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国语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编著国语论语凡例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1期  作者:吳延環 出版时间:1995-01-31
    关键字:国语论语》 凡例 历史考究

    ㈠基督教新旧约二书原文是希伯来文,嗣先后译作希腊文、拉丁文,又陆续译为各国国语及地方方言,截至西元一九九一年底,译本已达一千九百四十六种,我们的「论语」,虽历经两千四百多年,则仍沿用原文,因文辞简朴,其中微言大义,常感隐约难解。为求养蒙于正,斯文普及,故有译成现代国语的必要。㈡本书将「论语」原文,都用流畅国语译出,连语气也依式模仿;既非注疏,也非演绎,故名「国语论语」。㈢本书所译国语,限于本文,其中引用诗书上的话,则照录原文,只在其下括以国语,以保原貌

  • 文章華語的國際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黎世芬 出版时间:1969-05-01
    关键字: 国语 汉字 方言 文化

    最具代表性,便自然而然形成为标准的华语。由于它吸收的方言成份较多,每一种被吸收方言使用地区的人,对这种具新的代表性的普通语,都感觉得熟悉而且能接受,于是,它便变成了曾被吸收过的一切方言使用地区的人的通用语,标准语,它兼容并蓄,它也就扩大发展。汉字不仅为全中国人所采用,也为相邻的民族所采用。如韩国、日本、越南,由于文字的采用,日本语、朝鲜语和越南语都或多或少地有中国语的掺入。而蒙古、新疆和西藏这种情形并不显著。特别蒙古人一度入中国,可是,蒙古和整个中国,在语言

  • 文章什么话?国语(普通话)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0卷 第1期  作者:陸賈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国语 国际语言 方言

    华人齐齐讲国语,鸡同鸭讲不复见」。这是二〇〇四年四月十一日美国华文「世界日报」的《世界周刊》专题报导版曾慧燕(大概是小姐)文章的标题,提及咱乡亲们在美的部份状况,原文很长,谨节录如下:当年我尙是一个苦哈哈的留学生时,在纽约华埠想打工挣学费,应征肉食公司的清洁工,开口说的是国语,却被讥为「唐人唔识(不会)讲唐话」。我就开始学广东话,没想到时至今日,这意义又不大了,因为华埠的政经氛围,跟过去有天壤之别,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九四〇年自中国

  • 文章民族文化与国语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5期  作者:車輪 出版时间:1989-02-06
    关键字: 民族文化 国语文 国语文教学 民族精神

    一 语文与文化文化为一国命脉之所系,而语文则为民族文化之根源。我国一向以历史文化悠久博大见称于世,复兴基地成为传统文化保存发扬者。在此经济持续成长,社会加速变迁之中,文化建设关乎补偏救敝,中兴复国之大计。严格说起来,同一民族,就是同一文化之人群,抛开文化,就没有民族,欲拓展民族,必昌明文化,必加强国语文教学之推行。日本占领台湾五十年,第一件要推行的事,不是发展经济,改善农业,而是强制推行—「日语化」运动,来消灭本省同胞的民族意识。战后琉球又归向日本,也是

  • 文章倡导国语运动八十周年 举行吴稚晖纪念会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77期  出版时间:1991-11-10
    关键字: 国语运动 八十周年 吴稚晖纪念会 专题报告 国语推行委员会

    的专题演讲是「国语文推行之前瞻」。李敎授指出由于电脑的发明及不断的改良革新,使国家文字与语言的统一愈来愈有其重要性、迫切性及具体化要求。目前政府已经公布的标准字体,为求彻底实现,铜模模稿的制定刻不容缓。在语音方面急着要做的是:1说写精致(不粗俗)的国语2一字多音问题(所谓破音字)的简化。3整理语法(舍弃英语文法旧路)4字汇应用频率多寡的硏究。5敎外国人注音符号(是否使用罗马拼音字母)6两岸语文的统一(文化统一可以先于政治统一)。建议将在花筹设大学定名为稚晖大学

  • 文章如何增进国语文教学效果(三)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卷 第4期  作者:朱景榮 出版时间:1986-11-15
    关键字: 国语教学 教学时间 教学工具

    适中,稍有增减,随机酌办。其敎材,可参考「纲要」各表中项目,初年级先写注音符号,或基本笔画,或简单字形。渐进而由国语课本中选取「生字」,编配字形,以便推类练习,或编选成句,以资应用。皆须于开学之前,编订要目,以供每周敎学,而免临时寻觅。还须注意范字黑板上的格式,以与儿童所用的纸簿样式相同,较为适宜。范字体势,初学楷书,以平正均匀为要。敎学时,携入课室悬挂示范。⒉儿童预备纸墨笔砚及砚水,最初由敎师予以正确的指导,各置砚台在书桌上,由值日生注水,或各自在课前准备

  • 文章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0期  作者:黎劭西 出版时间:1984-02-02
    关键字: 王照 拼音文字 官话字母 国语教育

    ~王玉川乡长赐稿两篇,一为「王小航先生传」,已在本文献第五期刊过,不再赘刊;二为「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按王照字小航,河北甯河县人。民初国语读音统一会成立,被选为副议长。党国元老吴敬恒为议长。兹刊出为硏究国语音韵之参考。刘本厚注

  • 文章王小航先生传——国语运动的先觉——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5期  作者:王天昌  出版时间:1979-01-15
    关键字: 王照 国语运动 人物事略 历史

    州县地方设立学校之始。次年是戊戌年,他在北京供职,便与徐世昌[1]、李煜瀛[2]等创设了「八旗奉直第一号小学堂」,这所学堂在入民国以后改名为「畿辅中学」、「燕冀中学」。淸廷规定,凡是兴学创校,都必须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当今之外交部)办理立案手续。小航先生在申请立案的呈文中写道:『名为第一号者,以后尽力推广二号、三号,以至十百千号,多多益善也』。大臣看了他的呈文,斥其语为夸大张狂。德宗皇帝欲行新政,小航应诏上书言事,内中有云:『请帝奉太后出洋,自日本始;并

  • 文章《讲粤语》浅谈粤语与国语的相同与相异之处(二)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96期  作者:梁雪華 出版时间:2016-12-01
    关键字: 讲粤语 国语 心机 口语文字 声韵

    国语有四声,粤语有九声,国语有分轻声、重声,粤语则无分轻、重声,只有声韵的高低。粤语的第1、2、4声,与国语第1、2、3声的音高相同,只是国语的第3声(ˇ)有回声,粤语则无回声。粤语的第3、5、6、8、9声,是悬挂于中间的,此五个声国语是没有的。因此,学习者必须借由勤加练习,多听、多说,以增进熟练度以外,并无捷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夫下的越多,发音自然越标准。一次笔者的一位学生,在赴澳门工作前数日,传来一张智慧型手机截图,内容是他向澳门友人报喜

  • 文章从语言文字的功用说到推行国语运动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2期  作者:車潤豐  出版时间:1986-02-09
    关键字: 国语运动 文字 历史文化 方言

    磨也。二 中国「语」、「文」特质与功能中国因有一脉相系之文字,故能产生悠久博厚之中华文化,足以说明文字的功能。今就语文本身再加探讨,以求进一步之了解。语言为文字根源,其类型足以决定文字之发展,印度、欧、美语言属于「综合语」,声音曲折,以语尾变化定其词性。故形成即音存义之拼音文字。我国语言属于「分析性」,声音特然孤立,几乎毫无附属,故形成单音独体之方块文字。在形、音、义三方面,均有均衡之发展。(一)象形之本质——文字胚胎于图画,如埃及古文、巴比伦楔形文,亦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