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乡音乡情共返回5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談秦腔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3期  作者:趙宋岑  出版时间:1970-10-15
    关键字: 秦腔 西北戏剧 乡音乡情

    秦腔爲西北各省普遍演唱之戲劇,今日其流行地區雖偏於一隅,不若平劇之普及全國,但秦腔之歷史甚爲悠久,在中國戲劇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細考戲劇源流,近兩三百年間,流行國內之重要戲劇,多有承襲摹仿秦腔之線索可尋。秦腔之起源難於稽考,但關中在周、秦、漢、唐各代,久爲全國政治中心,料必有以秦腔爲本之腔調流行。今日之秦腔當爲梆子腔、西皮調、亂彈三種揉合而成,試看以下清人之筆記:秦云擷英小錄談及梆子腔有云:「秦腔自唐、宋、元、明以來,音皆如此;後復間以絃索。至於燕京及齊、...

  • 文章泰順方言蠻講解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5卷 第1期  作者:黄文驥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乡音乡情 泰顺 方言

    溫屬泰順縣明景帝景泰三年(西元一四五二年)析原瑞安縣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共五都,及原平陽縣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三都共八都組合而成。泰順語言,槪可分爲兩類,卽原屬瑞安縣部份,皆操由溫州話五十里一小變,一百里一大變,變成瑞安話,三溪話,莒江話,而泰順城裏話,接壤地區,雖語音有異,但可相通,越區則發生困難,泰順話與溫州話,部分聲同韻不同,或聲調(平仄)不同,如「有」爲一又與一ㄠ之分,「不」爲ㄈㄟ與ㄈㄨ之分,部份聲韻均不同,再加上不同之口頭話,說...

  • 文章鄕謎

    来源期刊:《宿遷季刊》 第6期  作者:南克發 出版时间:1983-04-01
    关键字: 谜语 学者观点 乡音乡情

    作者小傳:仁和鄕鄭廟庄人,南秀文次子,兄南克勤,民國三十七年縣失守隨父兄到南京,從軍來台,六十三年中校營長退伍,現自營工業社。

  • 文章沭陽諺語彙覽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6卷 1~4  作者:徐公超  出版时间:2014-12-01
    关键字: 谚语 乡音乡情 往事回忆

    少小離家,對於家鄕沭陽的一切,多已模糊淡忘。唯獨諺語卻記得特多。舉凡食衣住行、人情世故、季節氣候、養生送死、爲人處事,可謂應有盡有,無所不包,但究竟如何?讀了便知:△飽帶乾糧晴帶傘,六月炎天準備寒。△貓過清明狗過夏,人過芒種說大話!△一娘生九等。△一代沒好妻,三代沒好子。△二八月,亂穿衣。△二八月,看巧雲。△大旱不過五月(農曆)十三。△張家長,李家短,人家事情我不管。△晴冬(至)爛年。△小老(鼠)拖扇柄,大頭還在後面。△看人吃豆腐—牙快!△馬上不知馬下苦...

  • 文章《沭陽諺語彙覽》續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7~38卷 1~4  作者:徐公超 孔繁秀  出版时间:2016-12-01
    关键字: 谚语 儿时回忆 学者观点 乡音乡情

    △偷雞不成蝕把米。△三九四九凍死狗。△人不知,鬼不覺。△紅配綠,看不足。(沭陽方音:綠足押韻)。△不怕慢,就怕站。△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豬八戒扛耙,上下不夠手。△只聽樓板響,不見人下來。△馬不知臉長。△醜人多作怪。△癡人頂重髮。△萬事起頭難。△讀書不健康,學問棺材裝。△養子不讀書,不如養隻豬。△五狼神。(人若同時遇上五隻狼,必然無命。)△不到黃河心不死。△大哥不說二哥,兩個哥哥差不多。△人要衣妝,福要金妝。△嘴上無毛,說...

  • 文章喚頭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7~38卷 1~4  作者:李自見  出版时间:2016-12-01
    关键字: 唤头 工匠 往事回忆 乡音乡情

    上個世紀五、六〇年代,常看到挑著,搖著手中的「喚頭」的工匠,行走在大街小巷,他們發出的清脆聲音,迴盪在寧靜的空中……「喚頭」是用幾塊鋼片或銅片連接在一塊木板上,也有是用牛、羊皮做的小鼓,鼓腹繫一鼓槌,鼓側裝一鼓柄,以指扭動鼓柄,鼓槌隨之搖擺擊鼓,咚咚作響,用以傳播訊息,招攬生意。當住戶們聽到「喚頭」敲擊之聲,即知編柳紮匠來了,隨即取出家中破損的柳編用具請其維修。另鏟刀磨剪工匠的喚頭聲中還配有粗獷的吆喝聲,增加傳播攬客的效果。其次經營日用小商品的賣貨郎,手...

  • 文章憶江南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29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67-10-1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乡音乡情 民俗

    四十七 地藏香江浙民俗,以七月三十日爲地藏王菩薩誕辰,是晚於牆隅燃小牙燭,對列成「人」字形,並於地角插香以祀,蓋地藏王嘗發宏願曰:「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人因敬之。七月杪,誕日拜空王,處處牆燃「人」字燭,家家地插棒兒香,我佛苦心腸。四十八 鬪蟋蟀蟋蟀好鬪,優閒之士,覓而養之,其捕捉之工具,貯畜之瓦盆,供食之瓷盞,及稱體重之過籠,無不刻意求精,迨至賽期,携往茶坊,參加競賽,藉以賭博;勝者掛紅采而歸,錫以「將軍」名號,負者則抛棄之閒尋樂,華屋養秋蟲,金翅紫牙...

  • 文章牛歌——打累累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廣豐  出版时间:1985-03-01
    关键字: 农家歌谣 乡音乡情 累累

    「累累」,是吾鄕農家長工們趕牛工作時所唱的一種特有的歌謠,只是並不叫唱歌,而叫做「打累累」。筆者寫成「累累」,乃取其音似;用蘇北灌雲縣東南鄕的口音唸起來,須較ㄌˋㄟ音稍重,資ㄌˇㄟ音又輕一點點兒。至於爲什麼叫做「打累累」,多年來尙無確切的考究,附會說法:是藉聲音的刺激,讓辛苦勞累的牛隻,振作精神,賈勇向前。「累累」有聲韻、富變化,歌聲音色好音量足的,還兼具旋律與節奏之美,却並沒有詞兒。只是咿、呀、啊、哈、囉地任情抒放,那種率性自然有原始意味的曲調,不但耕...

  • 文章思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汪兆海  出版时间:2004-09-01
    关键字: 思乡 乡音乡情 人物回忆

    家住山南灌水東,身逢戰亂信難通。六十年來顚沛苦,鄕音一句影無蹤。

  • 文章憶舊話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王臨冬 出版时间:1987-03-02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春节习俗 乡音乡情 过年场景

    進入臘月,迎年的序幕在每個家庭中就漸漸拉開了。看那巧婦們先爲全家男女老少做過年穿的新棉靴:夜以繼日的納靴底,做靴幫,各顯妙手、巧藝,在靴樣上花工夫弄變化。成人們的是黑色,料子可有布的、綢的、緞絨的,前面夾兩條皮筋的,緣皮邊的,鑲兔毛的。孩子們的更講究,靴面不僅用彩色的綢緞,還用各色的花絲線繡上花鳥蟲魚,更巧手的母親還繡成字裏穿花;小小的一雙棉靴,不僅能顯出福、壽,還能有吉祥、如意。婦女們可說是心思著年,手忙著年,把迎新年的意味濃濃的撒散在每個家人的意識裏...

共58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