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山区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崛起的宜居产业新城——青山区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5期  出版时间:2010-04-20
    关键字: 武汉市青山区 基本概况 发展方向

    基本概况青山区是是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是华中地区工业重镇,「国家环保产业基地核心区」,东与洪山区接壤,西与武昌区毗邻,南倚东湖风景区,北濒万里长江,与天兴洲隔江相望。全区面积四十七点三九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四十五万两千七百余人。区内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众多,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武汉石油化工厂、中冶集团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中国华电集团青山热电厂、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等一批国家大型企事业单位

  • 文章本会松山区连络处发挥同乡互助精神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18期  作者:海興 出版时间:1978-07-03
    关键字: 松山区联络处 济助同乡 乡情

    鲁山县王中堂同鄕,现年七十二岁,单身在台,孤苦无依,近因年高体衰,又加半身不遂贫病交加,境况颇为艰窘。事为本会松山区连络处主任赵尊现同鄕闻悉,立即发动附近同鄕,大力帮助王同鄕,首先将王同鄕送进仁爱医院治疗,继又将他转进荣民总医院,同鄕们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充份发挥了同鄕情感与爱心,大家在王同鄕住院期间,轮流到医院中照应他的起居,经过月余来大家的悉心照料,王同鄕病情大为好转,现已返家休养,总算是他度过了一次危急的难关。患难中见眞情,王中堂同鄕此次的病

  • 文章徵婚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67期  出版时间:1991-01-05
    关键字: 征婚启事 定居常州 山区公馆

    鄙友民国十五年生,健康与学识俱佳,渠意欲囘大陆家鄕常州市区定居,(保留现有户籍,仍可两岸去来。)拟征55岁,以「愿同赴彼岸建立家庭之女士,有意者请寄略历、相片至台北市文山区公馆街五号五楼。杨可陶启

  • 文章創意洪山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85期  作者:鄭濤 出版时间:2012-10-10
    关键字: 洪山区创意大道 园区简介 创意案例

    居住和商务。街道口同时是武昌的交通枢纽之一,它是武汉市二环线的重要支点之一,规划中连接江南、江北的二号、八号地铁也将由街道口通过。「环线经济」和「地铁效应」一起发力。街道口不仅是武汉的「交通中心」和「商业中心」而且还是「科教中心」、「文化中心」,洪山区决定利用街道口这块有利地形,牵起一条「创意大道」,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从二〇〇八年开始,洪山区政府正沿着这个「丰」字,布局著全区的创意产业。到二〇二〇年,该区将集中建成武汉大学珞珈创意产业园、武汉创意天地,南湖

  • 文章滋根与贵州贫困山区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5期  作者:羅義賢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滋根行动 贵州 贫困山区 教育活动

    本文原载滋根会讯第二十三期㈠贵州的基本情况贵州占地十七万平方公里,人口三千四百万,其中三分之一是少数民族。如苗、布依、侗、土家、彝、水族等。贵州是中国最落后的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値排全国之尾。全国统计中十六个极贫困区,贵州就有三个(乌蒙,武陵,和雷公山区)。全国六千万贫困人口,八分之一在贵州自然和历史是贵州贫困的主要原因。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季候风在此交汇,特殊的气候使贵州成为唯一没有平原的省。『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直到明清时代,贵州

  • 文章免酬兼職濟困扶貧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0期  作者:李季仁  出版时间:2000-05-01
    关键字: 免酬兼职 扶贫济困 九江洪涝 教育支援 山区教育

    李烈钧基金会成员都是兼职的,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不拿报酬,为振兴赣西北山区教育,把所筹资金全部用在资助贫困学生身上,深受社会的好评。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