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共返回4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二次返鄉探親感言

    来源期刊:《連聲》 第10期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家乡 感言 往事 晚宴

    出门在外的人总会怀念家乡,因为生在那里,长在那里,特有浓厚的感情。我自一九四八年(民国三十七年二月初四日夜晚被抓征兵入伍,)离乡背井一幌就四十二年,虽然久住台湾已有家有室,丰衣足食,育有二男四女,都已长大成人,但想起父母及家人,总忍不住日思夜梦,悲从中来,父母健在之时未曾奉侍,父殁之际又未送终,一直隐痛于怀,抱憾不已。迄至一九八八年三月一日限龄退休,随即向红十字会申请办理探亲手续。延到七月十三日邀同罗佩光乡长等十六人返乡探亲,看见家乡一切都变了样,拜祭

  • 文章爸爸我們永遠愛您,耶穌也愛您!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9期  作者:成天明、成天君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心系家乡 人物回忆 追思悼文

    我們敬愛的父親,走過一世紀的苦難人生,終於離開他所心愛的子孫,回到主的身旁。身為人子的我們,和他老人家有過一甲子以上的父子情緣,對他的辭世,怎能不萬般難捨?每憶及他老人家的過往片段,總不免悲從中來,久久不能自已。父親的一生,從平凡中創造不凡,從艱苦中奮發努力,因而開啟了他各個不同階段的精彩詩篇,讓兒孫們感到敬佩、驕傲與懷念!父親七歲時,我們的祖父克廣公辭世,排行老大的他及三位弟弟,是由祖母含辛茹苦的撫養長大。年方十五,即立志投筆從戎,靠著自己力爭上游,不...

  • 文章勞瘁一生的蘭姑——記李夫人于蘭谷女士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6期  作者:劉昭祥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吊唁 童年往事 家乡景色 来台经历

    一、十月四日,日麗風微,天氣雖是晴朗。我一早從家裡走出來,搭乘公車,趕往石牌榮民總醫院,去參加蘭姑葬禮的時候。總是覺得遠山的雲層,都帶有愁慘的樣子,太陽光也顯得微弱,心頭上感覺到有沉重的東西向我壓下來。在車上我想到蘭姑的一生,眞是充滿了勞碌辛酸,尤其是在來台以後,現在竟被病魔奪去了她的生命。到了榮總後院的靈堂,看到花環圍繞着的蘭姑遺像,不由得兩眼充滿了淚水,我默默地站在靈前行了禮,轉過身來,已是淚滴兩腮,我定了一下神,才和先到的鄕親們相互的招呼。十時左右...

  • 文章被淡忘的民俗節日——祭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張迅學 出版时间:2011-07-01
    关键字: 民俗节日 祭灶 家乡风俗 怀念母亲

    「二十三過祭灶,小孩子拍手笑,七八天新年到。」這是故鄕—山西省垣曲縣農曆年前的一首童謠。農業社會,靠天吃飯,認爲處處事事都有神明在保護,在監督。吃飯爲人生首要,所以祭灶神就更爲重要了。因爲時空的變遷,大家都淡忘了。現在就來談談祭灶神的習俗吧!「灶」是俗寫,正寫「竈」字,從穴、從土、從黽,三字重疊而成,形聲兼會意。古竈的構造:是竈門、竈頭、竈陘、竈突等部分而成。竈字結構從「黽」者,「黽」似蛤蟆(大腹)伏蹲之形,上安放大鍋。從「土」是土坯砌成,從「穴」是火焰...

  • 文章刘谦怡终老家乡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04期  作者:鄧海翔 出版时间:2004-04-10
    关键字: 刘谦怡 终老家乡 人物悼念

    本會顧問,前廣西文獻社副社長劉謙怡先生,於民國八十九年底接受大陸上兩個兒子德孚、德恕邀請回老家安居奉養,不幸於今年一月二十八日在故鄕廣西貴港市橋墟鎭長塘村寓所逝世,享年一〇一歲。照大陸規定二十九日火化,另擇期舉行告別式。噩耗傳抵台北,其義子鍾漢勳,因時間急促,未能扶柩奔葬。隨即託本會理事阮京先生以電話通知其令弟就近代付奠儀人民幣六千元,並於二十九日專程送到喪宅,當面交給劉先生長子德孚收訖。德孚德恕兩人對義弟鍾漢勳孝心和阮京先生熱心盛情,都感謝不已。

  • 文章徐烈士德讓二三事補述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8期  作者:李一民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同班同学 家乡生活 回忆友人

    民國十七年秋,重讀省立南京中學,得與徐烈士德讓兄同班,此後六年同學,朝夕相共。南中初中部設在八府塘原第一中學舊址,高中部設在門帘橋第四師範的原地。記得有一年,初中部開運動會,德讓兄報名參加一千五百公尺長跑,他說:「從他住的侯老家到城裏有四五里,小時候都是每天來回跑兩趟,訓練有素,定能表現一番。」運動會開幕之前,每天絕早他也曾去鍛鍊,熟熟腿脚,却不料正式下場後,在跑道上只是左右搖擺,沒有衝勁,幾圈子下來,臉色發靑,張嘴氣喘,似乎就地要栽倒,大家想扶扶他,他...

  • 文章憶父母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0期  作者:涂浩瀾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父亲 母亲 家乡 追思故人 往事回忆

    誰無父母!春萱並茂,能晨昏定省者有之。余羨之慕之敬之!不顧其溫飽,任其自生自滅,遭受忤逆不孝之名,任其鄰里唾駡,依然我行我素者有之。余厭之惡之恥之!如我是屬於遠離他鄕,有家歸不得,生而不能奉養,死而未能祭奠之人!每午夜自責,常淚濕枕巾!此種罪愆,永無能贖!我原籍江西修水,生於交通阻塞貧脊之鄕,自幼負笈他鄕。抗戰時期,就讀豐城、遂川、吉安、雩都,多屬離家千里,寒暑假期,仍多住學校;勝利後返家歡聚,以爲可以永久承歡膝下,不意戡亂戰爭,蔓延江南,不得再作離家打...

  • 文章今生難忘手足情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53期  作者:錦樓主人 出版时间:1981-10-01
    关键字: 手足情深 回忆家乡 上海求学

    在我們這個古老社會中的新時代,世居松城,民國以後的後生小輩中,我兄長的上半生歲月,可算得是好命的。我家的上代情形,在我這一輩中已無從知悉,但瞻觀故居百年前的老宅建築結構以及我父的文墨水準,在在均能顯示出祖先的文化傳統,是有相當的深度,可惜四十年前家居時我年齡太輕,不懂得査考家譜,現在旅居海外再也找不到我們這一族來龍去脈的資料了。在我的印象裏,家鄕北門外的一條用石塊鋪設的街道,大約亦祇僅一公里許,北端一面到了生生橋,這條行人往來頻繁的道路連石塊也沒有鋪設,...

  • 文章悼念文英胞兄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0期  作者:楊文林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宝岛援救 梦断家乡 未接讣告书信

    人云太上可忘情,我独伤心哀满膺。犹忆台南缧绁恨,难忘宝岛拯援情。魂羁异地兄非愿,梦断家鄕弟不眠。绿岛[1]囚监如噩梦,居台孀孤似路人[2]。[1] 绿岛原名火烧岛。[2] 家兄逝后,迄未接讣吿或书信。

  • 文章悼陳故理事榮華鄉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9期  作者:本刊記者 出版时间:1981-09-06
    关键字: 陈荣华 同乡会理事 家乡公益

    陳公榮華先生浙江磐安人,世居下五美鄕深澤宅,出生於半讀半商之家,畢業縣立永康中學後,隨父經營中藥生意,抗戰期間,仍深入淪陷區,續營舊業,頗有斬獲,樂於濟助貧困,人咸稱善。抗戰勝利後,兼營運輸業。至民國三十五年春,受鄕人愛戴,被推選為本鄕鄕長,對地方甚有建樹,大陸變色,隻身逃亡到港,得宗長國大代表陳偉烈先生之助,間關來臺。初營百貨業,並致力開煤礦,均吿失敗,嗣改樟木雕刻,供銷港澳,為國家爭取外滙,鑑於以往失敗之敎訓,敬謹從事,慘淡經營,至成巨富。先生經商有...

共41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