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桃花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西塞山前桃花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6期  作者:曹之冠  出版时间:1990-07-10
    关键字: 西塞山 桃花洞 风景名胜

    西塞山前路罙多 上临峭壁下沿河凝神移步擦肩过 洞口桃花笑语和自幼就记得「西塞山前路不多」这个残句,迄今年已花甲,还未找出这首完整的诗章,因为西塞山是古蹟险境,不能无文以记。笔者曾于十多年前,就借这个残句为题,写了一篇回忆游记,收入拙著「我住长江头」内,但未续成全句,总是耿耿于怀。今忽翻旧著,灵机一动,就凑成四句如上,并援以改写本文。西塞山,应是有名古蹟,在湖北来讲,仅次于赤壁,其赤壁因有东坡居士两赋一词,名垂千古,尽人皆知,但西塞山除了附近的人士外,别的

  • 文章桃花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5卷 第2期  作者:莒溪釣叟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桃花 诗词 感怀诗 咏八绝

    偶读温州会刊,有乡耆宿梅冷翁咏桃花八绝,格调高雅且有新意因而学咏八绝非敢云和也!君王宠爱后宫哗,息氏无言独自嗟,一瓣心香明素志,轻狂绝不是桃花。休闲岁月饮杯茶,信口雌黄笑卖瓜,和靖孤山梅少许,安仁举县种桃花。世情冷暖不须嗟,好恶随缘莫自夸,尽道渊明偏爱菊,武陵夹岸写桃花。行空天马走天涯,四海山川到处家,赠与汪伦留别话,潭深千尺号桃花。广西景物甲天涯,洞壑峰峦独秀嘉,歌曲民风翻别调,桂林江水映桃花。东君得意报春华,碧绿红粧是妾家,特与崔郎依旧约,明年二月看

  • 文章鄞縣簡述(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14期  作者:侯中一 出版时间:1978-01-01
    关键字: 宁波 东钱湖 桃花 横涨桥 孔庙

    约七十公里;南北距离则处处不等,最宽处自界牌鄮南至后山岭约三十三公里半,最狭处为北自邵家渡王家村,南至北渡约十三公里半。县境周围约二百二十七公里,面积约一千三百七十八平方公里。地形:鄞县东西广,南北狭,形似展翅峡蝶。左右崇山环抱,蜿蜒绵亘,地势积高,中则拓为平原,阡陌纵横;鄞江纵贯其间,向北流至桃花渡;姚江西来,浃江东去,一若蛱蝶之触须。山岳:山在鄞江西南是四明正脉,江之东南为支脉。四明山古号「丹山赤水」,据传说「天下洞天三十六,四明第九,上有方石,四面

  • 文章神奇的黃邱山套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鄭學富  出版时间:2000-06-20
    关键字: 黄邱山套 偪阳国旧址 尤窝子水库 奇树异木 桃花

    长成后枝攀叶覆,互为一体,亲密不可分,故当地人称为「生死楝」。万亩桃花峪近年来,侯孟鄕党委、政府发挥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重点突出桃园种植,在张庄周围的荒坡山峪,大片大片地开发成桃园,并培育出不同季节三十多个品种,春、夏、秋一年三季有桃。侯孟鄕的桃销往大江南北。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又形成了一大景观—万亩桃花峪。山里春来早,每年阳春,黄邱山套满山遍野,桃花盛开,芬芳一片,宛如一片片红霞飘落在山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果眞一个红的世界,花的海洋。「芳华

  • 文章桃花岛历史人物虚实考证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84期  作者:留正銓 出版时间:2001-02-20
    关键字: 安期生 定海厅志 炼丹 黄龟年 桃花岛

    桃花山地望与安期生其人桃花山古称马秦山,据元延佑(公元一三一五年)《昌国州志》记载:「马秦山安期生洞在焉,相传安期生得道稳于此洞,因以名鄕焉」。又据清光绪(一八八五)《定海厅志》记载:「桃花山相传安期生学道炼丹于此,尝以醉墨洒于石上,遂成桃花纹,故山号桃花而鄕名安期,实出于此」。方志史书记载清楚详实。但也有历代志籍中对马秦山的地望指述各异。记述较早的宋乾道(公元一一六五)《四明图经,昌国志》记载:「安期生洞在马秦山」,宋宝庆(一二二七)《四明昌国县志

  • 文章舟山方志中的三大龍王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77期  作者:金濤 出版时间:1999-10-20
    关键字: 《昌国州图志》 岑港龙神 灌门龙神 桃花龙神

    近日翻阅定海旧志,发觉历代方志中三大龙王及其趣闻的记载。这三大龙王是定海灌门龙王、岑港龙王和普陀的桃花龙王。在元·大德《昌国州图志》中,灌门是作为「蛟龙之窟」,还未涉及龙王。其文曰:「灌门去州西潮屹乎中流有一砥柱,望之如人拱手而立,水汇于此旋涌若沸,舟行者必浮以物杀其势而后过焉。风雨将作有声如雷震惊百里,岁旱有所祷则持铁篆以投之,水辄腾起雨随至,或者以为蛟龙之窟宅云。」很明显,这段文字中的有关描写,都是映照龙的形态和脾性,但还未直接点明此蛟龙即为龙王

  • 文章北雲台山與陶淵明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張樹莊  出版时间:1999-09-01
    关键字: 云台山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陶公祠 地方志

    隆安四年(四〇〇年)到过宿城,幷认为《桃花源记》是以宿城为背景写作的。陶澍亲自撰文,写了一篇《鎭军参军辩》,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陶渊明确实来过北云台山,这篇文章刻石镶嵌在陶公祠的廊壁上。陶澍还亲笔题写「羲皇上人」、「归去来兮」两块匾额悬于祠内,幷亲自撰写了一副楹联挂在陶公祠大门两边的石柱上,联曰:此处亦有南山,看云归欲夕,鸟倦知还,风光何殊栗里;在昔曾游东海,忆芳草缘溪,林花夹岸,烟村别出桃源。时任两淮盐运史的童濂写了一篇《陶公祠缮田记》,亦刻石镶嵌

  • 文章魏鷺西的駁陶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3-03-01
    关键字: 魏鹭西 《陶公祠诗》 《桃花源记》 中学执教 诗词作品

    孙恩兴起于海上,进攻郁州,连鎭守高公岛的将领高雅之都被捉去了。后来孙恩的部队被鎭军刘牢之所破。陶渊明恰巧便是在他的军中任参军,自然会一同前来;既然到了高公岛,必然会到近在咫尺的宿城,既然到了宿城,必然会受到那里世外桃源风光的感染,从而写出传世的佳作『桃花源记』。陶澍还举出苏东坡的和陶诗:我昔登朐山,出日观苍凉。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认为这是苏东坡羨慕陶渊明到过东海县而作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许多人都跟着说靖节先生确实来过宿城,这里的风光与『桃花源记』描述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