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刘氏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南鎭平刘氏家谱简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4期  作者:劉仙根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镇平刘氏 刘氏家谱 刘氏历史

    河南鎭平刘氏,始祖纲公,于明季成化二年(公元一四六六年),自陜西西安府渭南县大鸡村,迁来河南南阳府鎭平县刘家漥。迄今历时五百二十余年,世代子孙绵延,已成为当地一大家族矣。据旧家谱「序言」内载,我远祖原居于山西洪洞,明洪武初年移居陕西渭南。迨清道光二年(公元一八二二年)三月,获自故土刘宗易君函吿,我刘氏远祖隆公,曾仕山东兖州府济宁州知州,诰赠奉直大夫协正尹职;隆公之子汝靖公,仕京都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郎中。祖茔在大鸡村东十里,新巿西门外一里许孤坟一座,前有

  • 文章鍾靈毓秀,英才代出——劉景晨故鄉尋蹤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0卷 第2期  作者:沈克成  出版时间:2004-04-01
    关键字: 刘景晨 潮漈村 考证 刘氏族谱

    去年两会前,为写一份保护刘氏父子故居的提案,特地跟礼阳兄跑到刘景晨先生的出生地——籐桥镇潮济村。这是一个风景宜人的小村,毗邻瓯海大道,戍浦河穿村而过,沿山即是岩雅景区,真是山清水秀,一方水土养育了刘门几代才子。刘氏家属带我们拜读了刘氏家谱,才知道刘家始祖乃是南田诚意伯刘基,传到景晨先生已是第二十四代了。在家谱的扉页赫然写着「彭城刘氏」四字,问其当地族长公,他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其实早在两汉时期,作为皇族的刘姓就已人多势众成为全国第一大姓了,曾有歌传

  • 文章湘鄕石磴子刘氏德甫房续谱序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27期  作者:劉陽先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湘乡石磴子 刘氏 续谱序

    石磴子刘氏德甫房宗贤,为溯祖续源,传承我各地刘氏后裔,特在财力物力维艰的情形下,以无限的热忱和无比的毅力,首先翻山越岭,东奔西走,搜集各裔相关资料,继而逐一审查,排印成册,分发有关房裔,个中酸甜苦辣,不想可知。本人捐款羙金壹佰伍拾元,带回台湾成谱一套十一本(与本人相关者),特恭录此续谱序,并附派序、德甫太祖遗嘱及世系表如文,以飨在台德甫房房裔。

  • 文章蓝田知止园翊圣公在台刘氏族志序(草案)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29期  作者:劉陽先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蓝田 知止园 翊圣公 台湾 刘氏族志序

    刘氏始得其姓,肇于陶唐伊祁氏帝尧之子监明受封于刘。初居山西平阳县时,我姓氏尙默默无闻;迭传至十八代祖(自黄帝起为二三代)累公为夏御龙侯,始发扬光大。到汉高祖刘邦除秦灭楚,建帝业于徐州彭城,都咸阳时,刘姓便更形发达昌盛。其后分为三派:孝武帝讳彻,出为藜阁郡派;长沙定王讳发,出为丰沛郡派;中山靖王讳胜,出为彭城郡派。我族彭城始祖九〇代交,乃汉高祖邦弟,字游,少受诗书于荀卿弟子浮丘伯。彼追随刘邦起义,封文信君,深获信任;高祖七年,受封于楚彭城(江苏铜山县

  • 文章刘氏民国三年修谱序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3期  作者:劉正信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刘氏 渊源 刘克勤家传 补述说明

    一、远者不能强使之近,疏者不能强使之亲。〞〞〞刘氏之所从来,出于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以地为姓〞〞〞〞处山右,称望族,历世相传,代有闻人〞〞〞〞。二、刘氏始祖于明代洪武二年,由山西省洪洞县迁丰县西南刘堤湾,历明淸两代,以迄民国,凡四百余年。三、克勤公家传:从来木之茂者,其根必深,流之长者,其源必濬,人之不疏骨肉,能念先世者,其后必昌。如刘氏之三房祖克勤公字锐修者,有可称述焉。公,文运公季子也,兄弟三人,长克理,次尽哲。文运公卒时,公年尙幼,即奋志读书

  • 文章刘氏源流考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劉心皇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刘氏 考证 家谱 源流 史料

    諡武子,故亦称范武子。)者,为晋贤大夫,食采于范,又以范为氏。旋奔秦,其裔留秦不反者,复为刘氏。而汉高,实士会之后嗣,唐尧帝之苗裔也。自汉以来,名人辈出,为帝者:西汉(十二主)、东汉(十二主)、更始(王莽篡汉,天下兵起,刘秀等共推刘玄为天子,改元更始,在位二年)、蜀汉(二主)、南朝之宋(南北朝之初,刘裕受晋禅,国号宋,都建业,传八主。)、西晋之前赵(西晋时,匈奴刘渊称帝,都平阳,国号前赵,传四主,为后赵所灭。)、隋唐之定阳(隋末,刘武周称定阳天子,在位四年

  • 文章重修湖门刘氏宗谱序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11期  作者:劉志毅 出版时间:2004-11-10
    关键字: 湖门刘氏宗谱 湖门刘氏 家族名人 序言

    刘氏源出于祁姓,尧帝(姓祁,名放勋,号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国〔定州唐县(今河北唐县)〕。裔孙刘累以能训龙,事夏帝孔甲,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封为杜伯,亦称唐社氏〔以成王灭唐而迁之于杜,为永兴之安县南十里下杜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奔晋为士师,故改姓士氏,孙士会适秦,后归晋,有子留于秦,自姓刘氏,此祁姓之刘,以国为氏。士会十世孙,战国时为魏大夫。秦灭魏,徙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生清,徒居沛(今江苏省沛县),生仁,号丰公

  • 文章刘氏族谱原序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1期  作者:演謹敍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刘氏族谱》 万历十四年

    之上,同宗一体,共户当差,永传世代,愈衍愈繁。高氏之族,姑不暇详。试以吾族计之,长支彦刚,子孙至今七辈,二支得源,子孙至今九辈;三支武,子孙至今八辈。班别行次,森森朗朗。堂弟九恩,乃弟润,留心关注,从今溯始,传流辈数,一览可识,刘氏繁衍,足征其槪。为后人者,随时序录,百辈可识。但愈衍则家愈析,而茔亦渐分。堂叔臣,虑其涣焉无统。至万历十三年清明节,立始祖,四时祀典,大会族人,和气蒸蒸,幽明无闲。使祖考之茔,虽分而不分,皆知始祖之为源本也。子孙之家,虽分析而不析

  • 文章劉墉與俺是一家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1期  作者:劉永銓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刘墉 通俗小说 刘氏族谱 迁移路线

    离故乡前几年,每逢冬天晩上,闲暇无事,为应老先生老太太要求,在孟宪荣家唸一些民间通俗小说给他们听。如彭公案、施公案、三省庄、济公传、刘公传等。有十字韵、七字韵,也有唸白的,唸到刘公案时,就有人说,刘公与咱是一家。来台后,为修刘氏在台续谱,在前第八、九、十次谱中,二世得源公栏内,注明「生贵、福江、清四子,福于明洪武年间(公元一三六八—一三九八年)勤王北上(似指靖难之变),住山东诸城之逄哥庄另有支谱(按系刘统勋所创修之家谱)存诸城」。永冰哥在世时,也曾提到

  • 文章(拾、氏族世系堂联:一、氏族简介)北刘氏族简介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2期  作者:劉惟佐 出版时间:1977-01-31
    关键字: 北刘氏族 铁墓记 上龙坊 宗祠 望族

    溯我刘氏祖宗为陶唐之后,自累公封于刘,姓刘氏以来,支分派衍,流于全国。本族系出汉中山靖王之后,至唐玄宗时,宗臣公以功勲晋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出掌南京通判,嗣调赣州通判,后率妻子移居于雩都县之五百口,殁后葬于宁都之安福鄕,有铁墓记。复分居于上老,(亦称上牢)一带地方。至道祥公(即本族始祖)生子二,长尙续,次尙绍。道祥公殁后,尙续公随子庆正迁居于瑞金之智鄕丁陂村,尙绍公则留居上老。尙续公生子三,长鹏公,次鹗公,三鸿公。尙续公殁后,其子鹏公等迁居瑞金北门外之上龙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