃选许杰、成展初与我三人担任缮写工作

  • 文章法官的一生(九)——山东流亡学生的辛酸与成长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史錫恩  出版时间:2000-09-20
    关键字: 法官 流亡学生 人物事略 人物回忆

    第五編 初任地方法院檢察官第二十章 台灣屏東地方法院檢察官一年七個月(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至一九五一年七月三十一日)第一節 我被遴派為檢察官一、梁挹清首席檢察官邀約我對於一切事情,都是抱著盡其在我的態度,雖不急躁求進,但尙能步步向前。一九四九年底某天晩上,梁首席突派公丁王福門到我家裡,請我到他家有事相商,當時我沒有在,回家聽說此事,我就去了。他吿訴我,因即將去屛東擔任地院首席,擬邀約學習司法官中的一人去充任檢察官,他覺得我是合適的人選,要我前往。我立即...

  • 文章另一批山东流亡学生的前尘往事忆述(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魏懋傑  出版时间:2000-12-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流亡学生 教育深造 抗日战争

    前言山东靑年的爱国热情,不甘做敌伪的顺民,冒死犯难追随政府作抗战的后盾,这种坚毅的决心与志操,实非任何省份所能比拟。尤以负责领导的校长师长们对学生的爱护与屡迁选校及日谋粮米维生与心力交瘁的精神始终如一,甚至维护学生权益虽拚死而无悔之精神,实古罕其匹。来台学生历经苦难而幸获先后毕业,但续考大学又面临既无经济支援又无亲友投靠,即三餐均难解决的困境,又赖师长们牺牲自我代为设法克服种种几无法解决之难题,终获达成深造之理想,即出国留学者亦大有人在。这种浩荡的师恩

  • 文章山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褚承志  出版时间:1985-06-20
    关键字: 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所开科目 学生名单 毕业成绩

    主,一般读书智识份子要想做官或做事,只要是公职,必须了解新的法政智识,于是羣趋法政别科,一时各省别科学生满坑满谷,致人浮于事。民国二年底十一月二十一日敎育总长汪大燮以部令第五十二号通令停止招生:案查元年部令第二十号,法政专门学校暂设法律别科,政治经济别科,考取年在二十五岁以上,具有国学根柢者入校肄业,三年毕业,其学科科目,得由校长按照本科酌量减少。此项考取别科学生事宜,至民国四年七月三十一日,一律停止等语。诚以民国肇造,法政人才需用孔亟,特此变通办法。惟近来各处

  • 文章刘安祺的家世与学生时代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李近仁 出版时间:2002-09-20
    关键字: 刘安祺 人物传记 家世 学生时代 黄埔军校

    一块参加了考试,他以七十三名的成绩被录取,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活。⒊蒋介石挑选的代理连长民国十三年阴历十二月(一九二五年元月),刘安祺正式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入校之后先受三个月的入伍教育,而后分派他入了步兵科,才成为正式学生。黄埔第一期是六个月毕业,第三期是一年毕业。军事课就是战术、技术训练;政治课就是三民主义。当时学校中有「三大政策」之说,即「联俄、容共、扶助工农」。在此影响下学生分为两派:一派是军人联合会,势力比较小,暗中争取党员,不暴露身份;另一

  • 文章颂山东流学生唐克忠澎湖入伍血泪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楊敏奎 出版时间:2002-12-20
    关键字: 山东流亡学生 唐克忠 澎湖入伍 诗作

    山东流亡学生中,知名度高唐尧忠。三十八年六月里,广州渡海澎湖城。师生男女八千众,澎湖岛上扎了营。细心师长安排下,马公子弟学校成。理应学生进学校,军中阻挠难成行。卅九师长韩凤仪,澎湖司令李振清。二人联手组军队,挑选男生去入营。澎湖大院整编队,强迫大小都当兵。尧忠当时个虽小,立论是非陈述情。滔滔不绝理由在,广州协议定得清。未成年者不入伍,继续学业期有成。男生当兵有承诺,半日读书半日兵。高中毕业凭自愿,升学留营自斟情。任何势力不阻拦,协定有人来证明。教育部长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