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理位置共返回9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西林地理位置与人物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华同鄉会会刊》 第1期  作者:鍾晉壽 出版时间:1991-11-01
    关键字: 西林 地理位置 人物

    西林埧位於五華老縣城東南方約三公里處,岐嶺河與潭下河交滙於此,卽韓江上流,面積約 。居民有鍾姓、卓姓、張姓、林姓、沈姓、曾姓等,其中以鍾姓、卓姓居民較多。村民多以農耕爲生,亦有少數從事軍、政、商界等,較爲傑出者有如下列:鍾公髯:從事法政,頗有積蓄,並在村內新建洋房乙幢。鍾競生:從事醫政,官拜上校,曾任戰區司令長官部軍醫處長。鍾其殷:從事軍政,官拜上校,抗戰勝利後曾任補給單位支部長。鍾錦軒:從事軍政,官拜上校,曾任軍需處長,被服廠長、總庫長等職。鍾軒孫:從...

  • 文章武昌起義之地理史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1期  作者:鄧耀華  出版时间:1981-10-10
    关键字: 地理史观 辛亥革命 地理位置 武昌

    亡时,夏贵以舟师扼夏口,蒙古之强,且睥睨而不敢轻进。」「汉阳扼束江汉,表以大别之山,临高阻深,其势陿而固,鄂州恃汉阳为蔽,汉阳失而鄂不可保也。」观乎此,吾人可知武汉三鎭之重要性矣。三 武汉之战略地位地理位置是地理学的一个观念。德国地理学家史密特谓:「地面上一地点与其他若干地点之关系。」所以地理位置并不像其他的地理因素可以直接观察得到,它的存在价値只能用思想意思去体会,其重要性往往在战争中居于举足轻重之地位。美国敍拉古斯大学地理学敎授葛德石认为:「地缘政治学

  • 文章嶧縣簡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孫鍾城  出版时间:1976-09-20
    关键字: 峄县 地区简介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一、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为鄫国,属鲁,楚改为兰陵邑,隋设鄫州,金改为峄州,明降为县,淸代仍之,属山东省兖州府,今称峄县。原属三等小县,后因枣庄产煤改列二等。二、地理位置——境地位处鲁南,南北向约六十公里,东西向约四十公里,南面与江苏省铜山、邳县接壤,境内除运河两岸有部份平原,其他皆为丘岭山地,人口约二十五万,胜利后行政上设六区廿四鄕鎭。在战略上为进入华北必经之途。三、交通——交通以陆路为主,津浦铁(公)路直穿本县西境,亦为吾国从江南至北京、东北主要

  • 文章鎭下關漁業良港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卷 第4期  作者:歐文 出版时间:1986-11-15
    关键字: 渔港 镇下关 地理位置 开发计划

    的鱼货祇得及时干晒的一途,这就得靠老天帮忙,于是海滨居处,经常是蝇蚊云集,衞生极差,当然难免还有霉烂的损失。所以,根据这种现象,马站地区可设立轻工业区,以加工方法处理,不独鱼货过剩可及时处理,还可促进渔业发展,前程远大。马站地理位置在北纬廿五度左右,全年雨量充沛,气候适中,为发展农产的好环境,稻作一年两收,可无问题,剩的时间可种作短期菜蔬,供应远地城市。岗陵坡地,可辟为果园,抗战时曾有人引进香蕉、水蜜桃、荔枝热带果物试种成功,若再加改良,必会提高品质,源源

  • 文章貴州省經濟資源槪述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期  作者:何輯五 出版时间:1965-01-01
    关键字: 贵州经济资源 地理位置 方志资料

    一、地理與位置貴山峩峩,富水湯湯,是我貴州經學大師遵義鄭珍子尹先生題貴陽山水之詩也。故近入於詩文中每以富山貴水爲貴州代名詞。貴州古爲鬼方地,漢設牂牁郡,明始設省治。境內多山,素稱「山國」。居中國南部之中心,位於長江,珠江兩水上游之間。緯度在北緯二十五度至卅度。海拔由四百公尺至二千六百公尺。全省萬山叢錯,地勢高峻。自西北部至東南部蜿蜒而下,形成一大傾斜面;地理家稱爲「切割高原」。省之四鄰東界湖南,南接廣西,西毗雲南,北連四川。總面積爲十七萬零一百九十六平方...

  • 文章感恩亭記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9期  作者:謝群新 出版时间:2005-02-19
    关键字: 感恩亭 修建纪实 地理位置 历史发展

    寶樹(敬恕)堂庠齋公後裔謝絕允公生長子純祥、次子義祥(娶妻林氏)。義祥生獨子群新,幼年進本村英彥學校就讀,畢業後群新與元喈叔、桂祥叔報考廣東省立梅州中學,畢業前夕,適對日抗戰軍興,深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乃於民國卅年三人同行投筆從戎,修習軍事工程,畢業後為國服務,輾轉沙場,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先各兵種而進,後各兵種而退,苦不堪言。憶初進校門懵懵懂懂,一知半解,承蒙英彥學校老師鄧柏青、曹標云、維新哥、旺發哥諸位先生之諄諄教誨,奠立根基,得予順利考進中學、軍...

  • 文章深圳灣掠影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刋》 第9期  作者:魏華潤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深圳湾 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 城市建设

    (注:深圳的西湖苑黃昏美景)去年冬,筆者應兒子要求,來深圳灣畔居住,順便幫助孫女學習。從冬到春,由春至夏,目睹旖旎的自然風光和輝煌建設,耳聞過去與未來情景,深感這裡是個好地方。一深圳灣位於深圳市西南部,東起福田工業區,西止蛇口,南與香港隔海相望,北靠南山區。從灣底放眼望去,煙波浩渺,群山環抱,像一個大湖。深綠的海水,映著藍天白雲,朝暉夕照,氣象萬千。每當晨曦初起海平如鏡之際,便有幾十隻動力小木船來回穿梭,悠然自得,那是當地居民在捕魚。徜遇潮落露出灘涂,他...

  • 文章史蹟斑斑説宛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山川风貌 历史遗迹 地理位置

    河南南縣(舊名宛州)西行過內鄕,然後北向三十五里至赤眉,這兒東邊有一漢王城,相傳爲漢高祖所築,但無甚可觀,恐爲後人所改建,殊無古意可尋。這兒起轉往西北行,約二十五里至丹水。這鎭三面環山,一面臨水,靑山翠谷,修篁綠樹,景物至爲寧恬。鎭東南數里有一座菊花山,山不高,但有一泓淸澈泉水,人稱菊潭,亦名菊水,隨時卽以此名縣,古時又名鞠水。漢書地理志謂「析(今在浙川附近)有鞠水,出析谷」卽此。潭水甘芳淸冽,飮者多長壽。據藝文類聚風俗通載道:「南陽酈縣(內鄕地)有甘谷...

  • 文章「浦東」——這名稱的由來

    来源期刊:《浦東》 第73期  作者:奚肖秀 出版时间:1993-08-25
    关键字: 《浦东名考》 地理位置 松江 黄浦江 盐场

    本文系上海劳动报「上海潮」专栏所刊「浦东名考」,经老友朱颜兄提供该文,内容有关我乡史乘,殊为珍贵,兹请本刊予以转载。俾此间浦东乡长。了解「浦东」命名之由来。「浦东」一词之由来诸多人咸知是以自然地理位置取名,乃地名史上约定俗成,上海城区以黄浦江为界,各谓之「浦西」「浦东」即是这一程式之延绵。宋元时期,上海地区最大河流是「松江」(元至元十五年改吴淞江即今苏州河),仅箭力之遥之黄浦是松江一条支流。明初吴淞江严重淤塞,永乐二年,尙书夏原吉浚范家滨,引吴淞江接大黄

  • 文章浦東三縣建置之考析

    来源期刊:《浦東》 第61期  作者:倪岱峰 出版时间:1990-06-15
    关键字: 浦东三县 地理位置 区域划分 历史沿革

    ,置川沙厅,改董漕同知为海防同知移驻,属松江府,民初改县,属沪海道。」⑵诠述:浦东三县中,唯川沙县建置较迟,然早已称堡、营、厅,盖因其地理形势各具独特性。㈢建置考析1.地理图索⑴三角洲之形成浦东三县之地理位置,居于长江三角洲之顶端,长江三角洲之构成,据美人桑波瑞氏之地形学原理中有曰:「三角洲之构造,可分为三部份:一底层,河中较细之泥沙物质,被运至河口方外沉积,构成三角洲之底部,二前层。河中较粗之泥沙物质,在河口沉积,占整个三角洲之大部,层面向前,倾斜度较底层

共90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