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建校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刘珍鉴为故鄕捐钱捐屋建校兴学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4期  作者:曾伯加 出版时间:1990-03-20
    关键字: 刘珍鉴 河洼刘庄 捐钱捐屋 建校兴学

    解嚴之後正當有許多人千方百計正在硏究如何賺「大陸財」之時,八十歲老人劉珍鑑卻省吃儉用,把錢捐給貧苦故鄕建學校,由幼稚園到職業學校,還設奬學金,故鄕人爲感念他,不但爲他立碑,還以他和太太的名字爲學校命。八十歲的劉珍鑑住新竹市延平路,是少年監獄退休的總務科長。如今每星期還到生命線値班二天當義工,也是長靑服務社的創始社員之一。劉珍鑑爲善不欲人知,昨日在記者訪問下,透露回故鄕興學的經過。淸瘦的劉珍鑑是山東省聊城河窪劉莊人,十九歲那年畢業於聊城師範學校,還未教書,...

  • 文章交城中学建校始末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9期  作者:喬秀原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交城中学 建校史 抗日办学 品德高尚

    地的卦山督建「天宁寺」,历朝并予扩建、香火鼎盛、风京优美自然、历史悠久,是为名胜景点,游人不绝,母亲幸得长眠此福地、庇护子孙,再也不会受日寇的欺侮了。由于工作上的需要、顺便搜集有关写作资料,经协助幸获知「交城中学」的建校是先父讳家才、字华塘公在第二次大战前夕即立下宏愿、要在交城县设立一所较具规模的学校,为文化闭塞的家鄕作育英才、促使家鄕的文化、教育、社会等能赶上时代。一九三七年日寇侵华,因全面抗战而搁置,直到一九四五年元月,先父奉派至太原负责肃奸工作,想到

  • 文章简述苇子园小学建校、重建、暨奖学基金之设置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劉永銓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苇子园小学 奖学金设置 颁奖标准 返乡探亲 重建校园

    使有就近读书处所,遂为建立苇子园小学催生,与董立桐、刘德粹、董立彬诸先生商议,先临时在董立彬先生牛屋院三间西屋内办单班小学一所,招收一二年级,学生约三四十人,聘董立枢、董立杰两先生任敎,不取分文,纯为义务。向上级请发每月小米六十斤,每年白布三丈,棉絮两斤(敎师作衣服用),经费统由董立桐先生掌管。约二年,运用此款购置课桌二十余套,学生始有像样之桌凳。民国三十二年,董鄕长为积极推动建校工作,又组成建校委员,成员除本村董立桐、刘德粹两先生外,另聘刘大庄刘运修先生

  • 文章(懷鄕憶舊)八十回憶

    来源期刊:《永定會刋》 第27期  作者:闕啓春92.10.10. 出版时间:2004-02-08
    关键字: 返梓省亲 回忆童年 捐资建校 怀念故乡

    无法如愿。斯时适逢开放探亲,沛球即先回鄕查察,目睹家鄕贫困,子弟敎育仅有堂堡国中分校,但破烂不堪即将裁撤。其返台后一再硏商,因南港宗祠已无法拨地兴建,未知拖至何时始能解决?不如将此资金转移建设家鄕较为适当。为免分校受裁撤,就以先建校、后建宗祠方式办理,这就是三堡老家能建校建祠之原委。南港宗亲祖产申诉至八十九年秋始获解决,亦当即成立筹建小组,以一亿三千万元兴建一座十二层高之阙氏宗祠,非常壮观雄伟,至为欣慰,眞是两全其美。家鄕三堡由诒流捐资建校、建祠、整修公路

  • 文章鄕事憶往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期  作者:李漢增 出版时间:1992-12-31
    关键字: 五华县参议会 停堂建校 家乡建设 往事回忆

    不错据乡人来穗谋生者所告,亦谓县内乡村大多缺水缺电,农作物收成不好,年青人无工可做,以致造成全县一片苦况,眞是为本县县民同胞叫苦。黄埔停堂建校 开风气之先我是土生土长的黄埔人,曾在自己的乡村小学服务数年,对于本乡文物,教育及乡人的习性,大多有所观察和认识,所以对本乡有深切的感情。此地四面环山,左有潭江流经其地,东有挷弓岭,前有高种树,高大如箭靶,右有马鞍山奇峰异状,是一个雄壮美丽的乡村,加以土地肥沃,民风纯朴,乡村风气极佳,乡村大多远走南洋各埠谋生,每年侨汇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