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難得一見九甲戲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3期  出版时间:1986-03-01
    关键字: 戏剧 文化交流 九甲戏 民间文化

    台湾虽然在四、五百年前,甚至近千年前便有人居住,不过文化的脉络却完全承自大陆,尤其是明郑治台之后,非但带动了大陆沿海各省的移民潮,更把许多大陆的文化移植到台湾来。在民间艺术中,有不少就是由大陆传入原剧种之后,改良演变成新剧种的,曾经风靡一时,而已几乎可以说是绝种的「九甲戏」便是其中一例。九甲戏属于南管戏的一支,据邱坤良先生考证认为:「高甲戏又称戈甲,九甲,是闽南民间宋江戏结合南管而成的戏种,初称合兴戏,它与南管七子班最大的不同,是含有武戏的成份,民国十年

  • 文章由臺灣建築看我們的「根」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2期  作者:邢福泉 出版时间:1984-05-01
    关键字: 文化建设 台湾建筑 民族文化 艺术

    近几年来,国内文化界有两点现象値得我们留意:一是社会人士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热爱与重视。这一方面可以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大量报导或硏讨与上述主题有关的题材为例子。第二个値得留意的现象是「寻根」的意向和热情正方兴未艾,尤其在知识份子与靑年学生之中。所谓「寻根」,是寻找我们文化艺术的根源,特别是与我们现在生存的社会及环境有关的「根」。自文化建设委员会设立后,台省古蹟的鉴定和维护,成为重点之一,亦为各方所瞩目。在建筑方面,其以丰茂图片介绍者居多

  • 文章从民族文化史看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6期  作者:李亦園  出版时间:1983-05-01
    关键字: 两岸关系 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 民间信仰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台湾与大陆之间有非常密切而不可分的关系,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事实。一般论台湾与大陆关系史都以明代末年汉民族移居为起点,较早者则亦有以宋代之移殖澎湖为始。在此以前,则认为只有史乘上的记载,而没有较大规模的民族文化迁移,例如隋书所记载的「流求」、三国志的「夷洲」、汉书的「东鳀」、甚至史记的「瀛洲」等都为史家考证为台湾,但都认为其间只有短暂的接触而已,并没有持久的经营。不过,若从民族文化史及考古学的观点而论,在更新统末期,约在距今五万年以前

  • 文章台灣與大陸的一體關係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3期  出版时间:1986-03-01
    关键字: 海峡两岸 文化 历史渊源 地缘

    至海。康熙三十六年的台湾府志曾说,台湾属于禹贡的扬州。春秋战国以降,汉族文化已遍布东南沿海,其地时为东越族所居,与台湾、澎湖仅一衣带水之隔,每有大故,或有被迫亡走海上之事,何况越人为古代习水之民族,故越人之移殖台湾,甚有可能。到了公元三世纪,台湾与中国的关系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中国对台湾的经营才算眞正开始。汉末,三国以降,中原扰攘,文化向边疆扩张,东吴立国江南,对海上之经营甚感兴趣。黄龙二年(二三〇)孙权曾遣将军衞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浮海进征夷洲(即台湾

  • 文章八閩詩社成立與折枝吟唱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4期  作者:林咏榮 出版时间:1986-05-01
    关键字: 八闽诗社 折枝吟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折枝吟唱台北市福建省同鄕会,为联络感情,砥砺志节并推展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起见,特筹设八闽诗社,于七十五年一月中旬开始征求社员并征诗,其体裁为折枝吟,眼字定为「闽海」第二唱、「社风」第五唱,盖取义于「八闽结诗社,四海播文风」。截至二月七日止,投诗参加的吟友,计有三十四人如左:(以收到诗的先后为序)张鹤亭 林仲箎 赵岂器 林咏荣 吴剑锋 王肇邦 蒋亦龙 翁祖扬 赵佛笑 林独秀 杨道豫 商翥 叶在铤 张大谋 高啸云 余振邦 张家辉 曾兆春 吴复生 赵永光 张文宗 陈雄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