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经济发展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新貌建设南宁为区域性的交通枢纽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1期  作者:陳大英 出版时间:2008-07-10
    关键字: 交通枢纽 地区建设 经济发展

    文·陈大英广西十四个地市按传统方式可以划分为桂中、桂北、桂南、桂西、桂东五个主要区域。这五个主要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特色鲜明,错落有致;十四个地级市各有主导策略,推进扎实,如棋子行于广西经济版图上,形成了一个布局紧密、协力推动的经济发展大格局。近五年来,在以大开放策略为主的各项策略,广西经济发展大格局整体向上,各地市个性鲜明、多姿多彩。广西经贸向全球化迈开大步桂林独领桂北板块。历史上,桂林一直是广西的政治、文化中心,广西因桂林而扬名天下。近年来,桂林大规模

  • 文章東北地略之重要性與世界和平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王奉瑞 出版时间:1970-10-01
    关键字: 东北地略 疆域 谷仓 资源 经济发展

    四九四、〇〇〇元。迨伪满成立后,东北对外贸易指数,更直线上升,一九三九年(民国廿八年)出入口总额高达二、六三三、八三六千元,竟超过廿三年全国(除东北地区)贸易总额一、〇五九、一二四千元,突破十亿元以上之纪录。足证东北经济力之富厚。惟当时东北已失,所有富源,尽被日本侵占垄断,皆为我国之损失矣。东北之松辽平原亦名关东平原,面积五十多万方公里(五一七、五〇〇km2),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百分之四十以上,较全国其他各处平原为高,但平均海拔,皆在二〇〇公尺以下,(见五十四

  • 文章建設中的海島農民城——定海臨城鎭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42期  作者:陳其明 出版时间:1993-12-01
    关键字: 临城 历史沿革 经济发展 优势 现状

    临城鎭位于定、沈公路中段,定海与沈家门之间,是舟山建设带状型城市的中心。一、历史沿革据光緖二十八年《定海厅志》载,临城宋元属富都鄕甬东村,淸属富都鄕二图。解放后,曾定名老矸鄕,一九八六年五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鄕建鎭,定名临城鎭。一九九二年六月,洞岙、荷花两鄕倂入临城鎭。临城鎭现区域面积四一·三六平方公里,三十个行政村,人口近三万。二、经济发展的五大优势1.地理位置优势:临城鎭东连普陀勾山鎭,西接定海城东街道,东西跨度七·五公里,南北平均跨度五·五

  • 文章经济发展与人才资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5-09-01
    关键字: 经济发展 人才引进 海欣贸易

    注:右起第一人为刘祥文先生)台湾经济发达繁荣,国民所得提高,人民生活富裕,就其发展过程来看,完全植基于人才与资金两者兼具,缺一不可。就人才培育言,敎育事业要力谋普及与发达;就资金累积言,必须鼓励国民储蓄。其中尤以人才最为重要,因为生产固然需要专才,输出输入亦复需要专才。台湾因为经济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其经济实力外汇存底能直追日本与美国,国际贸易业界贡献功不可没,鄕友东海刘祥文先生可为例证。今年五月二十四日,中国钢铁公司正式与德国休马(SCHOMA)公司

  • 文章客僑文化之鄉:東莞鳳崗鎮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9卷 第1期  作者:丘峰 李亮 出版时间:2011-01-31
    关键字: 东莞 客侨文化 凤岗镇 经济发展

    客侨文化」的发源地。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吸收其他文化而形成的。凤岗镇是一个客家镇,全镇有一百二十座保存完好的客家碉楼,客家文化底蕴丰富。凤岗又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从清朝开始,凤岗人陆续迁出海外,遍布世界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迄今共有三万一千六百一十人,是该镇现有常住人口的两倍,堪称「客家第一珠玑巷」。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由于毗邻深圳和香港之便,自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凤岗就以良好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大批的外来投资者,成为珠三角地区最早引进外资、发展「三来一补

  • 文章日月可近山水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4卷 第10期  作者:湯皓茹 出版时间:2002-10-10
    关键字: 浙江 雁荡山 浙江大学 经济发展

    嶙峋的山峰间,亮丽的黄屋橙瓦,与青空白云、苍岩翠树形成鲜明的对比。随即转往小龙湫瀑布,未到瀑布,一点又一点晶莹发亮的水珠逆着光,以湛蓝的晴空为背景,从崖上分散坠落在身边。由下往上欣赏似乎还观之不足,我们一行人搭乘高达六十几公尺的电梯上瀑布顶端。有趣的是,身处只分一、二楼的电梯之中,久久不见楼层由「1」变为「2」,众人还以为电梯未曾上升呢。通过一段悬空筑在岩壁上、令人心惊胆战的栈道,来到小龙湫瀑布上头的水潭「龙口湖」。水潭里的水落下成为如此壮观的瀑布,实在

  • 文章從小漁村到大城鎮——記中國第一座“農民城”龍港鎮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4、5期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农民城 龙港镇 渔村 温州精神 经济发展

    工厂、学校,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钱」。国家不投资,钱从何来?镇政府以收取公共设施费的方式,进行土地有偿转让,按土地的不同等级收取土地使用费。短短四个月,就招徕了五千多户农民申请在龙港建房。近十年间,以土地有偿使用为主,龙港共筹集建设资金十一亿多元,建造一座现代化新兴城镇的「钱」就是这样来的。龙港十四年来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以政策吸引能人;以能人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城镇建设;以城镇建设促进市场繁荣的良性循环过程。龙港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化

  • 文章浦東崛起了一座農民城——洪廟鎮

    来源期刊:《浦東》 第82期  作者:楊新民 出版时间:1995-12-10
    关键字: 洪庙镇 农民城 改善住房 配套设施 经济发展

    最近一段日子裡,筆者參加了縣旅遊規劃組,與本邑老字號同仁赴全縣各旅遊景點,進行調查研究,收集素材,實地考證,擬寫奉賢縣旅遊事業的文章。日前,先後三次赴洪廟鎮,聽取了該鎮嚴志君書記和徐建康鎮長介紹洪廟今昔,並實地參觀訪問,深深感到,在三、四年前我隨市政協委員去視察,前後作一比較,顯然洪廟變得更雄偉、壯觀、瀟灑,富有青春活力。如今街道縱横交差,公寓鳞次櫛比,商業店鋪名目繁多,農家別墅新穎別致,還有獨具風格的學校、敬老院、醫院和初具規模的工業小區,到處呈現出一...

  • 文章兩浙區況訊(四)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12期  作者:吳喻華 出版时间:2004-12-10
    关键字: 余姚 历史沿革 经济发展 人文地理

    杭州市重点卫星城,相传此地在隋末唐初时为风景胜地,余杭县令张士衡告老还鄕,闲居林下,便有了闲林之名。民国年间在此置闲林鎭和何母鄕。一九五〇年,分置闲林、文闲、新桥、何母鄕,后多有变动;一九八三年以闲林鄕城置闲林鎭,一九九二年,和睦鄕并入。交通便利,是杭州通向浙西的门户,杭徽、闲富公路纵横境内,又有闲林港贯穿,改革开放以来,闲林步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农业生产实施科技兴农、规模经营和一村一品,为杭州市首批吨粮鄕鎭和商品鱼生产基地,余杭市重点茶区,并大力开发山林

  • 文章故鄕零縑

    来源期刊:《浦東》 第71期  出版时间:1993-02-28
    关键字: 金矿 金山卫 矿山开采 经济发展 文化交流

    金山縣發現金礦可年產黃金萬兩我鄕「金山」這一名稱,明洪武年間就有了,那是由於「築市置衞,防禦倭寇」。這一衞城,因與海(杭州灣)中大小金山相對,當時就命名爲「金山衞」。清雍正三年(一七二五)設縣,即以衞名爲縣名(參閱本刊六九、七〇期合刊57頁)。原非因該地產金而得名。年前據大陸媒體報導,金山縣發現了黃金礦藏,據估計正式開採後可年產黃金萬兩。將使金山眞的成爲「黃金之山」。據報導說:新近在金山縣張堰鄕發現銅礦,經勘察分析:此礦爲金、銀、銅合金礦,由四個礦段組成且...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