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河套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塞外古迹)召韶沟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5期  作者:武永世 出版时间:2001-10-01
    关键字: 召韶沟 河套平原 黄河 贺兰山

    黄河,流过宁夏及河套平原,进入现在的内蒙古海勃湾地区。海勃湾,汉语的意思是:“有狮子的地方”。一支古老的蒙古族部落文明在这里诞生,召韶沟,记载着她。历史回溯到十几万年以前:黄河在宽阔的河谷间穿行,夹岸的贺兰山和甘德尔山,树木茂密,各种动物出没其间。黄河两岸,水草肥美,一支古老的蒙古族部落从北方的高原迁来,在甘德尔山区的君韶沟驻留下来。召韶沟,谷底平坦,宽阔,腹地开阔,出口狭小,两边的山峰陡峭突出,怪石林立,如同一道屏障保护着河谷,不仅抵御著北来的寒风

  • 文章(乡贤论述)塞北高原上的“河套平原”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第24卷 第24期  作者:劉效謙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塞北高原 黄土高原 河套平原 农田灌溉 西套平原

    塞北高原是长城与阴山、贺兰山间的高原。地处蒙古高原与黄淮平原、黄土高原之间,是内地和蒙古、新疆的要冲,为我国北方的屏障。塞北高原在地形上除了为蒙胞的游牧区鄂尔多斯高原、及桑干河而得名的桑干盆地外,就是所谓「黄河百害、惟富一套」的「河套平原」。河套平原,从黄河沿贺兰山北上,至阴山,始次第东析,到托克托县附近,成为一大弯曲地带,这便是塞北高原上的精华地区「河套平原」,亦有称「带状绿洲」。为半农半牧地区,因境内河渠交错,稻田密布,人口众多,素有「塞上江南」之

  • 文章(詩詞)兒時的回憶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31期  作者: 趙金璞 出版时间:2007-12-01
    关键字: 诗词作品 儿时回忆 河套平原

    美丽富饶的河套大平原,那里曾是我幼儿时的乐园,每每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快乐的儿时仿佛又在眼前!时过境迁,催人泪下,好似黄梁美梦!怎不叫人肺腑干裂!

  • 文章水利专家王同春开发河套纪略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8期  作者:王玉賓  出版时间:1982-01-25
    关键字: 王同春 河套开发 水利工程 地方贡献

    王同春,河北省邢台县人,初业皮贩(绥远文献载谓小工出身,一说黑皮匠出身,按邢台县为华北皮毛集散地,绥远蒙旗各地,到处都有邢台皮贩踪迹,历史甚久,该刋所载,想为皮贩之误),原名进财,至绥远后,改名同春,豪侠好义,聪慧过人,淸同治间至绥远托县,后移居绥西,给郭商人包工,因郭无钱付工资,将隆兴长一带土地,拨与王耕种,后王同春挖渠灌漑,即名之谓义和渠,灌漑田地十万余亩,为王氏开渠之始。王同春虽出身小贩工人,终为水利工程专家,河套除永济渠外,四十八道大渠,皆为王氏

  • 文章(乡贤论述)故乡掠影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第24卷 第24期  作者:張學明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地理位置 地方志 雨量分布 河套 交通

    草木凋零、可谓不毛之地,难以农垦,不适合久居。阴山南面年雨量多在四百公厘与二百公厘之间,但鄂尔多斯高原除外,属草原气候,农牧均宜,是故乡的精华区域,尤以河套平原为最。所谓河套平原北起大青山、狼山、南至鄂尔多斯高原,西接宁夏省的西套平原,东至绥远的东部岱海一带,东西长约五百公里,南北宽约三十至八十公里不等。河套平原的名胜古蹟最有名的是百灵庙又称鸿里寺,为清圣祖所赐题,系由若干小庙集合而成,民国三年毁于兵变,十三年重建,壮丽如昔,别具风格、殿内绘有各种佛像壁画

  • 文章张季直与张相文垦植河套始末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7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83-08-15
    关键字: 张季直 张相文 开发河套 农业种植 失败原因

    往还,滦东革命时,相互秘密通信,至是把晤,畅谈边疆兴革事项。复由归化西行之毕克齐、唐之武川也;尔后至察素齐、萨拉齐县,地临黄河;抵达拉特王府至包头巾,又西行至五原县,得识县农会会长王同春,获悉绥远地带农牧事业,极有前途;由五原再南行至慢格素、哈不特、张家油坊,再西南行至丰社、大中滩(属阿拉善旗地),因豫匪白狼入甘肃,宁夏戒严,遂乘舟至包头东归,翌年撰成「河套与治河之关系」,并向农商总长张季直建议,筹划开垦河套事务。 × × × ×是年冬,居士致书五原县王同春

  • 文章黄河(二)——河套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5期  作者:張維一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黄河 河套地区 地理范围 文献说明 鄂尔多斯草原

    黄河百利,更富一套」,我很欣赏这句话,但是我们若再加努力,「更富的」不仅是现在的「一套」或二套、三套,而是比二套、三套更大更广濶的鄂尔多斯草原………一、一般人常说:「黄河百害,惟利一套」。这是一句不辨是非,忘祖、忘本的话,容另文辩正。我倒觉得「黄河百利,更富一套」的话,反而切合实际,値得欣赏。说到「河套」,我们应该先了解他的位置和范围,在这里,我们先引证两段文献来说明: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河套,今绥远南部,即蒙古鄂尔多斯。其地东、西、北三面拒黄河,南

  • 文章(蒙疆胜况)河套明珠—跃进中的巴彦淖尔市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第30卷 第30期  作者:劉振業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河套平原 工业生产 人均收入 经济资源 交通建设

    成为河套人的共识;大开发、大引进、大项目带动了电力、交通和城鎭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盐碱荒滩建起座座火电城。临河区东郊在建的(2×30万)千瓦热电站隆冬季节工人正在安装调试设备,春节后即可技产。乌拉特牧区、五原县的火电站也在紧张筹建。要想富,先修路。元月廿五日,内蒙古自治区建设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丹(辽宁丹东市)拉(西藏拉萨)国道主干线——哈(包头市哈德门)磴(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段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横穿河套平原、阴山南麓二〇四公里。大西北

  • 文章(水利)詮釋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之眞諦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4期  作者:劉世高 出版时间:1980-12-01
    关键字: 黄河流域 流域面积 流经区域 河套地区 水利灌溉 流量 泥沙

    唐,水利称盛,惟灌区外,或为漠漠沙碛,或为塩卤广被,尽属不毛之地。此段河甚宽约三、四公里,坡度降至一、〇九五公尺;船只甚多,下行顺流航行,可至包头。自石嘴子至磴口,约八十公里,河宽三四〇公尺,左岸为阿拉善山,多草地;右岸为阿拉布素山,多沙邱,两岸高约十公尺;洪流滚滚一片混浊,出磴口后,东行,河身骤宽至数公里,已入绥境,北依狼山(阴山支脉),乌加河(有说为黄河古道,现沦为黄河支流),迤逦曲折环行于山脚下,成为河套各渠总退水渠;下行汇注于乌梁素海,复通于黄河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