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精神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道德教育的宗教情怀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8  作者:張植珊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科学精神 宗教信仰 儒学 精神重建 道德教育

    解除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与心灵创伤,其唯一的途径便是重建宗敎信仰,重整道德规范,以之实现民主法治,如是则宗敎、道德、法治三者环环相扣,始能适应生存于现代化的生活,并能因而复归于天人合一的境界。四、宗教与道德是现代化的两大支柱㈠我们需要具有宗教情怀的道德教育回顾中国人的宗敎生活,我们寻出如家礼敎的宗敎性格,从而发现礼敎中孝道所具有的宗敎意义,最后认定孝道是中国人在没有「高级宗敎」下所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与行为之依据,并以宗敎性格相对待。长久以来,中国人藉著孝道的宗敎

  • 文章充实精神生活 实践民生主义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0期  作者:王洪鈞 出版时间:1984-02-02
    关键字: 精神生活 仁爱精神 娱乐设施 教育 体育 民生主义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之后,各种文化建设工作,更透过学术、社会、文艺各方面努力推动。四 教育扩充中仍维持质的提高以敎育而言, 蒋公在「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中指出:「敎育的使命在促进社会与民族复兴」,复列擧了儿童强迫敎育与成人识字敎育、家庭生活敎育、公民敎育、职业生活敎育、大学敎育、成人敎育等等九个部门的敎育内容,为国人所遵循,实际上,我国三十多年以来在敎育上的建树,无论质或量,皆有其显著的成效,符合了民生敎育的宗旨。敎育经费支出逐年增加,其总额与国民生产毛额之比率约占百分之

  • 文章改進國民生活與加强社會敎育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6期  作者:劉明山 出版时间:1979-12-01
    关键字: 国民生活弊病 分工专职 加强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 法治精神

    工厂向郊区平面或坡地发展。如此则一方面可以配合目前经济的建设;一方面可以使农业与工业的发展趋于均衡,则整个国家经济与国民经济,自将易于达到——国父的民生主义经济平等的目的,消除贫富悬殊不均,不予共产党徒制造阶级分化鬪争之机会了。三、如何加强社会教育欲提高及徤全国民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唯一的主要问题,是加强社会敎育。如何加强社会敎育,我以为似可分为下列三点来说:健全家庭敎育和学校敎育此其一。使人民崇尙法治此出二。培养社敎人才此其三。玆分述如后:1.我们知道

  • 文章宏扬伦理精神·作好家庭敎育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0期  出版时间:1985-09-01
    关键字: 家庭教育 伦理精神 三民主义 社会发展

    的伦理精神与现代的敎育方法,以眞心、爱心和耐心来作好家庭敎育者,便是这个道理。他表示:政府今后的施政,将兼顾社会、敎育、文化等非经济性方面的建设。以适应面临社会进步转型过程,谋求社会和谐,缔造一个安和乐利的现代化社会。的确其为对症下药,足以振衰起蔽。最近,行政院研考会与中国社会学社曾共同擧办「加强家庭敎育,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与会的一百五十多位学者一致认为,家庭敎育是促进社会和谐,减少靑少年犯罪的主要手段,我们应该体认除了传统上母亲在亲职敎育中的重要性,并应

  • 文章新春獻辭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台湾社会 现状评述 同乡事略 文化教育 客家精神

    抹去了震灾阴霾。下午访问东势中嵙里高接梨产区,各种高价优质产物遍山满野,正是「沃土物丰美玉藏」,在这里可以看得出东势客坚忍不拔,勤劳奋进的超凡气势与成果,由衷钦羨!台湾客表现的客家精神,才是全球客属的榜样。今年故乡虎山中学、百侯、养正、日新、大麻等小学均百年大庆,本会谨致祝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文化摇篮里培育成长的大埔人才,在各界均极为突出,像田翁家炳及诸多将才,大贾,尤扬文采院士,名扬环宇,也有许多子弟因世乱无法求学,仍峥嵘于世为家乡增光,此为大埔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