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科举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淸代科擧考試摭談(五)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8期  作者:莊練  出版时间:1986-04-20
    关键字: 科举制度 考场情景 科举轶闻

    六、苦中作乐者亦自有人照浙江鄕闱诗及贡院赋中所描写的光景,读书人要想从科举考试中讨出路,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还眞不少。受不了闱场生活中的煎熬折磨,不必等到金榜题名,说不定就已经魂归离恨天了。但是话虽如此说,在另外的记载中,却也可以看到,颇有某一些人是专门把下场应试当作观光游览性质来戏耍一番的。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囘,敍安公子应顺天鄕试,在考场中的情形,即与上文所说的大异其趣。此书中说:「这个当儿,这号进来的人就多了,也有抢号板的,也有乱坐次的,还有诸事不作

  • 文章紀梁鼎芬與文廷式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林熙 出版时间:1976-06-15
    关键字: 梁鼎芬 文廷式 谴责小说 轶闻 科举史料

    梁鼎芬是翰林,文廷式也是翰林,而且文還是榜眼,比梁略高一籌,兩人皆詩人,又皆工倚聲,「雲起軒詞」與「款紅樓詞」在近代詞壇中是有地位的。梁做過宣統皇帝的師傅;民國四年陸潤庠死後,師傅缺一人,由陳寶琛推荐,以梁補上,所謂赫赫帝師,但文廷式也做過珍妃的老師,所不同者,珍妃向文廷式問字時,尙未入宮,未有「妃師」的榮尊,似乎比不上梁氏,但他們兩位翰林之間,還有一筆搞不淸的風流帳,大可併爲一談的。首先從淸末兩部著名的小說談起,東亞病夫「孽海花」第十三囘述文廷式會試時...

  • 文章(陸、序跋:)跋「書東山公祠堂聯後」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期  作者:朱學瓊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东山公祠联 乡贤 诗文 科举 白衣 孔学

    和卿公昔撰東山公祠、敦本堂聯,鄕賢周慶光先生爲之作書,並繫之以記,備言公嫻制藝、擅詩文、精堪輿:可謂知言,第未詳其細節耳,請補述之。公於書無不觀,熟誦詩文三千餘篇。寄讀高峯菴,去家可廿里,每之菴,且行且誦鄕所讀書。袖米盈握,成誦一篇,去米一粒,至菴下,有餘米,則居路側,復誦書,必米罄乃入。每至夜分,誦聲不絕,人以爲鬼,好事者燭之,乃公也。公所爲文辭,深閎奇肆,而以氣勝,時賢罕出其右者。每試,輒筆掃千軍,因自號振軍。居家貧,屢爲人捉刀場屋,皆中式,成秀士。...

  • 文章中國經學的常與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六经》 经学 孔子 传统文化 佛教 儒学 科举

    的经书,在汉代只有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日后以传以托为经,才有所谓的七经、八经、……十三经、十四经等名目。[2]汉书艺文志:一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的常道博物志说:「圣人制作曰经,贤者著述曰传。」圣人制作的书,何以称做经?因为圣人之道是万世不变

  • 文章寫在《歷代蓮花人散文選》前面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7期  作者:賀志堅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历代莲花人散文选》 历史古城 科举考试 人生境界 古代文学

    ——我們對中國藝術、文學與人生哲學,知道得越多,就會越加產生羨慕與尊敬。這個文化所達到的高度……從歷史的綿延與影響來看,中國的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來,最偉大的文明……——英國哲學大師懷德恩

  • 文章李覯的學術思想和歷代學者對他的欽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3期  作者:周仲超 出版时间:2006-02-01
    关键字: 李觏 科举考试 诗词作品 哲学思想 自然观 经济主张

    新建 周仲超一、前言本文獻上期我爲被戲劇所誣的王欽苦鄕賢,寫了一篇「名重當朝而爲戲劇所誣的王欽若鄕賢」,縷述王氏的膽識事功,與宋朝對他的隆寵史實。他不僅有勇於擔當的膽識,文韜武略的功勛見重於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而對借刀殺他的寇準,騙他至京加其擅離官守,幾致下獄的丁謂,他也能寬宏大量從不報復的爲人。(契丹入侵,寇準借刀殺人,舉他防守前線重地,他欣然赴任,戰守有方,爲帝所重,因禍得福。)寇丁互鬦,寇貶湖南,丁派人追殺。嗣丁亦被貶,二人均客死他鄕。王氏...

  • 文章(貳:論著)象山心學旨要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6期  作者:曾春海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象山心学 德性修养 科举制度 心即理 实理 学术研究

    质工夫的商榷;德性心的肯定;「心即理」的渊源与涵义;德性修养的工夫论等层面来阐述象山心学的旨趣所在;文末则以评论其得失做为结语。一、象山对当时科举制度下的士人之省察陆九渊(一一三九—一一九二)字子静,学者称象山先生(注一)[1]。他生长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兄弟六人,排行最小。其兄陆九韶(字子美,号梭山)及陆九龄(字子寿,学者称复斋先生一一三二—一一八〇)皆是当时知名学者(注二)[2],与象山号称江西三陆。观象山所处的时代,正是遭逢靖康之变,北宋灭亡,高宗位于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