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学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梅縣客語語言敎學及典藏現況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0期  作者:陳祖維 出版时间:2006-02-11
    关键字: 客家方言 语言教学 现存典籍状况

    客语语言教学,目前台北市立师范学院语文教育系之课程领域,并非完全以语言教育为主轴,有关语言的领域,除了国音学或语言学、声韵学的课程外,客家语仅列为选修,虽然语文教育系有客语会报、客语概论、客语音韵及拼音系统、客语词汇与文化、客语教材教法等课程设计,但学生还必须修习有关语文系之专业课程、教育学程、通识课程,因此在时间或学分的分配上还是不太容易。在现今实施的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中,乡土语言每周必选一节,如果没有良好的师质,自然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落实母语

  • 文章瑞安學計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3期  作者:林雲江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教学方法 管理制度 学计馆 学校

    学额不足,只开设两班,每月每班上课九天。学计馆共招收培养了多少学生,尙无史料可考,现能认定的:有金选簧、岑晴溪、陈宬、项宿仙、黄端卿、刘法道、王冰素、王伯舒、许介轩、黄养素、管幼竹、方瀛仙、宋干卿、郭啸吾等十四人。学计馆的教学内容以习算为主,「如中外交涉事务,各国记载及近时西人所着格致诸书,每日择简明切要者讲示一二条,以广见闻而裨实用」。常课以外还分发馆中所藏书报,令学生轮流阅读,提出疑问,由馆长(教习)给以解答。首任馆长(总教习)为当时著名的自学专家林调

  • 文章陶行知和南京曉莊學校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2期  作者:程本海 出版时间:1978-08-10
    关键字: 陶行知 晓庄学校 教学 幼稚园

    周邦道先生曾撰述「陶行知傳略」,略謂:「十六年春,陶行知受中華敎育改進社託,擬訂試驗鄕村師範敎育計劃,與趙叔愚於南京神策門外之小莊,創設曉荘學校,以資實驗;曉莊者,諧音而取唱曉破曉之義也。」最後末段謂:「行知蘊新知,善思維,每倡通俗覺世之主張,而勇於躬行實踐,遣大投艱;可謂瑰琦卓犖,人如其名!當代鄕村師範學校、中心小學、社會敎育館,多率循其生活敎育理論而變化實施;『敎學做』一原則,尤不脛而走,已應用於一般敎育方法,且及於『敎育、考試、任用』合一焉。倘天假...

  • 文章抗戰前夕曹中權在東海師範治校的業績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張學賢  出版时间:1996-09-01
    关键字: 东海师范 曹中权 治校严谨 改善教学 甘为人梯

    最足的欣慰」,并把视察过程拍成纪录片,在江苏省敎育厅会议上公开放映,作为典型示范。增加设备 改善教学东海师范创办初期,经费很少,条件很差,许多事情都是因陋就简办起来的,与提高敎学水准存在尖锐的矛盾。曹中权到职后,一方面大力节约办公经费,同时积极争取省厅投资、搞好学校的基本建设,改善敎学条件。在短短四年时间,先后做了三件好事:一是购置小型发电机。原先,东海师范的办公室和课堂都是用气油灯,宿舍用煤油灯,给敎学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曹中权从办公费里拨出一笔钱,购置

  • 文章北洋大學的回顧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4期  作者:張國柱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北洋大学 中国最早的大学 学制与学科沿革 教学严格设备完善 建校精神

    中國最早的大學堂國立北洋大學誕生於前淸光緖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甲午之役,中國敗於日本,朝野憤激,益以歐風東漸,咸感興學救國,刻不容緩,津海關道盛宣懷倡議由津海關劃撥解部庫款籌設大學於津沽,以培植濟世人才,經北洋大臣王文韶轉奏,於是年陰曆八月十四日(公曆十月二日)奉准於天津海大道小營門外創設本校。九月間正式開辦,定名爲北洋大學堂(英文名稱爲Tien Tsin university)爲中國最早之大學。由伍廷芳與蔡紹基分任總辦,而聘美國名敎育家丁家立博士(DR.chas.D.Tenney...

  • 文章春滿校園桃李芬芳—嘉善教育二十年巡禮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2卷 第2期  作者:屠亞玲 出版时间:2000-02-10
    关键字: 嘉善 教育 嘉善县第二中学 师资力量 教学设施

    嘉善縣地處浙江北杭嘉湖平原,素有「銀嘉善」之稱,民風純樸,淡於經商,歷來有尊師重敎的優良傳統。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嘉善縣的敎育發展迅速。一九八五年成爲浙江省基本普及初等敎育縣,一九九四年成爲浙江省「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敎育縣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縣」,高中敎育逐年發展,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一九九九年達百分之七十。全縣基礎敎育質量穩步提高,一九七八年—一九九九年累計爲全國各高等院校輸送新生近五、〇〇〇人,高等敎育從無到有。全縣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明顯提高...

  • 文章江西書院在中國書院史上的地位略論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5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14-05-15
    关键字: 书院史溯源 私学形式 儒学大师 唐代书院 宋代书院 元代建设 明代兴衰 清代辉煌 教学特点与学风 东林书院

    书院是我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传播中国文化、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交流学术的一种社会进步的组织形式。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是世界上唯一的有几千年的文化延续发展及传统教育的国家。几千年的教育制度,组织形式,办学方向,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私学与官学。」书院则是代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种以私人创建为主,官方资助为辅的「私学」基本形式。其特点是:「在个别著名学者领导下,聚众授徒,积聚大量图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私学体系」。从唐、五代至宋、元、明

  • 文章凌紹祖擅書不以書自炫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0期  作者:鍾克豪  出版时间:1986-11-15
    关键字: 凌绍祖 书法家 书法教学 人物生平 书法展览 人物追思

    張伯英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智永登樓不下,凡四十餘年。張公精熟,號稱草聖;智永雖爲拘滯,終顯名後世。以此而言,書法一事,非一朝一夕所能盡美也。俗云:「書無百日工。」豈可百日卽工。書法一道,精深博大,非短期可以速成,今日之敎學雖以科學方法分析入手,此僅藉以間架結構之便,功力氣韻必需靠時日與養修以濟。絕非十年八年卽可以成家,甚至學書五年獲奬而自鳴,豈不怪哉。凌先生硏習書法七十年,可謂長矣,然仍不敢以書法自鳴。縱觀其書,氣韻俱佳,結體謹嚴,無一筆無來歷,乃自謙不...

  • 文章老驥伏櫪 躬承盛擧——旅台鄕友於世達熱心修譜記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34期  作者:賀守邦  出版时间:2004-12-25
    关键字: 姓氏文化 修撰宗谱 中国语文 教学研究 怀乡书法展览 传统文化

    义不容辞、乐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于世达先生原籍常州武进礼嘉五嘉桥(于家桥)。母亲姓于,因为是独女,在家招赘,所以先生兄弟均从母姓。入赘的父亲姓张,坂上北张五房村人,离村不远的殷薛有张氏祠堂。在张氏家谱上,于世达先生为四十世裔孙,名沄。于世达先生一九四八年赴台谋生。长期从事中国语文教学及研究工作,成绩卓著,屡获嘉奖。于先生从小就喜爱阅读和书法。十四岁就以大楷书写大幅《朱子家训》。几十年来,手不释卷,笔耕不止。尤偏爱行书。一九九〇年四月二度返鄕时,曾在常州成功举办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