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戏剧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泉州南戲(俗稱七色戲臺灣現稱管戲)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4期  作者:余氶堯  出版时间:1968-12-30
    关键字: 泉州南戏 戏剧 管戏

    我国戏剧,搬演故事的,始于有宋,而大成于元,即所谓元曲,中经明淸两代,虽多所变更增改,大体上还保存古代传下来的歌舞形态,特点的搬演唱念科介,恐怕只有泉州南戏,擧凡各种动作,一点一丢,舞容手势,脚步嘴脸、眉目传情、打诨,无一不遵守古传,惟因时代需要,时有揷入北曲,扩大戏曲领域,或增加新添乐曲,注入新的生命原素外,一切情节构成表达,敎戏者皆不敢更改,变易丝毫,学戏者,则遵守师敎,亦步亦趋,不敢越出雷池一步,故能世代相连,不少辍,至今七百余年,虽然过分保守,但

  • 文章泉州南戲(續)二、王瑞蘭拜月亭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10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70-06-10
    关键字: 泉州南戏 戏剧人物介绍 戏剧介绍

    元北曲杂剧,有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南曲之幽闺记,似由北曲于元末无名氏翻作,入明后,几经删改增益,泉州南戏当亦从关作而来。一切情节。虽略相似。但音乐曲词,则完全自制,与南曲幽闺记不同,拜月亭是元明以来的著名戏剧,玆述其剧情梗槪如下:蒋世隆,金中都人,功名心重,以居父丧,未应科擧,与妹瑞莲家居,适番兵侵界,金兵不能防,遂起迁都汴梁之议,忠臣海牙主战,与奸臣聂贾列争论,反被其谗,赐死,勅命全家诛灭,海牙有子兴福,年少勇敢,临危越墙,逃入蒋世隆家,世隆悯之

  • 文章泉州南戲俗呼七色戲(臺灣呼南管戲)續山元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9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70-03-10
    关键字: 泉州南戏 戏剧介绍 戏词

    的丰盛资源,因而完成千百年来,我国南北优美而抽象的戏剧,以饷社会,不但剧作的进步,剧艺的优美,以娱于人,除部份才子佳人风情外,内容上,多作忠臣孝子,烈女节妇,可歌可泣,动人情节,以感动社会男女,无形中收了间接敎育的成果,使人于不知不觉中,向良善正当的道路行进,古今提倡戏剧,改良社会,不无原因,反之,亦有遗害人心者,皆为鄙贱粗恶,淫乱之戏,前此闽南社会,极力排斥此种无耻之搬演,故风俗淳厚,得于正当戏剧之助不少,忠义之士,贞节之女,视他处为多。泉州南戏的取材,有自

  • 文章難得一見九甲戲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3期  出版时间:1986-03-01
    关键字: 戏剧 文化交流 九甲戏 民间文化

    以后,因受海派平剧的影响,增加了许多平剧剧目,打击乐和武戏的表演。故有艺人认为九甲应打『交加』,乃北曲(平剧)与南管交加之意。」,另外吕诉上先生也探讨过九甲戏的来由及戏种:「九甲戏俗称大戏,约在百年前来自福建泉州,歌曲是南管系,道白纯为泉州语……这种戏在台北种做白字戏仔,乐器是采用笛仔。奉祀孟府郞君为戏神。」在早期的台湾,民间戏剧相当盛行时,南管戏曲就分为三种,分别是七子班,九甲戏与南管戏。七子班又称为七色班,大都由十六岁以下的儿童所组成的戏曲,乐曲以清晰

  • 文章泉州南戲(續)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11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70-09-10
    关键字: 泉州南戏 戏剧介绍 戏词戏文

    有如人类社会,男女之不可缺少,武林旧事(卷四)乾淳(南宋孝宗年号(乾道淳熙敎坊部,杂剧中,见有装旦之名,又卷六诸色伎艺杂扮人名中,有三名,注旦,南宋时已有旦色矣,装旦改称正旦、老旦、小旦,徕旦、色旦、搽旦、外旦、贴旦、旦角应用发展后,比以往仅有滑稽,歌舞的幼穉戏剧,进步多多矣,开场,戏文先唱后白,杂剧,则先白后唱,以唱白相错综,进行搬演,情节毕,下场,或以次色简单宾白结束一折。宋金杂剧院本,虽有许多曲子,但主要曲子,只限一种,如莺莺六么,只用六么大曲,病郑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