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研究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人物傳記)先父清和公百年冥壽紀念文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9期  作者:黃普榮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黄清和 海峡相隔 研究风水

    黃公,名清和,字秋澤,民前二十年(壬辰)古七月十五日,生於湖南省寧鄕縣麟峰鄕(現爲善山嶺鄕)之戚家橋河塘灣,幼略讀私塾,及長業農,上有兄(鉤澤)早逝,姊一(適蔣),妹一(適楊),十八歲與吾母張氏結婚,隨即接長家業,自少有咳嗽纏身,每年春冬,頻服湯藥,體質益損;加之,後數年間,因生活愈困,折磨頗深,遂致病劇,於一九五六年即(民國四十五年)十月廿五日午時與世長辭,享年六十五歲。余兄弟姐妹十三,夭折者九。所存兄弟妹四,長兄凌榮於民國卅四年(一九四五年)古五月二...

  • 文章淺述生命的情調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襄言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生命 刘秀学术研究会 葛昌永 人生感悟

    原文载国是评论一〇九期壹、文章提要一、初临:二〇〇二年五月十一日,鄂省枣邑各界艺文人士—九人团队,以刘秀学术研究会名义登临台湾,实现了他(她)们以三百多个日子的等待(待上级批准):以及数十个年月的期愿,以窥台湾的种种。成员中大陆作家协会会员葛昌永先生,于返程后,撰述了以阿里山神木为基吟的—生命的情调—宏文。二、概述:生文中寓意,其潜蕴于民族历史的发育与递嬗,意味着多数民族血缘文化传承及延展,乃有深沉的慨叹,岂其所谓有心人欤。三、神木:三代神木绵亘于「三代

  • 文章銅鼓的故事——紀念先師凌純聲教授百歲冥誕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9期  作者:李亦園 出版时间:2003-01-10
    关键字: 壮族习俗 铜鼓研究 传说故事

    一九五〇年國立台灣大學教授凌純聲博士發表論文於《台大文史哲學報》。一九五四年,凌教授又撰寫一文,時任助教的弟子李亦園代為謄稿,凌先生說:「將來可以回大陸時,你應該去廣西或雲南看看他們博物館公藏和村寨裡私藏的銅鼓。」二〇〇〇年,享譽學界的李亦園院士終於成行,造訪廣西博物館,深究銅鼓的形制、文化叢結與傳說,寫成。李院士說:「二〇〇二年是先師凌純聲教授百歲冥誕,謹以本文敬表紀念之悃。」

  • 文章金秋故鄕行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6期  作者:毛育剛 出版时间:2006-02-01
    关键字: 徐霞客研究会 方岩山 中秋节 绝壁奇松 返乡

    我这次故乡之行,主要目的是参加上(二〇〇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在丽水召开的「徐霞客与丽水旅游文化研讨会」。十多年前大陆一群从事地理、地质、旅游文化研究的人士,在北京成立了徐霞客研究会,希望集合有关的专家学者,对明末伟大旅行家徐霞客的一生及其所写的游记,做有系统的分析研究,以发扬徐氏不畏艰辛、刻苦耐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徐氏为江苏江阴人,因邻近浙江,曾遍游浙江的名胜古蹟。徐霞客游记的首篇,就是「游天台山日记」,为浙江名胜留下许多翔实而文笔生动

  • 文章毛育剛伉儷赴大陸開會及參展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9期  作者:何言 出版时间:2007-02-01
    关键字: 毛育刚 探亲访友 徐霞客研究会 参展 “台湾休闲农业之发展”

    本会名誉理事长毛育刚教授偕夫人陈正娟女士及小女倬成,于上(九十五)年十月廿六日前往大陆。先至珠海及杭州游览,夫人与女儿随后到上海访友,毛教授则只身回丽水探视姊弟及亲友。在前丽水地区台联会张一心会长之引介下,拜会政协王国华先生及台办、台联等有关单位首长,蒙热情款待,相聚甚欢。十一月九日至十一日,一家三人在杭州会合后,至宁海参加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年会,以「台湾休闲农业之发展」为题,发表论文。会后倬成先返台,毛教授与夫人于十一月十二日赴广东东莞,参加

  • 文章開放大陸探親的幾點願望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3期  出版时间:1987-12-01
    关键字: 两岸开放探亲 探亲问题研究 同胞情谊

    十一月二日紅十字會中華民國總會開始受理大陸探親登記以來,近四十年海峽兩岸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的情況,至少獲得單向的解決。觀諸登記最初幾日,紅十字會辦公場所門庭若市的喧闐擁擠,政府此一基於人道之擧措,可謂極洽輿情。福建同鄉來台者衆,尤其熱誠讚揚支持。大陸探親及其可能衍生的有關問題,月來報章雜誌多所報導與討論,本期福建雜誌亦以此為專題,彙輯資料,加以分析,以供鄉親參考。我們並提出以下四端:其一、所望於政府者——有關死亡、婚姻、繼承,乃至自大陸携帶囘臺灣的...

  • 文章河南桓陽魏氏探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3期  作者:魏仰賢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河南桓阳 魏氏 族谱资料 研究 寻根探亲

    河南省寶豐縣西大營鎮,位居臨汝、寶豐、魯山三縣之邊陲接壤地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因常駐有重兵,亦為交通要道,故名大營鎮。又因地處桓河之陽,故又稱「桓陽」。民國卅一年秋,藉當時河南省立戰區第一師範學校遷駐該鎮之助,首創「私立桓陽初級中學」,即因此而得名。筆者少小離家,曾流亡陝西、南京、廣州及台灣五十餘年,原籍雖為河南省寶豐縣西大營鎮,因在外地居住時間遠超過在老家生活甚久,故對於故鄉沿革及歷代祖宗情況,均一知半解,模糊不清。迄民國八十一...

  • 文章士麟学兄由台返呼欢聚一堂陈俚句一律以为纪念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8期  作者:榮賡麟 出版时间:2004-12-01
    关键字: 学兄 聚会 教育科研 研究所 诗词作品

    话别程门[1]六十春,故人相约会青城。似水年华容颜易,如潮往事任追寻。塞北化雨春来早,辽东华表[2]鹤归踪。恭祝耆年添福寿,美景共度夕阳红。二〇〇四年五月十六日通讯处:内蒙古自治区呼市二中南侧呼市教育科学硏究所[1] 宋代二程夫子程明道、程伊川,开门授徒,门人立雪程门。此处借母校伊盟中学。[2] 古人丁令威修道成仙,化鹤归来,集于辽东华表柱上。此处喻王兄远从东瀛归来。

  • 文章讀台灣詩人黃祖蔭先生《懷鄉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7期  作者:萬榮保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黄祖荫 故乡 诗词作品 国画研究 民间传说 返乡探亲

    善画画,特别是善画鸡,他画的鸡,宛像活的一样,曾多年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因黄祖荫先生在旅居台湾六十年中,曾多年在新竹、时雨任教,对国画很有研究,曾任台湾中国画会评委,获得过画学金爵奖。因此,黄祖荫先生,在2004年6月20日的樟树台办的《连心桥》上,发表了首《乞张志安鸡画》的诗。五德兼姿六畜英,苍茫一喔普天惊。先生起笔收风雨,敢乞千山我独行。此首诗从表面看,虽说是首乞画诗。但诗人实欲与同乡联起座友谊桥。关于《追忆黄坚族伯》、《怀庐声佰姻长》、《怀乡贤龙潭

  • 文章(肆、雜記類)氣功論叢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1期  作者:楊世煥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气功 世界医学 学术研究 养生保健 意念 混元气

    编者按:作者杨世焕先生,毕业于华夏智能气功医学理论培训班第三期,获大陆「中医管理局」国家医学气功师资格。曾于前年代表台湾,出席第三届世界医学气功学术交流大会,并作学术研究专题演讲,其论文入选世界气功文献,为气功名家,名列大陆世界名人榜,本文曾刊登于台湾新闻报「气功讲座」,因作者系气功专栏作家。气功在古代是「天人合一」的学问,在现代气功是一门生命科学。通过特殊的训练方法,使人与宇宙保持一定的平衡。从而达到人体和外界高能物质的交换、积累、强化、利用的科学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