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训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沈文肅祠堂號稱「濤園」

    来源期刊:《闽聲》 第8期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沈文肃 祠堂 石刻 家训

    涛园亦在城边街,本宋代旧筑,以乌石山老松参天,遇风■「松籁怒涛」,故得名。沈家得此园后,改为「沈文肃公祠」,祠内供奉沈葆桢,夫人林氏,子爱苍和孙丹曾四位香位。祠的东壁刻有沈公家训全文,西壁刻沈夫人林氏在广信府被围城时乞援书的全文。此外沈葆桢太夫人林氏的诗训,墨迹,家书以及名人的联句等,亦均保留眞迹石刻于祠内,眞可谓玲龙满目,富有历史价値了。祠后有阁,出便门登石阶百余级向东处,建有二亭,遥遥相对,眺远绝佳,在其旁岩石上,刻有「涛园」两字。

  • 文章古奠基的家训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23期  作者:古奠基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传统家训 客家人 先父遗训

    一、客家人的传统家训: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二、我家祖先传下的训言:㈠要好儿孙须积德,欲高门第必读书。㈡处世忍和为上策,居家勤俭是良图。㈢绍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启后人两条正路,唯读唯耕。三、家父瑞云公的遗训:爱国爱家,必忠必孝;克勤克俭,守法守分。四、我的自勉暨训勉儿孙的话: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上希为圣,下希为贤。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尽力所及,求心所安。附记:春节期间,有亲友来访,见我家谱有上开记录,认为很值得参考,并当即抄入其记事本内,及

  • 文章(肆、悼念懷親)孝順父母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3期  作者:楊世信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父母 孝顺 神权社会 民间传说 传统伦理 家训

    尤其是母爱与孝思,更在自然感情与理性的深处。孟子说:「大孝终身、慕父母」,不得事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亲不可以为子,孝顺还生孝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簷水点点滴滴不差移。亘古及今推圣贤,万人景仰德无边,一言一行足为范,千载留芳永续传,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母亲咸视教育子女,为其对国家社会神圣责任,而为子女者,均体会母爱伟大。母爱之劬劳,各自奋勉,精神团结,以对国家尽忠,为对父母尽孝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杨世信家训

  • 文章家鄕俗話選註(十九)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48期  作者:金溪翁 出版时间:1980-11-01
    关键字: 家乡俗话 方言集锦 放野火 痱子 朱子家训

    货物。这句俗话意思说:秋多晴雨难测,冷热不定。要小心冷热以防疾病。拜拜冷自己哽:朱子家训里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是愼终追远几千年传统的孝道。家鄕祭祖正月元旦拜正至,三月淸明扫墓,中元烧箔,冬至祭祀。外加生卒忌日,年尾年夜羹饭。祭典隆重丰盛视家庭环境丰俭而定,有用五牲祭祖十六碗菜十二碗菜。祭拜祖宗祇是颗诚意的心,祖宗并没眞实享受去,祭祀馂余还不是子孙自己享受,何乐而不为。不过多了一副腊烛一束香而已。一方面是循自己的根,一方面希望生男育女瓜瓞绵绵

  • 文章(客家风情)客家家规家训与道德教育

    来源期刊:《土樓客家會刋》 第3期  作者:⊙江彥震  出版时间:2018-02-25
    关键字: 客家家规 家训 道德教育 土楼 宗族观念

    客家祖先为了自己的后代能恪守孝道,和邻睦族,坦荡做人,在族中乡间有好名声,除平日的言传身教外,还会想出不少其他方式对后代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影响。围龙屋墙壁屏柱上凿写的家规家训式的文字,就可看出先辈的这种良苦用心。客家先贤的“祖训家规”寓意深刻,言近旨远,彰善瘅恶,是先辈为人处世、教育后裔的金玉良言、箴言警语。客家先贤言传身教,客家后人取精用宏。客家地区的祖训族规包罗万象。这一方面反映了客家地区民间修谱风气之盛,每一个姓氏都在不同历史时段兴修族谱,每一本

  • 文章梅县石坑温氏家训对我们的启迪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7期  作者:溫楷正  出版时间:2013-02-24
    关键字: 梅州市梅县区石坑镇 温氏族谱 家训六则》 传统道德 客家精神

    广东嘉应学院退休教授温楷正梅县石坑是温氏良善公系族裔聚居较集中的地方。石坑温氏族谱最早成稿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一七二二年),距今已有两百九十年之久。其谱首所载《家训六则》在其他族系的温氏族谱中尚未有发现,想必是良善公系族人自已订立的家训。一、家训的内容其六则家训全文如下:一曰孝顺父母。盖闻七十母亲,老莱足式;一言还母,闵子堪称。从可知孝为百行之首,六经所载,孝经所传,圣论之训彰彰矣。充其量,圣人固有所难为;循其分,庸人皆可以尽职。凡为人子者,所当致其爱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