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国文化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國文字容易教學論的正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周樹聲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汉字 教学 中国文化

    中国文字确比西班牙文、德文、法文、英文皆容易学而不必怀疑。盖萧瑜教授学术渊博,融贯中西,在南结乌拉圭国,教该国人士学习中国文字书画,达十余年之久,学生多达数千人之众,使中国文化传播于南美,发育滋长,造成奇蹟。尝考明末淸初之际,朱舜水将中国文化传播于日本,日人至今崇拜,有人谓萧氏可与朱氏后先辉映,吾以为萧氏宣扬中国文化于南美者,较之朱氏之在日本尤难,因中日原属同种,且系邻邦,况日本早在我国唐时,即已倾向中国文,事事摹仿中国,朱氏因势利导,收效较易,而乌拉圭远隔重洋

  • 文章(拾壹、雜纂)五十釋義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4期  作者:楊遠鳴 出版时间:1983-01-31
    关键字: 五十 朱注 知命之年 中国文化 学易 孔子

    衍之数五十,是穷理尽命之书,故五十而学易也。」以上皇疏,以知命之年,与大衍之数,说明孔子五十岁学易,拉扯得远,且有违孔子晚年学易之意愿。国立编译舘主编之高级中学中国文化基本敎材第二册,十三页第八行,关于此章之注释:「是说上天如果让我多活几年,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再好好的去硏究周易,以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幽赞神明,垂敎后世,便可以没有多大过失了。」以上注释,断章取义,亦不符孔子晚年学易之期望。此关乎高中学生中国文化基本敎材,实有更正之必要。现在有不少

  • 文章(壹、論著類)父子倫理的古今觀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9期  作者:曾春海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中国文化 父子关系 伦理规范 传统社会 家庭结构

    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页三〇七。[2] 陈其南《文化的轨迹》,春风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页九三。[3] 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一九八五年版,页三九。[4] 《孟子·尽心上》。[5] 《孟子·离娄上》。[6] 《论语·颜渊》:「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上》:「仁者爱人。」[7] 《论语·学而》。[8] 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値》,台北,正中书局,一九五三年,页三二二。[9] 《孟子·离娄下》。[10

  • 文章建設中國新文化芻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91-04-01
    关键字: 中国文化 新文化建设 五四新文化运动

    本文爲呂佛庭敎授於民國三十八年中央日報紀念「五四」的文章,當時政府遷台,風雨飄搖,而呂敎授能從容獻言爲百年大計,提出檢討文化,足証高瞻遠矚有膽有識,今日讀之,有些問題固然植根結果,有些確仍混淆未定,有識之士,應速急起,建立百年文化大計!—編者

  • 文章復興文化與讀書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12期  作者:戴樹勛 出版时间:1969-06-30
    关键字: 复兴文化 钱穆 中国文化 四书 六祖坛经

    得到一倜槪念,又谈何容易。钱穆教授在这篇演说中,恰好对这方面提供我们一个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他指出可以代表中国文化的几本书,俾使我们一般人,在公余饭后,随意浏览;如此则不仅对中国的固有文化,有槪括的了解,且对个人的做人作事,也常有莫大的裨益。钱穆教授个人的看法,当然不能视之金科玉律一成不变的。但这位以苦学著称而闻名于世的学者,仅以中学的程度,钻硏经史,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抗战时期,脱颖而出,任教于执全国学术牛耳的西南联大,同时又担任某一学院的院长。大陆局势逆转

  • 文章(參、綿江詩苑)慈恩亭記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3期  作者:楊世煥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慈恩亭 中国文化 孝道 关西杨氏 风景名胜 诗词作品

    伦常本乎天性,人子戴德怀恩,故常念慈亲。考中国文化之特质,素以「孝道」为先。而历代圣贤所重视之美德,乃尊父母为家庭中心。汉书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已阐明父母之恩,天高地厚。故自古以来「孝」实为治道之大本。余愧为人子,飘泊海隅,数十载之流离岁月,对父母未尝尽孝。念及罔极慈恩,欲承春晖无期,时兴风木陟屺之情,含泪犹记庭训。而我关西杨氏朝奉公嗣孙,尤应仰怀「睦堂」忠义之教泽,宏扬清白之家声。今余已虚度八十有一春秋,忧患余生,对于慈训,宛如深夜传

  • 文章中原文献与中国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5期  作者:楊一峯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中原文献释义 中国文化释义 二者关系 孔子 老子

    中原文献,将使中国文化黯然无光,甚而中国文化将不成其为中国文化。[1] 见王广庆先生「文献之献应作宪」一文,载在本刊一卷六期。[2] 见刘宝楠先生「论语正义」八俏篇夏礼吾能言之章注。[3] 见陈立夫先生「中西文化之异同及中国文化之如何复兴」一文,载在五十六年五月十六日中央日报。[4] 见史记孔子世家。[5] 见屈万里先生「仁字涵义之史的观察」一文,载在民主评论五卷二十三期。[6] 引梁启超先生「儒家哲学」中原语,梁著为讲演稿

  • 文章(贰:论著)中国文化泛论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6期  作者:黃嘉煥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中国文化 文化定义 文化史 内忧外患 中庸思想 史料 三民主义

    文化历史言之,如以民族国家的创建来说,西方人直到近代,仍仅成为追求的憧憬。如瑞士国里包含许多民族。西班牙与葡萄牙、法兰西与比利时,民族血统尽管相近,还有各自为政。英伦三岛;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始终未获融凝为一。意大利德意志的统一,不过百年。至于中国,远在春秋战国时代,便以形成人类历史旷古未有的大民族;一到秦汉时期,进而形成一个世界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大国家。可见中国文化,才配切合于大民族之构成,也才能以民族文化融凝的潜在精神,更提高扩大而化成天下一家与

  • 文章中外人權思想之比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9期  作者:張彝鼎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人权思想 中国文化现状 西方文化现状 西方相关法律 中外人权的异同 大同之制

    类社会所接受,而成为文化的结晶,便有历史发展的价値,而应加以阐述。此一见解,是否适当,尙祈读者不吝指示。更由于西方文化,演进到今天,也发现了若干缺点,有些缺点,似乎比较中国文化,稍加严重,如能参采中国文化的长处,作为补救,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或稍有裨益,以收到相辅相成之效呢?作者愿就此加以分析比较,试为申论。就人权运动而言,西方社会,似亦发生一些偏差,能否用我国仁政观念,予以补救,使人权运动更为完备,亦正本文论述之列。本文题为中外人权思想比较,因篇幅有限,只以欧美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