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共返回4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鄉月(二)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黎義本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中国 战争 抗日战争 平远

    三、對日本抗戰八年,從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土內抵抗日軍,歷經大小戰役,共計四萬多次之多。我陸軍傷亡達三百多萬人。空軍、海軍之傷亡,尚不在內。至平民之被慘殺及傷亡,當在一千萬人以上。財產損失,更難估計。抗戰發生後,本縣軍人黃梅興旅長,於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四日在上海抗戰陣亡,為淞滬開戰,將官殉難之第一人。同年九月姚子青營長,在江蘇寶山,全營殉難,震動中外。本縣在抗戰期間,因處於後方,祇有盡納稅、服兵役的義務。關於服兵役,民國初期,還是軍閥割據,全國還沒有統一...

  • 文章讀報雜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13期  作者:何銘 出版时间:1977-1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重阳节 台湾 户籍

    「盡信書不如無書。」書如此,報紙又何嘗不是這樣。例如自民國五十二年葛樂禮颱風在北部造成大水災以後,家住三重的我,幾乎每年都能在報紙上讀到防洪方案的新聞。如修築堤防啦,開鑿濬渫淡水河啦;工程分幾期幾年完成啦,總工程費達新臺幣多少億元啦。實際上,這些都僅止於紙上談兵而已,眞正的防洪工事,則始終按兵不動,祇是歲月悠悠,一拖就已過了十五個年頭。如今,我雖已經搬離三重,但每次聽到颱風警報,還是替那邊的人擔憂。好在這幾年都虧老天爺幫忙,淡水河沒有泛濫成災,等到有一天...

  • 文章陸客來訪譚抗戰 歷久難平心頭恨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8期  作者:唐子安 出版时间:2004-1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往事追述 六十六年纪念 抗日胜利

    新建 唐子安「當年茅舍高朋衆,今日柴門貴客稀」。去年九月十九日,遠客程光茹先生,從大陸來訪,出我意外,驚喜失措,也掀起了,對日侵華的懷恨和傷感!遠在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日寇藉軍事演習,走失了二名士兵,炮擊宛平,蘆溝橋戰事,因而爆發,那時我正在故都就讀,直到日軍入城司令部,貼出布吿,方離開北平,鬧區大柵欄鮮魚口,新建會館,好不容易,費盡心力,在人潮中,擠上火車,才到天津,我們這群流亡學生,經過長途跋涉,吃盡了苦頭,方抵達南昌,當局頗表同情,有意救助,...

  • 文章中國童子軍在武漢誕生百年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83期  作者:本刊  出版时间:2012-04-10
    关键字: 童子军 抗日战争 百年纪念

    文◎本刊(注:▶中華民國童軍徽)百年前的二月廿五日,中國童子軍在武昌曇華林誕生。據記載,童子軍(Boy Scout)由英國的貝登堡爵士於一九〇七年創建。最初活動方式是帶著兒童去野外露營,學習偵察、攀登、烹飪等野外知識和技能,鼓勵孩子透過遊戲學習知識。這種「玩中學」的方式很受孩子和家長的喜愛,由此形成大規模的青少年運動。中國的童子軍則是在民國元年二月廿五日,由武昌文華書院(文華中學的前身)教師嚴家麟所創建。很快地,這股風潮傳揚到上海、南京、廣州等地。而原本僅限男性...

  • 文章歷史可以原諒,但絕不容忘記!宜昌爲抗戰所付出的重大犧牲——「破壞之甚,爲全國之冠」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93期  作者:吳漢仁  出版时间:2014-10-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宜昌 历史回顾 战争破坏

    文◎吳漢仁 攝影◎張平今年四月十二日,郝柏村資政曾前往湖北省宜昌市的石牌戰場憑悼,在接受香港鳳凰衛視訪問時,郝資政說:「這裡是中國的史大林格勒之役」。在抗戰時期,日軍憑著精良的裝備,每攻必克,但對於石牌要塞始終沒有辦法。郝資政認爲,做爲抗戰老兵,做爲將領,他能到石牌訪問,感到非常榮幸。明年就是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回顧八年抗戰的廿二次重大戰役中,隨棗、棗宜、二次長沙、鄂西等四次大會戰,都與宜昌直接相關。縱觀全國,除了湖南曾經有過六次重大會戰外,湖北省是抗敵的...

  • 文章麻城窯器上的抗戰謎聯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92期  作者:劉樹勤  出版时间:2014-07-10
    关键字: 麻城窑 抗日战争 窑器谜联

    专家的高度重视。「楚陶热」在民间收藏圈内及民俗文化圈内不断升温。为何现在许多人会从追踪华美艳丽的细瓷,转而追逐古朴厚重的粗陶,这倒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这也许是艺术鉴赏上的返璞归眞吧。在湖北著名的陶窑中,属汉川马口窑的产销量最大,但在制作工艺上,麻城窑(以蔡家山窑为代表),又有其独到之处。是可与汉川马口窑并列称胜的姊妹窑场。她们不但工艺精到讲究,而且都具时代特色,与历史同步,并携带有来自民间的生活气息及大众心声。抗日战争,这个国人心中永远抹不掉的历史印记

  • 文章讀”忘記歌“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3期  作者:吳本立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忘记歌 抗日战争 历史记忆 吴本立

    近日,研讀名詩、佳聯,閱到”忘記歌“,反覆品味,不忍釋手,今記之以作養生的祕訣。忘記啥年紀,忘記不如意,忘記名和利,忘記得與失。忘記功和績,忘記成和敗,忘記住牛棚,忘記毀和譽。往事如烟雲,已經成過去。胸懷天地寬,坦蕩無憂慮。瀟灑度晚年,迎接新世紀,如果不肯忘,自己生悶氣。整天算老帳,勞神又何必,啥都不順眼,跟誰過不去。鑽進牛角尖,身心都不利。生命誠可貴,豈可當兒戲。人生道路,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如果對此不如意的事,時刻耿耿於懷,必定影響心身健康。沒有健...

  • 文章抗戰勝利趣憶『二三』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19期  作者:鍾英中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战事述评 军营回忆

    (一)中日軍官對話民國卅四年八月抗戰勝利,我時任某砲兵團上尉副連長,隨團進駐武漢三鎮,我軍在三鎮接收之火砲極多,惟堪用者也很少,並非破壞或毀損,而可能是日軍有計劃的作為(據聞日軍受第三者暗示此行為大有可能),將火砲裝具主件分散配置,如這門砲的砲身在漢口,砲架卻置於漢陽,而瞄準具又放在武昌,其目的在使我國軍接收後,無法作迅速有效的使用。當時我奉命擔任漢口地區火砲檢配組長,因責任重大,只能成功,經多層協調商得日軍指揮官派一軍官本田大尉,為我協助檢配的連絡人。...

  • 文章台兒莊大捷的意義及怎樣才是對下一代負責任?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41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2013-07-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台儿庄战役 郁慕明 新党

    六月八日,「心手相連共築中華夢」兩岸和平文化論壇在山東棗庄市古城台兒莊舉行,「人民日報」記者徐錦庚訪問新黨主郁慕明,於六月十九日以「兩岸維持現狀對下一代不負責任」為標題,將訪問錄登在「人民日報」。全篇訪問紀錄甚長,我特摘錄兩段與「廣西文獻」讀者分享。不厭重複的是,台莊兒大捷是廣西人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和當時副參謀總長白崇禧訂謀略成功而取勝的。

  • 文章敵乎?友乎?政府給個説法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4期  作者:羅志成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台湾当局 对日政策 抗日战争 经济

    源消耗国,百分之九十九之能源仰赖进口,由于不能以史为鉴,完成扩军及修改非战宪法后,日本将又回到二战前态势,为历史纠结、地缘战略、资源争夺及领域纷争难免与邻国再爆冲突。扁政府向来媚日,「被殖民心态」或「斯德哥尔摩症候群」遍存于国政顾问及党政高层中,太师还自认为日本人,甚至帮腔谓钓鱼台原本属日。政客沉溺于「美日台抗中」的镜花水月中,官方对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保持缄默,不知何以慰抗日牺牲的二千余万军民及二万余枉死海洋之台籍军夫?扁既宣示钓鱼台为我固有领土,但渔民在领海

共45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